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藍汽車 CEO 遇最強制衡:長安執行副總空降子公司,整改營銷?

2025年07月09日09:00:19 汽車 7726
深藍汽車 CEO 遇最強制衡:長安執行副總空降子公司,整改營銷? - 天天要聞

一次大範圍的組織調整後,深藍汽車內部能夠與一把手制衡的聲音反而少了。這裡面,來自市場營銷體系的專業聲音更少。

文|曹琳

編輯|冒詩陽

汽車像素(id:autopix)原創

01.偏科的體系

上周末,多家媒體引述了長安汽車高管楊大勇將回歸深藍汽車的消息。楊大勇是長安汽車的執行副總裁,集團排位高於深藍汽車現任 ceo 鄧承浩,外界據此猜測,一旦楊大勇正式加入,深藍汽車的管理層將輪換。

楊大勇現任長安福特執行副總經理,汽車像素分別從接近長安福特、深藍汽車的負責人處了解到,深藍汽車營銷、品牌體系內的多位總監級負責人,已連續數周、每周數次到訪長安福特 「彙報工作」。但截至目前,楊大勇並未在深藍汽車有實際職務。

有接近深藍汽車的負責人告訴我們,內部另一種猜測是,楊大勇或許會先參與深藍汽車的營銷、品牌管理,這是深藍汽車現在最為缺乏的——營銷體系內,一種制衡的聲音。

深藍汽車在營銷上出過很多紕漏,最近一次發生在兩個月前。深藍向 48 萬老車 的車機上,彈窗推送了新車 s09 的廣告,引發輿情危機。僅今年上半年,深藍汽車至少發生過三次由高層的決策、言論而引發的輿情。

今年 4 月上海車展期間,鄧承浩承認深藍在營銷上存在問題,認為部分是企業基因所致。他表示深藍整個團隊 85% 都是研發人員,品牌與營銷體系直到 2022 年才開始系統搭建,經驗淺、人員少,導致深藍 「有好產品講不出故事」、「遭遇攻擊難以有效反擊」。

新勢力中的小鵬、理想、蔚來等公司,研發人員的佔比約在 30% 到 40% 之間。幾組數據之間的統計口徑不同,但如此懸殊的差異,依然顯示出深藍汽車的偏科。品牌成立近 4 年,公司單獨運營近 8 年,深藍汽車所完成的體系建設並不均衡。

一位接近長安研發團隊的負責人告訴我們,深藍汽車現有的研發人員數量接近 2000 人,包括整車、動力、軟體等各個部門。這是很大體量的人員編製,母公司長安汽車的核心研發機構全球研發中心,員工數量也只有 3000 人左右,而長安汽車旗下與深藍並行的另一家整車公司阿維塔,旗下研發人員只有不到千人。

深藍汽車 CEO 遇最強制衡:長安執行副總空降子公司,整改營銷? - 天天要聞

▍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

能管理這支研發導向的造車團隊,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自然也是長安高管序列中有名的 「技術派」。他在長安汽車歷任職務有新能源總體技術總監、動力開發部副總經理等,主導了 epa 系列三大平台架構的開發,那是深藍汽車產品序列的基礎。

深藍還有很多技術亮點,比如多合一集合電驅、高頻脈衝加熱技術等自主研發的案例,後者讓深藍獲得了中國知識產權發明專利金獎,是汽車行業過去 20 年來,第二次拿到。

去年 3 月的一場發布會上,鄧承浩對著一套 200 多頁的 ppt,脫稿演講兩個半小時,詳細講解了深藍的超級增程技術。一些聲音認為,鄧承浩展現出了深厚的技術功底,是車企一把手中少有的 「極客」 式人物。但也有質疑,認為深藍高層對傳播規律、受眾喜好缺乏理解。

ceo 偏科並不一定是壞事,能帶領企業迅速建立核心競爭力,這也是深藍定位 「科技型用戶企業」 的原因。但作為平衡,多數企業會通過體系和人事的安排來平衡,揚長避短。

後者正是深藍汽車所欠缺的。

02.艱難的制衡

理想汽車高層曾在 mega 失利後反思,認為產品決策層缺乏一個能與一把手抗衡的聲音,最終導致了這款車很多項決策失誤。公司中能與創始人李想抗衡的高管都去管其他業務了。

為了解決問題,2024 年理想汽車從組織架構到高管職責全方面調整,能夠與李想對抗的高管,被調回了產品線。

深藍也有過組織架構方面嘗試,與母公司長安汽車所做的嘗試一致,在研發各部門、產品、營銷等縱向組織之間,建立類似於華為、理想那樣的橫向流程,打破部門壁壘。

去年 11 月,深藍汽車曾有過一次較大範圍的組織架構調整,核心之一是將整個產品線一分為三,產品開發、產品 gtm 和用戶發展。

這種架構如今在汽車公司中頗為流行,為的是讓公司更扁平、決策效率更高,同時產品和技術團隊接近用戶、技術研發接近實際需求而非工程師的想像。

但問題並沒有被一次性解決。

深藍汽車 CEO 遇最強制衡:長安執行副總空降子公司,整改營銷? - 天天要聞

▍衝擊高端的深藍 s09

今年 4 月上海車展上,深藍汽車高管中的韓婷婷、楊源源、李攀,分別以產品 ceo 、cmo (首席營銷官)、cbo (首席品牌官)的職稱,出席了展後的媒體採訪。

他們都是長安體系內的老員工,以新職位亮相前,三位高管分別負責深藍汽車的市場、營銷和品牌。在深藍內部,他們雖然被賦予了類似副總(vp)的跨部門協調能力,並直接向一把手彙報,但多數人並沒有 vp 的頭銜,對應的職級為總監。

舊架構中,深藍汽車內部真正能與 ceo 抗衡的副總(vp)級別負責人,在這一輪調整里權力都不同程度收窄。比如主導了深藍首款車 sl03 及後續多車型開發的副總蘇忠,經過調整後不再擁有實際的產品決策權,很多相應的職權分給了總監級的產品負責人。

汽車像素了解到,去年四季度,曾主管研發的副總李宗華從深藍汽車調離,轉而掌管長安新成立的長安軟體科技公司。李宗華調離之後,很多研發部門被拆小、合併。

與營銷領域的幾位總監一樣,有接近長安研發部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產品、研發體系的很多決策權下放給了總監,他們會傾向於按照一把手的意見執行。

新的架構雖然提升了決策效率,但能夠與一把手制衡的聲音少了,其中來自營銷、銷售體系專業的聲音更少。

即便在調整之前,深藍 vp 級別的李宗華、蘇忠等都出自研發團隊,深藍汽車的核心高管還有主管軟體開發的蘇琳珂、主管財務的周小明。而銷售體系只有一位王強是 vp 級。

有接近深藍的中層告訴汽車像素,深藍現在需要的是一位能在營銷、產品體系發揮實際作用的, vp 或以上級別的負責人。

03.母公司走得更快

2025 年前 6 個月,深藍汽車累計交付新車 19.7 萬輛,同比增長 79%,完成了年度 50 萬輛目標的不到 40%。2023、2024 年,深藍汽車分別定下了 20 萬輛、45 萬輛的銷量目標,最終實現的是 13.5 萬輛、24.3 萬輛。

如今深藍已經有六款車型,沒有一款月銷過萬,其中銷量最高的是定價 11.99 萬元-14.99 萬元的深藍 s05。但這款車並不在深藍品牌的核心區間上。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包括三個主要的整車公司,對應四個核心乘用車品牌。其中啟源、引力兩品牌由長安汽車直管,深藍、阿維塔是兩家獨立的汽車公司。長安的新能源布局中,深藍的定位高於啟源、低於阿維塔。不久前鄧承浩曾說,深藍品牌的定位是 15 萬到 30 萬元價格帶。

面向新能源最核心的價格段,深藍需要更快提升組織效率。

長安汽車內部其他品牌已經在探路。汽車像素曾獨家揭示,長安汽車今年增設了兩位產品 ceo,分別負責引力、啟源兩個品牌。

相比深藍總監級的產品 ceo, 啟源的產品 ceo 狄智睿、引力產品 ceo 袁志雄職級更高,分別對應總經理、副總經理。更高的職務級別,意味著調動資源的能力更強,有機會在產品線中發揮實際作用。

狄智睿、袁志雄都是出自市場營銷體系。一位接近長安汽車的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長安汽車有意培養一批有 「大產品經理」 思維的負責人,拉近營銷與研發之間的距離。

楊大勇是長安汽車內部培養出的營銷老將,歷任長安汽車市場部副部長、品牌公關部部長等職務。他還是鄧承浩之前深藍汽車的上一任一把手,曾在深藍公司前身的長安新能源中擔任總經理、董事長。

在長安福特時,他的另一個職責是搭建長福的新能源車體系,是長安少數既有營銷經驗,又能拿捏產品的高管。

深藍汽車 CEO 遇最強制衡:長安執行副總空降子公司,整改營銷? - 天天要聞

▍長安執行副總裁楊大勇

除了產品和營銷職能的重新分配外,長安的研發體系也在變化。為了給業務端的協同提供方便,全研、長安科技等都做了架構調整,很多業務部門被重新分拆整合,長安複雜的研發體系中,很多共性的資源在打通中。組織架構層面,只有深藍的研發體系,暫未併入到母公司長安的研發體系中。

長安的四個品牌中,只有深藍品牌下轄有成建制的研發團隊。啟源、引力的研發全部由長安的全球研發中心(下稱全研)負責。阿維塔一些共性的開發,如整車開發、智能駕駛等,都是由長安全研、華為合作完成。

深藍汽車單獨設立研發,有其歷史由來。2017 年長安汽車將分散在研發體系各部門中,新能源有關的研發團隊拆出,重新整合至一個事業部,次年併入了新公司長安新能源。

彼時汽車市場依然以燃油車為主,長安汽車的銷量依靠引力等油車品牌,如果將新能源的研發放在油車研發體系下,資源很難精準投入,組織慣性很難調整。

如今環境變了,新能源是長安所有研發部門的核心,除了深藍暫未涉及,長安很多分散的研發資源已經在整合之中。汽車像素曾獨家揭示,今年 6 月長安整合了旗下 「長安軟體」 和 「長安科技」 兩家公司,更早之前,自研的智能駕駛研發被集中到了長線科技。

有接近長安研發體系的負責人告訴汽車像素,長安研發團隊與深藍研發團隊之間的合作頻率也在增加。比如啟源品牌初期的幾款新車,是全研在深藍旗下產品基礎上改造而來。深藍規劃中的多款未來新車,在基於長安的 sda 架構做開發,sda 是由長安科技主導,因此也會承擔深藍很多車型的實際開發。

合併是很多車企的做法,比如廣汽將獨立的埃安研究院合併入了廣汽研究院體系,吉利將極氪的研發團隊合併入了吉利研究院等。

大型車企集團收攏研發是趨勢,不同品牌不再分拆研發資源,而是統一從一個資源池中調取。行業內這樣組織架構調整的大方向中,深藍汽車以研發團隊為核心所搭建的公司職能體系,或許到了該補齊短板的時候了。

深藍汽車 CEO 遇最強制衡:長安執行副總空降子公司,整改營銷? - 天天要聞

本文為汽車像素(autopix)原創內容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比亞迪之後,華為也來了,大家都開始做旅行車了 - 天天要聞

比亞迪之後,華為也來了,大家都開始做旅行車了

7月8日,在享界品牌舉辦的「享界用戶星享之夜」活動上,除了發布了享界的新車標,余承東還劇透了享界品牌的新車規劃:享界品牌的第二款車型定位為旅行車,計劃於今年秋季上市。享界也成為了又一家將推出旅行車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上個星期比亞迪剛發布完海豹06旅行車,加上此前蔚來的ET5T,中國車企在新能源的賦能下,開始對...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 - 天天要聞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智能泊車」安全兜底

2025年買車看智駕,智駕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根據國際通用的分級標準,智駕可分為L1-L5五個級別,其中L4可簡單理解為在特定條件下,駕駛員可「脫手脫眼脫腦」,事故責任由車企承擔。現階段,智能駕駛普遍存在責任劃分界限模糊的問題,車企不會承諾對智駕過程完全負責,更多情況是消費者承擔智駕帶來的風險...
合資銷量回暖,東風本田做對了什麼? - 天天要聞

合資銷量回暖,東風本田做對了什麼?

「合資品牌就必走下坡路嗎?」在轉型的當下,這樣的觀點似乎在很多人心中成為了合資品牌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經歷了2024年全年的落寞,不管是銷量的下滑,還是經銷商的退網,似乎都在印證這一觀點的正確性。
奧迪也「開始甩賣」?Q3賣14.5萬起,配1.5T+7DCT,油耗6.79L - 天天要聞

奧迪也「開始甩賣」?Q3賣14.5萬起,配1.5T+7DCT,油耗6.79L

奧迪在國內乘用車市場上的知名度很高,包括很多人第一次接觸德系豪華品牌也基本是奧迪的車型,而且奧迪車型的做工和用料確實經得起推敲,底盤調校也較為紮實,具有相當成熟的德系厚重感。而自打奧迪Q3進入國內市場以後,就搖身變為了緊湊型SUV細分市場上的「小明星」,銷量雖然比不過頭部熱銷家用SUV,但在動力性、操控性、...
艾菲克斯aifeex:Takwin系統高效精準,提升預測精準性與穩健性 - 天天要聞

艾菲克斯aifeex:Takwin系統高效精準,提升預測精準性與穩健性

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智能時代,aifeex艾菲克斯公司自主研發的Takwin計算系統,以其高效、精準的特性,在AI應用領域大放異彩。該系統融合了機器學習、深度神經網路及大數據分析技術,實現了從數據採集、大模型訓練到策略優化的全流程自動化,確保了預測結果的精準性與穩健性。 2024年,aifeex艾菲克斯Takwin計算系統在大選及...
實拍新一代大眾速騰,外觀內飾大變樣,但打動我的居然是車鑰匙? - 天天要聞

實拍新一代大眾速騰,外觀內飾大變樣,但打動我的居然是車鑰匙?

大眾速騰也算是一款人盡皆知的國民家轎,而且從近幾年的銷量來看,速騰始終都能出現在轎車銷量榜的前列。與此同時,看著自家的大哥們都進行了升級改款,身為銷量擔當的速騰也坐不住了,所以在最近這段時間,大家也都看到了關於新一代大眾速騰的消息,甚至網上已經曝出了一組實車照片。而且據了解,新款大眾速騰大概率會在今...
奇瑞家轎「價格跳水」!降到4.69萬,豪車空調布局,油耗6.4升 - 天天要聞

奇瑞家轎「價格跳水」!降到4.69萬,豪車空調布局,油耗6.4升

要說國內的親民代步轎車目前有哪幾款在性價比方面做得不錯,我想吉利帝豪是一款值得推薦的車型,價格不貴,但綜合產品力確實在線,外觀、內飾設計符合年輕審美的同時,還配備了一台經濟可靠的1.5L動力總成,適配手動、自動變速箱,綜合補貼優惠下來裸車價不到5萬就能拿下,為那些有購車剛需的朋友節省了一筆錢。當然,如果...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安全兜底 - 天天要聞

比亞迪率先實現媲美L4級智能泊車,官方承諾為安全兜底

2025年買車看智駕,智駕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慮因素。根據國際通用的分級標準,智駕可分為L1-L5五個級別,其中L4可簡單理解為在特定條件下,駕駛員可「脫手脫眼脫腦」,事故責任由車企承擔。現階段,智能駕駛普遍存在責任劃分界限模糊的問題,車企不會承諾對智駕過程完全負責,更多情況是消費者承擔智駕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