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資本市場,新能源車企大放異彩,迎來了總爆發。
目前,特斯拉市值高居全球車企首位,領先第二名豐田汽車高達3500億美元。
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強蔚來、小鵬、理想汽車在美股的股價也一路飆漲,少則翻幾倍,多則翻幾十倍。
長安汽車,車企新龍頭
美股新能源車的火爆,自然會燒到A股。近幾個月,長城汽車、比亞迪等車企也走出了一波翻倍以上的行情。
風水輪流轉,最近汽車股的龍頭又變成了長安汽車(000625.SZ)。
自11月11日起,到12月1日收盤,短短14個交易日,長安汽車股價上漲超過70%。
目前,長安汽車總市值1490億元,在A股汽車板塊中僅次於寧德時代、比亞迪、上汽集團、長城汽車,位列第五位。
說起長安汽車,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家公司過於低調。它在國產車企中,不如上汽、廣汽、吉利、比亞迪、長城這般名號響亮,但事實上,長安汽車可以用「低調但有內涵」來形容。
在10月份的國內汽車廠商銷量排行榜中,長安汽車以11.2萬輛的銷量位列第七名,排在它前面的是長城汽車的11.5萬輛。
而在今年前10個月的累計銷量排行榜中,長安汽車則以75.4萬輛的銷量領先長城汽車的62.6萬輛,位列第六位。
目前長城汽車以2565億的市值領先長安汽車超過1000億元。
把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的銷量和市值來進行對比,短期上漲70%的長安汽車,股價似乎也不那麼高處不勝寒。
長安vs長城,略顯低端
當然銷量只是一個參考指標,兩家車企的真實體量到底如何,還得看具體的數字。
財報方面,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實現營業收入558.42億元,同比增長23.7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4.86億元,同比增長230.98%;扣非凈利為負,但虧損收窄至20.97億元,同比增長40.63%。
長城汽車方面,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621億元,同比增長1.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9億元,同比下降11.32%。
從營收體量上看,長安汽車落後長城汽車70多億,但今年前10個月,長安汽車比長城汽車的銷量要高,這說明長安汽車的平均單輛汽車的售價要低於長城汽車。
話說的再通俗點,長安汽車要比長城汽車「低端」。
來看下長安汽車的主要車型的售價。長安汽車主要的幾款轎車,售價最高不到13萬,最低的更是不到5萬。
SUV方面,最高價位20萬出頭,大部分在10幾萬,最低的不到6萬。
拿長安汽車賣的最火的幾款車型來說,轎車中的逸動PLUS上市半年累計銷量突破10萬輛,但價格在7.29萬-10.39萬之間;SUV中的CS75連續6個月單月銷量突破2萬輛,前三季度累計銷量超過17.5萬輛,但價格僅在10.69-15.49萬之間。
低端汽車之殤
無論是逸動PLUS還是CS75,價格還是處於偏低位置。低價格,意味著低利潤,而且低價格還意味著增長空間有限。
這兩年,汽車行業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結束了為期30多年的銷量增長,隨著汽車的飽和度越來越高,行業已經由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
但如果深入分析,汽車行業所謂的「存量市場」更多的是低端車的存量市場,高端車的銷量反而在增長。
最典型的就是2019年上半年,10萬元以下汽車的銷量增長率為負的23%,而同期以賓士、寶馬、奧迪為首的豪華車卻逆勢大漲,增長率甚至達到兩位數。
低端車越來越賣不動,而高端車銷量卻在上漲,出現這種「冰與火」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不差錢的富人們對汽車的價格根本不敏感,越是貴的感覺越能彰顯身份,越是要買。
而大部分普通人,收入沒那麼高,對汽車價格十分敏感,可能高於預算幾千塊,就不會買汽車了。
所以10萬元以下汽車這塊市場,越來越難做。
2019年,是汽車行業的「寒冬」之年,大部分汽車股的股價都處於低迷狀態,鮮有趨勢性上漲行情。
汽車市場的新變化
但2020年後,汽車市場發生了一些變化。
一是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量產之後,價格不斷降低,起到了「鯰魚效應」,把汽車市場攪得天翻地覆。
特斯拉價格不斷降低,刺激銷量不斷提高,國產化率也不斷攀升。由此特斯拉的國內供應商股價不斷上漲,估值不斷抬高。
二是因為疫情,人們普遍擔心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會增加「中招」新冠病毒的風險,私家車需求量由此得到提振。
三是在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的汽車銷量萎靡之後,今年趕上了汽車更新換代的小浪潮,汽車銷量由此也實現了增長。
以長安汽車的最新數據來說,10月份,長安汽車銷量達212640輛,同比增長29.7%,為今年單月銷量新高,這也成為刺激公司股價上漲的一大重要原因。
整體來看,今年汽車市場銷量上是一個「階段性反彈」的態勢,還遠遠談不上銷量的大牛市。
但就是這樣一個銷量上的階段性反彈,就引發了股市上眾多汽車股的翻倍行情。
聯手華為,長安汽車迎來質變?
回顧今年以來汽車股的走勢,先是特斯拉的暴漲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個股上漲,隨後特斯拉市值的上漲引發國內新能源汽車的上漲,在新能源車企股價走高後,又帶動了傳統車企估值的提升。
傳統車企里,新能源車色彩最顯著的比亞迪成為大牛股,有著豐富自主知識產權儲備,同時涉及新能源車的長城汽車亦成為龍頭。
比亞迪和長城汽車這兩個國內車企龍頭的上漲,又刺激其他A股車企上漲,最終形成板塊全面開花。
在汽車股的這波漲勢中,有個明顯特點,就是市場認為科技含量越高的車企,股價上漲越可觀。
所以,一直以來「便宜車」烙印明顯的長安汽車,近期在跟科技巨頭華為搭上邊之後,股價明顯跑贏了長城汽車和比亞迪。
11月14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稱,正順應時代的發展和用戶的需求,攜手華為、寧德時代,三方聯合打造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和高科技的高端產品,不久之後就會和大家見面。
華為是國內實力最雄厚的科技巨頭,寧德時代是國內無可匹敵的動力電池行業老大,長安與兩大巨頭合作,給予了市場充分的想像空間。
當長安汽車有了更多的「高端」、「智慧」、「科技」的標籤時,股價大幅上漲也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