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誰也沒有料到,今年在疫情影響下的半導體產業也把火燒進了汽車行業,近日有消息稱受全球晶元短缺導致大眾汽車停產,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大眾一年要在中國賣出幾百萬台車,停產會帶來多麼嚴重的系統性金融災難誰都無法估計,而大眾官方也迅速給出了回應。
大眾中國表示,新冠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元供應。目前,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
一汽大眾回應稱:電子元件晶元確實供應數量出點問題,但沒有外界說的那麼嚴重。目前旗下大眾品牌、奧迪品牌和捷達品牌仍在正常生產,未受影響。
上汽大眾則表示:目前企業生產正常,由於全球晶元產業供應短缺,個別車型的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官方雖然表示交付不受影響,但也一定程度上承認了晶元給汽車製造的確帶來了困境。
當然沒有什麼問題是錢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漲價,這次受影響較為嚴重的自然是汽車電控零部件供應商,諸如ESP(電子穩定程序系統)和ECO(智能發動機控制系統)兩類需要晶元集成度較高的零部件,全球半導體漲價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你現在不僅買不到英偉達家的顯卡產品,以後可能連汽車都要漲價。
這樣多年動輒就是砍5萬的大眾車可能不得不想辦法漲價,不過消費者都買了這麼多年的打折大眾了,突然漲回去可能換誰都不會好受,這就必須要看國產車是否也能在這輪晶元風波中穩住價格了,如果大眾扛不住壓力,漲一波,那麼勢必會有不少預算有限的大眾潛在客戶會把目光投向自主品牌。
不過大眾都面臨的問題,換作是國產車恐怕同樣不會有好果子吃,自主品牌在汽車半導體領域也並未做到自研生產,這次晶元短缺產生的連鎖反應說不定也很快會向自主品牌蔓延,這也從側面向中國的企業發出了警告,只要產品零部件仍舊被壟斷地位的國際供應商把持,那一定就有卡住脖子的那一天,不僅僅是晶元,國產變速箱也必須重新提上和發動機一樣的重點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