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七月了,許多年輕人都畢業了,關於畢業季的元素:
吐槽、懷舊、思念、對杠,集合了成長、競爭、內卷、青春、迷茫、前途等各種元素。
抗R神劇都不敢這麼拍!
足見一個孩子進入成年人的世界有多麼的不容易!
一次畢業,代表幾百萬少年真正的長大成人。也象徵著一個家庭基本上「熬出頭」了。
然而這背後是一個家庭無數的金錢和心血重金「氪」出來的!
對了,用現在的時髦辭彙說,叫做雞娃!
雖然喊著雙減,但是身體很誠實。
誰要真的信了兩個減,誰就是獐子島特產!
不是孩子是雞,而是雞血式的培養孩子,讓孩子提前感受或者直接參与到內卷大賽里!
「雞」這個東西,在上世紀末從動物變成了人,現在又從名詞變成了動詞,在雞娃的世界裡就是軍備競賽了——技能是越多越好。
想要理解這些東西,你得先得看懂堪比飯圈的各類江湖黑話。
看看這些,前朝白山黑水裡的鬍子看了都要哭了!
雞娃也分鄙視鏈,分為各種等級:渣娃<普娃<素雞<牛娃。
你要不懂這些黑話,你就連雞娃的交流圈都混不進去。
因為我們的家長,總是特別魔幻。
不然你看,從營養品到網路課,從量子速讀到奧數競賽,這些冷靜想三秒就能明白是智商稅的東西,一到孩子身上,就被捲成腦血栓,二話不說就付費。
其實吧,孩子們不想卷,而家長們也不想卷,畢竟自己卷的昏天黑地了,都快成人幹了。但是不卷不行,他們逼著你卷!
只要你有手機,你就能看到:親子,育兒,班級,家長各大社群里朋克齊飛,孩子們跟同學凡爾賽比拼,家長們也在比拼,不焦慮都不行,只能被帶了風向。
別人家孩子三歲胸口碎大石,自家孩子五歲還不知道石頭是啥;別人家孩子高考完211或985,甚至潤出去留學,自家孩子高考了還只知道王者榮耀和平精英,換成誰都急。
別人都雞娃,自己孩子不雞的話,只能做廢柴,給別人孩子當背景板都不配了。
讓鴨子怎麼看?讓大鵝怎麼看?
難道真的讓孩子異化去做鴨?
那也得孩子有好個好身材,不然快樂球都玩不轉,趕緊給孩子安排體能興趣班吧。
養娃異化成雞娃大戰,家長和孩子都很難受慮。
孩子們從小被灌輸不能輸在起跑線,所以只能跟別的孩子卷。
孩子也快被卷吐了,我這樣的沙雕都知道內卷的苦,孩子們怎麼可能體驗不到?
所以這屆孩子雖然有著很好的物質保障和大量資訊,但卻也陷入了魔怔的內卷。
5歲的孩子為了上重點小學,居然做了15頁的精美的PPT簡歷:能背100首古詩,英語每年閱讀量500本,精通圍棋、足球、鋼琴、繪畫、舞蹈等多項技能。
這才五歲,換做幾十年咱們小的時候,還在街上和泥呢!
而雞娃也讓家長們處在冰火煎熬的百萬負債中。
想要捲成功,孩子得上割好學校吧,而上好學校,你就得必須有學區F。
為了讓孩子進重點學校,只能咬牙去買學區房,賣了現在的房子,借錢D款,去買學區房。
一下就負債百萬。
老破小翻身做主把歌唱,利潤率堪比軍火。
還沒完呢,除了有了學區F,孩子本質的學校學習咱不說,除此之外還有學習、才藝補習班,從傳統的英語、奧數、作文、舞蹈、音樂、美術、鋼琴、輪滑、游泳、搏擊到新生的量子速度和少兒的編程。
孩子就是個學習機器,苦不堪言;而家長變的負債纍纍,欲哭無淚。
因為畢竟大家的智商都在線,他們說兩個減,自己只能往上加,不然孩子初中畢業就進廠打螺絲,開著鬼火唱著聽我說謝謝你,畫面太美想想就讓家長不寒而慄!
雞娃內卷,所到之處,寸草不生。
G韭菜收智商SHUI的,都發現了財富密碼,開始推波助瀾,扇陰風點鬼火,利用焦慮當場變現。
話術特別撩人,堪比托尼老師忽悠辦卡:都在提倡減兩個,那想要卷贏別人的孩子,怎麼辦?
來培訓啊!
參加的「培訓」越多,學習的技能就越多,那麼拿到的證書的等級也越高,最後考上985/211的可能性也越大。
想當天選之子,你的現投資!
所以開啟了新一輪的凡爾賽!
有人發出了自家雞娃的時間行程安排,7點到晚10點,孩子的行程已經超越了打工人的996。
Python 、C++、劍橋英語、主持人技能、西班牙語、學鋼琴,好傢夥,這些東西,我這油膩中年一個都不會!
孩子們真優秀!
新時代的雞娃不再是傳統了,變成了小語種外語、貴族技能、量子速度和少兒編程了。他們熬好了新雞湯,智商SHUI收的飛起,韭菜伸著脖子,還把自己的小韭菜芽也貢獻出去。
韭經考驗的戰士了!不信你看看他們說什麼:
「未來的文盲,是不會編程的孩子。」「喬布斯11歲就學會編程,才成為一代傳奇。」
一個娃,一個百萬負翁!
雞的目的只有一個——進985/211,成為人生贏家。
不只消磨沒了孩子們的快樂童年,家長們的時間和精力也在消耗,學習越來越貴了。
養娃成本排行是:最貴的是北上廣深。帝都魔都那邊,畢竟掙得多,平均在200萬以上,排名第十的城市也要121.5萬,而當地平均薪酬6千,要不吃不喝16.87年才能攢夠。
按照現在的措施,如果是三個娃,那就是不吃不喝50年。
所以養大一個娃,就消滅一個百萬中產,當然也不是沒有收穫,因為畢竟誕生了一個百萬負翁。
雞娃之戰,其實本質上來說,就是一場家庭收入的PK戰,是以孩子為名的,最終還是成年人的內卷。
因為沒有money,你的孩子只能繼續繼承你的打工人身份,將來依舊做燃料。
所以說:「教育是最好的避孕藥」。
想多要?先考慮自己有幾個一百萬!
那麼雞娃到底能「雞」出多少天才?
誰也不敢說。但肯定變了味。
例如以前拼音是上學之後才學習的,而現在小學老師一般都默認孩子都會,變成了必須在上學前要提前掌握的工具。
之前乘法九九表到了二年級才學,現在老師們直接就出乘法算術題了,孩子如果不提前學會,那就跟不上了。
曾經中學才開始學英語,現在小學孩子的辭彙量超不過500就要被人笑話了。
知識結構越來越深,題目越來越難,年齡也越來越提前。
在這樣的循環下,學校的老師也無奈「甩鍋」,只能默認孩子都會,直接跳過基礎晉級更深的知識,只能讓家長報培訓班,後果最終轉移到具象個體身上,就是孩子們。
這也讓家長們不斷「加戲」。
你家孩子晚上10點半睡,我孩子就11點睡;你報2個補習班,我就上4個;
你家孩子提前學1次,我孩子就提前學3遍;你刷50個題,我就把孩子養成孩子成「一看就會、一做就對」的條件反射……
讓孩子負擔這麼重,真的好嗎?
能理解家長的焦慮,但誰能理解一下孩子的難受?
打左燈向右轉,一邊喊著兩個減,一邊繼續控制內卷,全民工具人。
從小就忽視孩子的意願和客觀狀況,最後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工具人,某些人高興了,因為在對外的比拼和優越展現的時候,又能吹牛皮了。
但是影響的是孩子,畢竟孩子有自己的客觀成長現實,大腦發育,骨骼肌肉激素,都有客觀規律,不會因為雞血夠多,就能超越現實。
拔苗助長說了幾千年了,歷史還是不斷重複。
也可能或許就是想提煉一個精英階層,剩下的皆為工具人,是賽博朋克里的燃料,可以無視。
擠兌的家長們打著為了孩子的旗號自嗨。
如果孩子天賦異稟也就算了,但絕大多數孩子不是,要遵循客觀規律的。就像拿子彈打自己鍛煉抗性,可能最後能從水彈提升到抗住BB彈,但不可能從BB彈提升到肉身抗核彈。
這不科學。
雞娃的日常,卷王級的成年人看了都害怕,何況是孩子們。
而更難受的時孩子對家長,是無法反抗的,只能按照家長定的規定遵守。
成年人不爽老闆,還能分分鐘離職,讓老闆感受很大需要忍一下的law制裁,但孩子們不行啊。喜歡不喜歡,願不願意,都無所謂。因為孩子做不了主。
考前讓孩子突擊一段,日常讓孩子多練習一下,這都能理解!但是這麼雞,要出心理問題。
雞娃孩子,和老闆用kpi來噁心打工人沒啥區別。很多家長還把職場的壓力傳導轉移給孩子。」不好好學習將來怎麼辦?我那麼努力掙錢不都是為了你!「
理解家長的焦慮,也理解動機,但不支持沙雕的行為。
總結一下吧:你要真的想讓孩子好,首先應該往死里雞家長自己!
你見過富二代這樣被雞過?都是直接接班!直接繼承好幾個小目標。
作為家長,先管理好自己。
大家都是普通人,你又不是富一代也不是小目標創始人。
所以你就儘可能為孩子多積攢點底氣,就像如今95後和00後,家裡有積蓄,心裡有底氣,分分鐘仲裁老闆。
給了孩子思考能力和謀生能力,其實基本就夠了。
卷孩子算什麼?有本事卷自己,直接在自己這一代就把問題解決。
人生中絕大多數問題都解決了,房子車子票子產業事業都解決了,孩子還用卷嗎?
為什麼少兒編程、早教、速讀等這些沒什麼實際價值的越來越火爆?因為大家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為什麼負債百萬也要換學區F?因為孩子的「名校」背景很重要。
為什麼量子速度可以大行其道?因為孩子課程越來越滿,出名要趁早。
家長其實可能也想退出雞娃戰。
但現實不允許:他們要完美的工具人。
核心潛台詞是:你們不雞娃不卷,黃老爺還怎麼在鵝城混?
魔幻的家長,難受的孩子,沒有贏家。
救救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