杭州市下沙中學(以下簡稱「下沙中學」)創建於1966年,現有35個教學班,學生人數約1500人。下沙中學作為杭州市智慧校園標杆學校、杭州市智慧教育示範校和浙江省數字教育資源應用實驗基地學校,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始終走在前列。
三輪課改迭代,紙筆賦能深化改革
自2017年開始,下沙中學踏上了「提質強校」的課改之旅,一路披荊斬棘,實現了課堂改革從「1.0至3.0」的迭代。
課改「1.0至3.0」迭代
課改1.0時期,學校課改規劃「一環六步」,通過改變教師的各項授課環節來實現學生精準的學習。
課改2.0時期,學校要求把教師和學生真正融合在一起,強調課堂觀察,構建學習共同體,讓老師來到學生中間,藉助對學生的觀察來反思教師的教學設計。
課改3.0時期,光大教育紙筆互動新技術的出現為下沙中學「深層次的課堂觀察」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從原本的少數、低效、單一轉變為詳盡、高效、全面;通過紙筆賦能追溯學生思考路徑,實現將每位「學生內在的思考外化出來」,達到數字賦能深化精準課堂教學改革的效果。
課改3.0展示活動
先鋒隊勇於嘗試,紙筆互動獲認同
去年9月,下沙中學引入光大教育紙筆互動課堂開展試點教學。初次接觸紙筆互動技術,雖然已經反覆考察過其他學校的落地應用情況,教師們內心依然忐忑。2個初一班級的教師團隊自願嘗試新技術,藉助手寫板授課。
老師正在使用對比講評
馮輝老師是一名入校年限較短的青年老師,時任七年級(1)班數學老師兼班主任一職,對新技術具有濃厚的探索欲。在光大教育技術專家的配合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應用與總結,馮老師與其他先鋒隊教師發現了紙筆互動課堂的多個課堂應用價值。
學生正在手寫板上作答
在強化課堂反饋方面,實現了點對點差異化教學。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反饋具有滯後性;應用新技術,每道題的正確率一目了然,答錯名單隨時查看、隨時點評,實現點對點差異化教學。
在提高授課體驗方面,實現了「投屏自由、快捷準時」。以往課堂投屏,需要打開額外工具,登陸、拍照、上傳學生答題後才能講評,而且一次只能投屏少量內容。紙筆互動課堂上,學生答題展示實時且全面,滑鼠一點就能立即投屏,切換到其他學生也十分方便。
老師正在使用教師板授課
在提升講評效果方面,實現了「抓取典型、精準講評」。傳統課堂中,短時間教師無法全面查看並精準抓取典型作答,教師的點評與學生答題的展現具有隨機性。紙筆互動課堂上,學生答題直觀呈現在師生眼前,教師能夠精準抓取典型作答,通過對比講評,加深學生理解。
在學生思維訓練方面,記錄並外化展示學生思考過程,一方面幫助教師快速了解學生邏輯,另一方面為學生思維進階、思維深度的評價提供數據支撐。
學生使用手寫板上課
無數次全員浸潤式聽課、研課,不僅是先鋒隊,其他教師也逐漸認可了紙筆互動技術的價值。學校組織多輪分學科全員培訓,鞏固、推進課改成果。隨後在2021級全年級推行紙筆互動技術教學,其他年級主動要求實踐。
組織階段性使用小結
善學中樞,助力個性發展
除課堂教學外,紙筆互動技術也被學校廣泛應用於在作業領域。完成後的隨堂練習,將得到AI實時自動批閱,採集到的學情數據是作業動態分層的基礎。在下沙中學,作業練習內容非固定統一,善學中樞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與習題難度等匹配不同層次的練習,老師提供的講解與輔導方式也有差異,最終目標為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
善學中樞個性化作業
作業回收後,系統按學科會生成錯題集,包括班級共性錯題集、個性化錯題集,供教師從作業層面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幫助學生複習鞏固、針對性提升。
階段性錯題集
多項成果證明價值,全校普及使用
今年7月,下沙中學獲省級課題立項,課題名稱為「基於『善學中樞』的個性化學習實踐研究」,研究「基於個性化學習與智慧教育理念,運用紙筆互動技術,建構學校大腦「善學中樞」,旨在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
「十四五」立項課題
9月22日,下沙中學承辦「『善學中樞』助推個性化成長——新課標背景下的課改3.0展示活動」。來自杭州市錢塘區兄弟學校100多名領導、專家、教研員和一線教師代表齊聚一堂,圍繞新課標背景下課改專題,聚焦「數字賦能,精準教學」,全面探討錢塘區階段性教育教學成果,推動區域教學高質量發展。
課改3.0展示活動
課改以來,下沙中學基於紙筆互動技術的「精準觀察、數據輔助、個性發展」獲多方認可。在「課改3.0展示活動」上,下沙中學童永聖校長表示,明年將在全校普及紙筆互動技術,同步編製學校個性化題庫,通過技術賦能,革新教、學、研新生態,打造數字教育的新樣態。
拓展閱讀
9月22日下沙中學「新課標背景下的課改3.0展示活動」——《暗香浮動迎客來,數字賦能促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