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提示:本文轉載自友情心田。
俗話說得好「性格即命運,語氣即運氣。」一個人的性格命運都體現在嘴上:說話,反映出性格,語氣,透露了內心。人這一生,運氣好壞,都藏在你的語氣里。
多少誤解 源於語氣不當
《增廣賢文》中講:「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人與人之間,有多少關係,都死於語氣不當。因此,控制不好語氣的人,很容易與人產生誤會,生活也是一團亂麻。
《禮記》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
戰國時期,齊國發生了嚴重的災荒,餓死無數人。於是,有個心善的富人,黔敖準備了許多飯食,一 一分發給路過的災民。
中午時分,黔敖遠遠看見有個人搖搖晃晃地走著。近前發現,這人餓得皮包骨頭、腳步遲緩,一隻手勉強抬起衣袖蒙著臉,嘴裡還不斷地呻吟著,看起來十分煎熬。黔敖不做多想,舉著飯食大喊:「喂!你過來,給你東西吃!」
誰知這人竟停下腳步,雙目怒視道:「我就是餓死!也不會接受你這樣侮辱地施捨!」黔敖發現自己語氣不當,急忙解釋,但這個人堅決不肯接受,最終活活餓死了。
這就是「不食嗟來之食」的出處。
一個不恰當的語氣,輕則讓人心生埋怨,重則讓人心受重創。
都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明明想表達關心,卻因為語氣生硬,反倒聽起來頤指氣使;
明明想求人幫忙,卻因為語氣粗暴,反倒聽起來不可一世;
明明想由衷誇讚,卻因為語氣嚴厲,反倒聽起來咄咄逼人。
人和人之間的誤解,往往不是因為詞窮,而是因為詞不達意。語氣不同,結果往往大有不同。
經典有云:「出言當稱意,義明語相關,悅意離貪瞋,柔和調適中。」
說話語氣要柔和。
當學會把「你能行?」換成「你能行!」
把「你怎麼才回來?」換成「你回來啦!」
就是在改變語氣,改善自身周邊的風水。
做人,學會把質問改成感嘆,肯定多過反問,才是在好好說話。
你的語氣 是你內心的樣子
荀子說:「言而當,知也;默而當,亦知也。」
有智慧、明事理的人,懂得如何說話更得當。
他告訴我們語氣,是語言最精準的溫度計,反映出你內心最真實的樣子。
好的語氣,源於內心的善意。能讓別人舒適,也能讓自己心安。
北宋時,有一個大善人叫王嗣侗。一次,家中遭小偷行竊,被王嗣侗抓個正著。還認出這人竟是鄰居家的兒子。
王嗣侗非但沒有斥責他,反倒輕聲詢問:「你一貫是個懂事的,怎麼會偷竊呢?」
小偷唉聲一嘆:「還不是生活所迫。」
王嗣侗取出十貫銅錢,溫和地對他說:「這錢給你。但現在天色已晚,若就這樣拿出去,容易引人懷疑,等天亮了你再拿上離開吧。」
王嗣侗的語氣和行為,讓小偷大為慚愧,心中悔悟,最終改邪歸正。
人們常說,相由心生。其實,一個人的語氣,更是如此。
語氣,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內心高傲者,語氣少有謙卑;內心粗鄙者,語氣難現溫和。
內心富足者,語氣多半篤定;內心貧乏者,語氣大都怨懟。
音由心生,聲由人造。
做人,內心寬和,語氣才會軟和。
你說話的語氣 就是你的運氣
宋慶齡曾說:「說話的語氣有多好,遇事的運氣就有多好。」深以為然。
語言容易包裝,語氣卻很難偽裝。
運氣好不好,看你的語氣就能知道。
在一家紅茶店裡,一位顧客叫來服務員大罵:「看看你們的茶,倒點牛奶進去還會結塊!太劣質了!」
經理聽到,柔聲地對顧客說:「真對不起,請稍等,我馬上給您換一杯。」
沒一會,經理端著新的紅茶來到顧客面前,並輕聲說道:「我是不是能向您建議,茶中如果放了檸檬,再加牛奶的話就容易結塊哦。」
此時,顧客才知道,是因為自己將檸檬和牛奶一股腦加進了茶中,才導致了結塊。
顧客大為羞愧,但又因為經理的態度,給自己留了面子,之後就不斷介紹朋友來光顧這家茶館,茶館生意也越做越好。
運用好的語氣,能輕而易舉地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矛盾。
人們常說:「物過剛,則易折。」
語氣太強硬,容易讓人心生反感,也會讓自己身陷囹圄,命運不濟。
心有善念 口吐蓮花
一個內心平和寬容的人,說話的語氣才會好。
一個語氣柔軟的人,可令眾生心生歡喜。
一個語氣溫和親切的人,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能感召貴人,吸來好運。
語氣柔和一點,緩慢一點,真誠一點,好運自然就更靠近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