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靜安區某高檔小區掛出一套「骨折價」的房源。房東奚女士在2019年以2500萬買入一套180平米的大平層。而在事隔6年之後,奚女士想直接把這套房價降至2000萬拋售,寧願血虧500萬。但是,掛牌一個月,只有三組看房人,最高出價1850萬。為此,奚女士急得團團轉,每天通過電話來催促中介帶人來看房。

而房產中介則表示:雖然奚女士血虧500萬拋房,應是今年最慘的房東。但2000萬掛牌價還是過高,建議她還是要繼續降價,才有可能成交。實際上,奚女士之所以會在2019年買房,主要是當時上海樓市被炒得過熱了,像前灘、徐匯濱江等的新盤,只要一開盤就靠售罄,人們買房如買白菜那樣的瘋狂。而且,不少房產專家都表示:「一線城市核心地段的房價會只漲不跌」。
於是,奚女士拿出全家所有的積蓄,再向銀行借了800萬經營貸,才勉強買下這套大平層的房子。但沒想到的是,2023年放開疫情之後,奚女士的生意大不如前,卻要承受月供8萬元的巨大還貸壓力。而在硬扛兩年之後,奚女士實在無力承受巨大還貸壓力,就只能選擇通過大幅降價的方式把這套房子出售。

實際上,現在上海房東血虧拋房的情況並不罕見。在2021年時,房東老周在浦東新區,投資了一套950萬的房子,現在老周迫於還貸的壓力,想把這套房子以820萬的掛牌價格出售。結果來了幾組客戶最高只肯出750萬才能成交。這讓老周急得滿頭大汗。他表示:已經是血虧了100多萬了,再降價真的要跳黃浦江了!但現在已經是買方市場,老周給出的820萬的價格,無法被市場接受。
從目前情況看,上海的房子已經越來越賣不動了。根據鏈家數據顯示,2024年上海二手房掛牌量突破18萬套,同比激增40%。同時,成交周期已經從89天拉長到142天。就連當年「買房如買白菜」的千萬豪宅也開始賣不動了。而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房價出現下跌趨勢,房子就買不動了

過去人們買房,主要是看中房價在持續上漲後,所產生的賺錢效應。而從2023年開始,上海的房價出現了明顯下跌。先是從偏遠郊區的房價開始下跌,後來蔓延到市中心的老破小,現在市中心5-15年的次新房價格也開始出現鬆動。
顯然,現在上海的房價失去了賺錢效應,於是,很多投資客要麼選擇拋售變現,要麼持幣觀望。而一旦投資性購房需求出現萎縮,就會讓人感到房子越來越賣不動了。
第二,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出現倒掛

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掛現象嚴重,2024年上海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板塊從15個擴大到27個,外環外成了重災區。比如,上海青浦某新盤開盤價5.2萬/平米,隔壁同品質的二手房掛牌5.8萬/平,如果你是購房者,那你肯定會選擇購買新建商品房。
當然,也有某業主不信邪,堅持把他那套松江的房子掛5.5萬/平米,結果周邊新盤開盤才4.8萬/平米。無奈之下,這位業主只能把價格降到4.6萬/平才找到接盤俠。
第三,收入下降,支撐不起高房價

在疫情放開之後,各行各業都不景氣,上海很多人的收入減少或失業。以目前的家庭收入,根本支撐不起當前動輒幾百甚至上千萬的高房價。所以,上海房子越來越賣不動的原因就是,房價遠遠脫離老百姓的收入。
以上海某家庭為例,夫妻倆人年收入15萬,即使不吃不喝,要想買套600萬的房子,至少要40年以上。此外,現在很多人買房也越來越理性,會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以及居住情況,來決定是否要買房,衝動買房的事情越來越少了。

現如今,上海房東血虧拋房的情況越來越多。主要原因是,樓市失去賺錢效應,抄房客退出市場。同時,新房和二手房價格倒掛,很多人覺得買新房更划算。更關鍵的是,現在很多人收入減少,根本支撐不了當前的高房價。所以,大家千萬不要以為上海的房價「只漲不跌」,即使是剛需和改善性需求,買房也要謹慎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