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福州,一學校開展性教育課程,課堂上老師教學生如何使用衛生巾,視頻顯示,不少男同學上台實踐,學習衛生巾使用方法。隨後,此事引發網路熱議。
有網友支持學校的做法,認為「讓男孩子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拒絕月經羞恥」,也有網友表示不理解,認為沒有必要。對此,專家表示,性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是科學的教育,不應該扭扭捏捏,學校要堅定推進性教育,以科學的課程設計和教育方式,促進社會轉變對性教育的看法。

△兩位男生到講台上學習衛生巾的使用方法
據了解,該學校為福州華倫中學,該課程老師肖老師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天課程是給五年級的學生上關於衛生巾的實驗,通過倒水展示衛生巾是如何吸水的、衛生巾的內在原理是什麼、最後教授使用方法。

△課堂上,同學們積极參与,踴躍舉手
肖老師介紹,學校的性教育課程不分男女,學校一直堅持根據不同年齡段去開展不同的性教育課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每月都有一次,每一階段學習的內容不同,包含人類出生、身體變化、防性侵等。「一年級上的出生教育,二年級上的是防性侵,三年級是和網路相關的知識,四年級是青春的生理變化,五年級引入月經、衛生巾課程,六年級會有一些艾滋病的宣傳。」

△台下同學們為上台實踐的男生鼓掌
肖老師還表示,對於老師而言,性教育就是一個知識點,學習沒有性別之分。衛生巾的學習不僅是和女生相關,跟男生也是有關係的,男生了解後會更加尊重女性。「我們班的男生在學習時主動把媽媽的衛生巾帶來做實驗,剩下的還放在班上拿給緊急需要的女生。」
此事引髮網友關注,不少網友認為,學校做得很棒,「讓學生了解生理知識,男生也會尊重女生和媽媽」「讓男孩子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拒絕月經羞恥」「作為一個女生看到這有些感動」,不過,也有網友認為沒必要,「講理論知識就可以了,沒必要實踐」「在中國成績才是放在首要位置的」。




9月26日,肖老師告訴瀟湘晨報(報料微信:xxcbbaoliao)記者,事情經報道引發關注後,對視頻中的一些孩子和家庭帶來了困擾,因此不便再做回應。不過對於網友的認可,肖老師說,他們非常感謝,「我們也會持續在學校開展性教育課程,做我們認為正確的事。」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告訴瀟湘晨報記者,性教育和其他學科教育一樣,是科學的教育,不應該扭扭捏捏。2008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要對中小學生進行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教育。具體內容包括,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特點;男女少年在青春發育期的差異(男性、女性第二性徵的具體表現);女生月經初潮及意義(月經形成以及周期計算);男生首次遺精及意義;變聲期的保健知識;青春期的個人衛生知識。
不過,熊丙奇指出,與理論不同,在現實中,我國社會對待性教育卻是撕裂的,在未成年學生遭遇性侵時,都呼籲要重視性教育,而學校開展性教育,又覺「尺度大」,似乎自己很懂得性教育似的。在此背景下,學校要堅定推進性教育,以科學的課程設計和教育方式,促進社會轉變對性教育的看法。
瀟湘晨報記者 蔣紫雯
新聞線索爆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進入「晨意幫忙」專題;或撥打晨視頻新聞熱線0731-8557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