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當下課鈴聲響起,百色市右江區實驗小學和百色市右江區迎龍第三小學校園的操場上已不見傳統追逐打鬧的場景。取而代之的是孩子們穿梭在彩色格子間的身影——有的蹲在地上解「數學迷宮」,有的玩著「百色蹲」,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成為躍動的「成長能量場」。近日,記者走進這兩所學校,深入探訪這一創新課間活動背後的故事。
見縫插針的智慧與創意
走進百色市右江區實驗小學,記者便被操場上五彩斑斕的地面遊戲所吸引。該校因操場規模小、學生眾多,常常面臨跑動不開的難題。然而,在困境中,學校仍保持積極態度,充分發揮創意,利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以「地面遊戲」重構課間生態。
「我們充分利用校園『小角落』,將各種足球運動、遊戲以格子、數字等表現形式描繪在校園地面上。」百色市右江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黎靈巧介紹道。
記者看到,操場上繪製著跳房子、手腳並用、文明禮儀迷宮、交通安全飛行棋、立定跳遠等多種遊戲模板,學生們在課間時分三五成群,玩得不亦樂乎。
在右江區實驗小學,孩子們正在玩手腳並用遊戲。
而在百色市右江區迎龍第三小學,記者則感受到了另一種不同的氛圍。該校的地面遊戲採用了「一區一主題」的設計理念,每個區域都圍繞特定學科或素養設計主題。如:教學區設置了「走迷宮」「字母跳」「民族蹲」等遊戲,運動區則設計了「跳房子」「動物跳」等運動類遊戲。這種設計不僅實現了動靜分區、目標明確,更讓學生在遊戲中潛移默化地學到了知識。
在迎龍三小,孩子們正在玩「民族蹲」遊戲。
「我們在選擇地面遊戲模板時,注重安全性、教育性和適齡性。」百色市右江區迎龍第三小學校長韋海成告訴記者,為了平衡趣味性與教育性,學校將知識點轉化為遊戲機制,運用卡通圖案、競技規則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在遊戲中實現全面發展
在百色市右江區實驗小學,記者注意到一款名為「文明禮儀迷宮」的遊戲特別受歡迎。學生們在迷宮中穿梭,需要按照禮貌用語、排隊等規則才能順利走出迷宮。而「交通安全飛行棋」則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交通規則,增強了他們的安全意識。
「我們通過這些遊戲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興趣,更有效培養了他們的文明意識和安全意識。」黎靈巧介紹。
在迎龍三小,孩子們正在玩「迷宮跳」遊戲。
在百色市右江區迎龍第三小學,記者則看到了數學思維訓練如何巧妙地融入地面遊戲中。如「坐標迷宮」遊戲,學生們需要根據指令在地面網格坐標系中移動,尋找隱藏的數學符號寶藏。
韋海成介紹了「百色蹲」「民族蹲」等遊戲如何推動民族文化傳承。這些遊戲中嵌入了民族服飾紋樣、圖騰等符號,並通過動作融合和語言互動讓學生在遊戲中自然了解民族辭彙和文化習俗。
據調查顯示,85%的學生能準確識別5種以上民族標誌符號,這種「體驗式學習」方式有效促進了文化共享和傳承。
學生行為變化顯著
隨著這些創新課間活動的深入實施,這兩所學校的學生行為變化顯著。教師們觀察到,學生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得到了改善,肌肉力量、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都有所提升。同時,地面遊戲作為群體活動也培養了學生的社交能力、創造力和想像力。
在右江區實驗小學,孩子們正在玩 立定跳遠遊戲
百色市右江區實驗小學教師蘇桂花告訴記者:「這些地面遊戲通常需要學生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因此他們在遊戲中學會了合作與溝通。同時,遊戲中的不確定性也激發了他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百色市右江區迎龍第三小學教師黃建鳳補充說:「我還發現學生們在遊戲中變得更加專註了。他們為了贏得遊戲會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這種專註力也帶到了課堂上。」
建立「五育並舉」課程體系
為了將這一創新課間活動持續深入地開展下去,這兩所學校都建立了「五育並舉」課程體系,並將特色課間活動與學科教學緊密聯動起來。
黎靈巧介紹:「我們將課間活動實踐作為對原有教學理念、課程設計的創新,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五韻教育』課程體系。通過創設校園足球文化、配齊相關器材、開展足球課程等方式彰顯校園足球特色,並從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五個方面全面培養學生。」
在迎龍三小,孩子們正在玩「字母跳」遊戲。
韋海成則表示,他們學校依託地面遊戲實現了「五育並舉」課程體系的建設。如:通過設計「禮儀飛行棋」進行德育教育;通過數學迷宮、漢字拼圖地貼與學科知識點掛鉤進行智育教育;通過體能闖關賽道融入跳繩、平衡訓練進行體育教育;通過彩繪民族紋樣跳格子結合美術課色彩搭配教學進行美育教育;通過設置「責任田」區域輪流養護遊戲區綠植進行勞育教育。
提升「校園邊角地」價值
對於未來,兩所學校都有著清晰的規劃和展望。百色市右江區實驗小學計劃利用AI平台將科技與課間活動充分融合,實現科技賦能「五育教育」。同時,兩所學校還將打造「微教育生態圈」、開發「空間課程包」,同時推行「學生設計師」制度以進一步激活「校園邊角地」的育人價值。
百色市右江區迎龍第三小學則計劃通過空間活化利用樓梯轉角、灌木叢旁等空間設置數學階梯、自然觀察角等實踐基地。此外,該校還將繼續推廣建設「勞動實踐教育基地」並打造集團「匠新」教育品牌。
據了解,下一步,右江區各學校將以「一校一品」為依託,優化課間活動體系,聚焦「五育」融合育人,通過優化課程設置、創新活動形式,有效盤活校園空間資源。
來源:右江日報(記者 黃榮盛 劉忠正 實習生 趙芸 通訊員 劉歡 盧幼艷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