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是否命好,就在嘴上

每個人都希望好命,但總有人一開口就叫苦連天。

嘴,是臉上的兩扇門,開口納福就對了,若非如此,還不如閉嘴。

顯而易見,想要改變一個人的命運,還得用好「嘴上功夫」。

01

食少,身體好。

古人發明了「饕餮」兩個字,其本意是一種兇猛的野獸,看到什麼就吃什麼。

升庵集》里記載:「饕餮好飲食,故立於鼎蓋。」

經過多年的演化,人們用「饕餮」來形容暴食暴飲,並勸說身邊的人,要控制飲食,否則就變成了野獸了。還留下了「吃飯七分飽、喝酒三分醉」之類的諺語。

可是有人不信邪,非得貪念食物不可。北宋蘇軾,就是其中一位。

蘇軾很喜歡研究美食,還自己創造了很多的食譜。東坡魚東坡肉東坡肘子......讓我們大開眼界。

當蘇軾被貶之後,通過展示美食,提升了自己,也體現了樂觀的精神。算來,人生起起伏伏之中,他仍舊在改變命運,值得點贊。

可悲的是,蘇軾的沒落,也和「吃」有關。

他在六十多歲時,被赦免了罪過,然後輾轉到了常州,遇到了老友、書法家米芾

酒逢知己千杯少。毫無懸念,他們一起喝酒、享受美食,還外出遊玩。身體受寒,加上嘴饞,還喝了冰水,導致蘇軾上吐下瀉。明知身體抱恙,蘇軾仍舊去赴宴,加重了身體的負擔。

到常州二十多天後,蘇軾過世了。

他的人生,驗證了一句古訓:「淹死的,都是會水的。」毫無節制,過分自信,禍害就隱藏其中了。

詩人李白杜甫,為人豪爽,但是端起酒杯,就放不下來了。他們的人生末路,也和喝酒有很大的關聯。

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里說:「飲食以時,饑飽得中。」

好好吃飯,才能健康地生活。

一個人的命運再好,如果身體不行了,就會急轉直下。一個人的命再苦,如果身體棒棒的,那就有無數改變的機遇,健康本來就是一筆財富。

02

言少,人情好。

主持人倪萍說過:「人說話一半是用嘴說,一半兒是用心說。用嘴說的話你倒著聽就行了,用心說的話才是真的。」

看來,會說話的人,不是滔滔不絕,而是用心思考和交流。最好的交流,往往是很安靜的,彼此心照不宣的。

看過兩個故事。

一個商人虧了不少錢,活得非常痛苦。他找到一位禪師,把內心所有的煩惱,都倒出來。

商人講了兩個小時之後,禪師用手輕輕敲桌子,說:「茶涼了。」簡簡單單的三個字,讓商人羞愧不已。

當下是用來品茶,而不是聽「抱怨」的。錢沒有了,可以去賺,說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明朝王陽明,有一段時間在江西吉安做知縣。

一對父子到衙門告狀,爭執不休。父親責怪兒子不孝順,兒子埋怨父親不關心自己。

面對啰嗦的家事,誰都難以判定,到底誰對誰錯。

王陽明說:「舜是一個逆子,瞽瞍是一個慈父。」

舜帝,孝感動天,瞽瞍處處刁難舜。王陽明的話非常奇怪,讓這對父子很驚訝,然後開啟了「反思模式」——也安靜了很久。

停止了爭吵之後,這對父子感謝王陽明。

從故事可以看出來:會做人的人,都懂得,話不在多,在精。

羅·沃特金斯說過:「袋裡沒錢,定要嘴甜。」

很窮的人,嘴巴甜一點,會很受歡迎,獲得更多的利益。

同樣,難過的人,遇到鼓勵他的人,會迅速調整心情。

每個人都知道,人生的成功,80%靠人脈關係。如果你嘴巴都把握不住,到任何地方都訴苦,抱怨,指責,吵鬧,哪會有人脈呢?

家人、親戚朋友、同事,想要有好的關係,就要用到嘴巴。但是你真的不要多說什麼。能夠說到心坎上,你就贏得了尊重,也為改變命運匯聚了力量。

03

怒少,心態好。

看過一句話:「脾氣和福氣就像一對冤家,此消彼長,你弱他強。」

有一個樂善好施的貴婦,家庭非常幸福,街坊鄰居對她的印象也很好。

貴婦身邊的女僕,說:「有人說你是假慈悲。」

貴婦頓時柳眉倒豎,狠狠地責怪女僕。她的氣,好幾天都沒有消除,導致女僕不得不離開;街坊鄰居知道這件事之後,覺得貴婦真的是「假慈悲」。

貴婦的好日子,一晃就到頭了。

憤怒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最直接、也最快捷的一種,就是「開口罵人」。

嘴裡的怒氣多了,自己不好受,身邊的人也會疏遠你。從此改變了你給別人的印象,人脈、生意、家庭的和睦,都會弄丟。

哪怕你現有的一切沒有弄丟,也會因為憤怒太多,導致無法享受,仍舊是命苦的人。

丟掉怒氣,心平氣和地說話,或者靜心地坐著,命里有的東西,都會變成福氣。

04

哲學家培根說過:「命運如同市場。如果老待在那裡,價格多半是會下跌的。」

命運好壞,不是一成不變的。聰明的人,善於改變命運,勇敢地「推陳出新」。

命苦的人,多半是沒錢、沒人脈、沒有好的身體、沒有安靜的心。想要改命,就要建立既定的目標,然後馬上管控自己的嘴。

少吃,七分飽,身體不累。

少言,多傾聽,關係不錯。

少怒,心安定,生活從容。

要懂得,福禍無門,開口便是,閉口也是。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