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鑒暑了關閉教育部的命令,這無數中國人和其它非美國人十分推崇的美國教育,為何特朗普要關閑教育部呢?
有人說這與馬斯克有關係,因無能的美國教育讓他帥氣的兒子成了女兒。也有人認為:是因美國學生在國際數學與科學評測(如PISA)中排名常落後於中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也有人說,美國教育分權化模式太厲害了,結果是資源分配不均、基礎教育薄弱等詬病太多。
特朗普又是如何看待教育部的呢?他認為,聯邦教育部的存在不僅沒能提升教育質量,反而加劇了官僚主義,所以他竭力主張應回歸「州權主導」,甚至效仿中國式的集中化管理,以強化基礎教育標準才是關鍵。
不過,這種「追趕中國」的呼聲與美國傳統教育理念還是明顯尖銳對立的。下面一起看看中美教育的數據對比,也許就明白了。
1. 教育管理明不一樣,一個是分權一個是集中。①美式教育由各州自主管理,聯邦政府僅提供有限指導,如教育經費僅佔全國總投入的9%,所以課程的標準差異巨大。②而我國則是通過教育部統一制定課程大綱和考試製度(如高考),來確保全國教育一致性。
2. 學生能力培養目標不一樣,一個著重創造力一個是看要基礎知識。①美式教育強調的是批判性思維和個人創造力的培養,但基礎教育薄弱。例如,約30%的美國高中生數學水平未達「基礎熟練」標準,難怪特朗普嘲笑說,美國的中學生連個基本的數學計算都不會做。②我國則不一樣,學生那是以學科基礎紮實而著稱,在PISA數學測試中常年位居前列,若過於偏科想上個好大學那也是困難的,但應試壓力抑制了個性化發展,這也許也是我國獲諾貝爾獎過少的主要原因。
3. 社會資源分配。①美式教育資源的公平性受詬病,富裕學區生均經費是貧困學區的3倍以上。②我國通過中考與高考實現學生的階層流動,但城鄉教育與各省縣的資源差距仍然較大。比如,高考大省河南省,就出現了明顯的人口多、大學少,而且211、985等類名牌大學少的極端矛盾。
特朗普教育政策還是存在不少矛盾的。特朗普關閉教育部,表面上是為了減少聯邦干預,實則是對美國教育效能的大失望。他試圖通過「中國式嚴管」提升基礎教育,卻忽視了兩種模式的根本差異:①文化差異:美國教育根植於個人主義,而我國則強調集體主義與紀律。②評估體系差異:美國多元評價(如項目制、演講)與我國單一考試製度難以兼容。
小編的一些小建議,未來是融合好還是對立好呢?美國若盲目效仿我國,可能犧牲其創新優勢;但固守分權模式則會難以彌合基礎教育上的差距。那麼,更可行的辦法是不是融合發展好些呢?①借鑒我國的基礎學科強化策略優勢,②保留美國通過社區項目和實踐課程培養創造力的特色,③優化資源分配,聯邦通過資金引導(而非強制)縮小學區差距。
(本文數據截至2025年3月,部分信息基於歷史政策與學術研究)
本文的主要參考文獻:
1. 景杉出國. 2025. 我的11年真實體驗:中美教育,到底哪個更好?. 搜狐.
2. 360文檔中心. 2024. 淺談美式教育和中式教育的不同.
3. 伊秀經驗. 2024. 美國與中國教育的深度對比:體制、理念與實踐.
4. 希希媽媽育兒頻道. 2024. 中國式謙虛教育與美國式鼓勵教育. 搜狐.
5. 新東方前途出國. 2024. 跨越文化的教育:中國與美國教學方式的對比.
6. 騰訊新聞. 2025. 美國著名教授講中美中學教育的特點及差異.
7. 騰訊新聞. 2025. 軟弱的美國教育部.
8. 加油留學. 2023. 美式教育與中式教育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