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頭在校學生必須下鄉勞動

2022年06月29日08:51:37 教育 1644

本文曾發表於2021年8月25日《30號院》公眾號,有改動

五十年代我入讀漳州市實驗小學,六十年代初曾在廈門民立小學和雙十中學讀過書,後來回漳州三中完成初中和高中教育。我的幾個母校都是百年老校,實驗小學的前身是創辦於1878年的龍溪私立育賢小學和創辦於1905年的龍溪私立養正小學,至今已140多年。廈門民立小學創辦於1907年,雙十中學和漳州三中不久前也都剛慶祝過百年校慶。雙十中學的前身是私立學校,漳州實小、民立小學、漳州三中的前身都是教會學校。

那年頭在校學生必須下鄉勞動 - 天天要聞

1962年畢業於廈門民立小學

那年頭在校學生必須下鄉勞動 - 天天要聞

民立小學門廳的校史牆

這些名牌老校,文革前都比較重視教育。學校的老師普遍水平較高而且敬業,學生也勤奮好學,教學質量高,升學率名列前茅。那時學生課業負擔不重,孩子課外玩的時間不少。愛看書的,年紀小時到中山公園內的少年之家借書,讀中學後,校內都有圖書館,下午自習課和放學後,可以到圖書館借書或閱覽報刊。有時也到新華書店看書,只要愛護好書,書店對蹭書的學生並不會不好臉色。星期天也可以到仰文樓的市圖書館或工人俱樂部的圖書館看書。

那時學校雖重視教育,但整個氛圍是突出政治,要貫徹「教育為無產階級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強調學生要參加生產勞動。讀小學時,就經常參加勞動,除了自帶工具每周清理校園衛生外,困難時期還在校園內開荒種菜種番薯。每到割稻子時節,還要到市郊大同大隊拾稻穗。還有一次學校組織到酒廠剝荔枝,但小孩子們都很自覺沒順手拿荔枝吃。「六九」大水後,還曾拾小石子和小磚塊上交學校,再運去填充防洪堤石堤。

讀中學後,上面規定每個學期要安排兩周時間到農村參加割稻等農業勞動,這算是往後的「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學前教育」吧?大家都崇尚革命要求進步,以貧窮勤儉為榮、以勞動為樂,不會把勞動當負擔。我第一次外出勞動是在雙十中學讀初一時,到地處高崎的校辦農場挖番薯,番薯就種在舊機場跑道的泥土上,我學會了手握鋤頭從畦壠側面下鋤,使勁挖松泥土,番薯即可整串拔出又不傷到番薯。番薯藤會在溝畦長出不定根,也會拔出小番薯,這種勞動覺得很有趣。每個人要自帶被席,宿營農舍,人挨著人睡在鋪了稻草的地上。小小年紀竟要背著被席步行10多公里走到高崎,腳底都起了泡泡。二十年後聽說要在這裡建國際機場,一時覺得有親近感。

那年頭在校學生必須下鄉勞動 - 天天要聞

雙十中學的農場就是舊高崎機場

而後從廈門轉學回漳州就讀三中,第一學期就到城郊詩浦大隊割稻子,從馬灶路豬間屠宰場經四中再去並不遠,早去晚回,一連要勞動好幾天。郊區晚稻收成後要種蔬菜,收割時水田已涸乾,腳踏實地勞動不算太難,只要掌握要領不讓鐮刀割到手指就好。中午吃生產隊,有一次居然吃到了滷麵鹵湯的佐料雖不豐盛,但加了切成薄片的白花肉,覺得太好吃了,一輩子都沒忘記,大概是很久沒吃過豬肉的緣故吧。詩浦的那些農田現在早就不見蹤影,已是一片高樓大廈。

第二學期到遠郊過塘公社盤谷大隊,離市區近20公里,學校安排坐部隊敞篷大卡車去,但結束回來就沒那麼幸運,只能步行回城。正值盛夏,參加雙搶,即搶收搶種。盤谷在天寶大山山腳下,割稻時安排同學們與農民一起,一個摔桶或叫甩桶(打穀桶)幾人一組,農民打穀,起桶,挑谷,同學們分工割稻或傳遞割下的稻束。晚上睡在大隊部,牆上貼有不少獎狀,才知道這裡曾叫做龍溪縣火箭人民公社,公社化時都不用原地名,起了衛星、先鋒、勝利、紅旗等時尚名字,天寶成了火箭公社。

有個大尿桶供大家睡覺時夜用,臭味熏人,當有人使用時,往往會不敬地聯想起「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的偉大詩篇。大家鋪位都盡量避開尿桶,那時班上團員還是極個別,就有人大聲疾呼共青團員有困難要先上,那個小個子團員同學只好睡在尿桶邊上。大號如廁更是不適應。大穴直通豬圈,兩條木板甚至是舊棺木擱在大穴上方,撲通撲通生怕濺到身上。曾有個高一屆的女同學夜行就跌落糞坑。

那年頭在校學生必須下鄉勞動 - 天天要聞

初三年也是到過塘公社,好像是盤谷附近的月嶺大隊。除了割稻子,還要拔秧和插秧。從小彎腰總是差人一截,一整天在水田裡拔秧和插秧,腰酸體累。長大後在市中醫院拍片檢查,才知道脊椎先天有變形毛病,怪不得要比他人難受。但仍拚命幹活圖個積極表現,讓老師同學有好印象。中午回村或在田地里吃飯,粒飯(乾飯)管飽,但沒什麼菜,幾乎每次都是煮碗麵線糊當菜,沒任何佐料,也沒放味精,純粹原味麵線。因家裡一貫伙食簡單,這倒好克服,但卻產生疑惑,政治課正講授剩餘價值、必要勞動和剩餘勞動的概念,基本伙食本屬必要勞動,為什麼來參加無償勞動還要從家裡帶錢和糧票來交?

高一上學期也是到天寶大山下勞動,不是割稻子,而是修機耕路。到河裡挑大塊河石築路沿,挑小鵝卵石和河砂鋪路面。第一次挑擔對我是極大的考驗,很多同學在家裡要挑水,多少有過鍛煉,我家裡就有水井,從來不用去挑水。河石圓滾,一頭畚箕裝一兩個石頭,肩膀幼嫩,挑不起重擔,起肩後又不會控制,就晃蕩起來,有時石頭會滾落一地,非常狼狽,讓同學譏笑。那時全國學解放軍,有一天組織各班級拉練登天寶大山,從天寶平原一口氣直奔海拔千米的山頂。當年紅軍就是翻過天寶大山攻進漳州,並在附近的十字嶺發生激戰。眺望山頂另一面就是華安,山連著山,絕不會想到幾年後會上山下鄉而走遍長泰、華安、安溪的山山水水。

高一下學期一開學就去天寶大山開公路。天寒地凍的,山上荊棘密布,沒有任何機械,全靠人工開出一條盤山公路。施工員先測量劃好線路,大家才用鋤頭挖開,並不斷用人拉塊推土板將挖開的土方往公路外沿推出。日復一日,漸漸挖出路形,原地表留下不少釘有竹籤的土柱,可根據它們測出的斷面計算土方量。勞動之餘大家還學唱革命歌曲,這首歌現在還記得哼唱:「毛主席著作是清泉,泉水清清比蜜甜,喝口泉里清涼水,聰明智慧用不完,用不完……」。記得這學期還到市郊上墩公社下碑大隊(也叫紅旗村)參加池塘清淤積肥,村裡正搞社教,有個工作隊長是法院幹部,身穿印有毛體北京大學的球衣,腰插小手槍,帥呆了。

文革狂熱過後,1968年春學校複課鬧革命,66屆67屆高初中生都離校了,只剩68屆高一和初一學生,編為一連、二連,我們班叫一連二排。清明前後,安排去天寶大山另一頭的浦南公社布坑大隊割麥子,布坑水庫就在附近。勞動後一身麥芒雜草,很「垢穢」,春天時節竟冒險下到水庫泅水,水庫水不對流,下層的水還十分冰涼。這次勞動照例要交錢交糧票,經文革風雨,已懂思考覺得純屬無理,班長几番催促我仍拒交,因此欠了學校複課期間的學費和這次勞動的伙食費,造成當年無法領到那張注水的高中畢業證書。十幾年後外甥任教三中,才將這張印有最高指示的畢業證書撈出。

在校學生參加農村農業勞動的制度,被五七指示概括為「學農」,與學工、學軍並列,這種制度不知執行到什麼時候,大概80年代初就沒了吧。當時每學期總學時大打折扣,但覺得學過的知識還記得不少,可見那時的教育還是比較紮實的,對比現在的孩子,我們課時少、作業少,負擔顯然輕鬆多了。

那年頭在校學生必須下鄉勞動 - 天天要聞

金黃色的回憶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 天天要聞

打造人民的終身美育學校——三亞市群藝館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系列活動正式啟動

5月20日至26日是全國文化館服務宣傳周,為提升行業影響力,讓更多市民群眾走進文化館享受公共文化服務資源,19日上午,由三亞市旅文局指導、三亞市群藝館主辦的2024年文化館服務宣傳周暨三亞市群眾藝術館文化藝術人才專家庫授牌儀式,在三亞市群藝館一樓演藝廳舉行。當日上午,主辦方首先為出席授牌儀式的68名專家學者頒發...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留學保錄取丨你不可不知的優勢密碼!你心動了嗎?

當談及海外留學,你是否也對那片遙遠的南半球土地心生嚮往?澳大利亞,這片充滿陽光與活力的國度,早已成為無數學子追夢的聖地。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澳洲留學,探尋其獨特的魅力所在!01、頂尖的教育質量,孕育傑出人才澳洲的教育質量在全球享有盛譽。
行業特色院校:西安理工大學(原機械部) - 天天要聞

行業特色院校:西安理工大學(原機械部)

西安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位於古都西安,是一所中央與陝西省共建高校,同時也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陝西省共建高校。該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實施院校,也是陝西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陝西省省屬高水平大學。
江西新高考志願怎麼填?權威解答來了! - 天天要聞

江西新高考志願怎麼填?權威解答來了!

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江西作為全國第四批啟動高考綜合改革的7省(區)之一,2024年將首次迎來新高考。2024年志願填報與改革前有什麼不同?各錄取批次可填報多少個志願?一起來看2024年志願填報與改革前有什麼不同?· 志願填報單位的變化。改革前以「院校」為志願填報單位,1所院校即為1個志願,按「1所院校+多個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