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2025年05月27日23:32:03 汽車 1152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文 | 卿羽飛

編輯 | 卿羽飛

自從恆大爆了以後,無論哪個產業的企業,如果被人調侃為恆大,那不用說,估計是離破產不遠了。

可你敢想像嗎?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就在不久前,長城老闆魏建軍公開宣布,現在的汽車產業已經出現「恆大」了,只不過還沒爆而已

那這位魏老闆的發言到底又有多少含金量?而比亞迪是否是魏老闆口中的恆大呢?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賺了300億,但欠的更多

自從魏老闆說出這樣的話後,網友們都議論紛紛,猜測這個「恆大」到底是誰。

有些網友喊出了比亞迪2024年的財報,發現似乎這個「恆大」是比亞迪

為什麼這麼說?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2024年,比亞迪的凈利潤再創新高,同比增長了30%,達到了369億的喜人成績。

確實喜人,如果只看凈收入的話,那麼還真沒有幾家中國汽車企業能比得上比亞迪。

可比亞迪賺的這些錢,卻遠遠不足以彌補虧空。

知道比亞迪的欠債是多少嗎?答案是5316億!是2024年凈利潤的14倍有餘。

換算下來,現在比亞迪的資產負債率,已經突破了77%,雖然相比於恆大暴雷前的87.8%還有一定差距。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但也足夠令人觸目驚心了。

如果只看這兩個數據的話,那有不少人都會覺得,比亞迪這是要涼的節奏啊!

但其實認真分析就會發現比亞迪還是要比恆大強很多的

首先根據相關材料顯示,目前比亞迪所欠的貸款中90%以上,都是享受到國家補助的無息貸款,而需要償還利息的那些貸款也都是低息貸款,不會出現滾雪球的利滾利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恆大在正式落幕之前,80%以上的欠款可都是高息貸款,每天的利息都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了。

其次,根據各方材料顯示,許家印在入獄之前,其家族總共轉移的財產撐死也不到1000億人民幣,相比於恆大那高達2萬多億人民幣的爛攤子,實在是杯水車薪。

相比之下,比亞迪的老闆王傳福家族手上,卻至少還有1500億的資金,是有能力兜底的。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再者,以中國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情況來看,想要入行就至少要做好扔掉100億的準備,而如果打算弄點東西出來,那沒有1000億的投入就別想了。

所以現在中國搞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大部分都處於高負債狀態,因此,以比亞迪目前的負債狀況,雖然看上去有些危險,但還屬於可控階段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真正讓人們對比亞迪產生懷疑的原因在於其盈利能力。

可能大家有些納悶,不是說2024年比亞迪的營收再創新高嗎?怎麼會賺不到錢呢?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比亞迪的真正困境

說來也挺令人無奈的,可能是考慮到近幾年的中美貿易大戰,也有可能是考慮到如今中國社會所焦慮的消費降級。

所以已經打出了品牌效應的比亞迪不僅沒有像其他品牌一樣漲價,反倒是繼續打折促銷

根據一些報道顯示,在今年比亞迪的部分汽車降價額度竟然達到了34%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通過降價,比亞迪成功擴大了市場銷售額,但同樣也讓利潤率有7%降到了5.2%。

而正常情況下,汽車的正常利潤率就在5~10%之間。

也就是說比亞迪的利潤率快要跌破底線了,可偏偏近兩年比亞迪還一直在努力開拓國外市場。

如此一來,比亞迪就很有可能會出現資金供應不足的情況。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如果只是利潤率下降到5.2%,那問題其實還不大,因為2024年中國汽車企業的平均利潤率只有4.3%。

真正令人憂心的是供應商的回款速度。

從2024年開始,比亞迪的應付賬款周轉時間由127天延長到了141天,甚至有部分供應商的回款周期會延遲到210天。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可正常情況下,汽車製造商的一般支付周期應該在45天至60天。

原本利潤下降就有可能造成資金運轉困難,現在供應商的付款周期又在不斷延長,實在讓人很是擔心供應鏈的健康狀況。

同樣,這也意味著,在比亞迪所公開的債務之外,還有一部分債務被隱藏起來了。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除了以上2點之外,如今的比亞迪也面臨著轉型困難

之前比亞迪走的是低端路線,主打一個物美價廉,價格親民。

可問題是伴隨著比亞迪的攤子越鋪越大,越發需要現金維持的比亞迪必然會進軍中高端市場。

這種轉型是很危險的,因為高端市場早已被瓜分殆盡,不是那麼好進的。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那能不能夠一直停留在低端市場呢?

答案是不能。

如今的比亞迪,已經是一家市值高達8千億的巨型企業了。

如此巨型的企業,怎麼可能只靠中低端產品就維持下去呢?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如果再考慮到,國家政策對汽車產業的影響以及其他新興汽車企業的市場爭奪。

所以,走向高端市場是比亞迪的必由之路,但能否成功轉型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畢竟,如果比亞迪要走高端路線,就必須要加大對科研的投入,但哪怕傾盡所有搞科研,也未必能夠吃到時代紅利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其中的反面典型就是日本,曾經的日本幾乎是以舉國之力研究氫能源汽車。

可結果呢?日本人倒是把新能源汽車搞出來了,但很遺憾大家不買賬,結果就是日本人此前的投入通通打了水漂。

沒辦法,科研投入有的時候就是這麼殘酷,如果沒有組隊時代的方向,那一切的投入都註定會打水漂。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結語

比亞迪會成為下一個恆大嗎?這個真不好說。

畢竟,雖然目前比亞迪的情況要比恆大好很多,但現在那些看似不嚴重的問題,如果不能及時解決,那終究會釀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所以,還是希望比亞迪能夠及時找到正確的戰略,讓自己能夠繼續書寫時代故事。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參考資料:

長城汽車魏建軍炮轟汽車圈「恆大」,比亞迪再現價格戰!汽車股慘遭黑色星期一,A股汽車板塊單日蒸發1000億元,在價格戰和口水戰之下車市何去何從?——2025-05-26 16:50·金融界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國補價相差不到600元,一文看懂一加Ace5至尊版和Ace5競速版咋選 - 天天要聞

國補價相差不到600元,一文看懂一加Ace5至尊版和Ace5競速版咋選

官宣預熱已久的一加Ace5至尊版和Ace5競速版日前正式發布,那麼在發布會上被陳都靈稱之為「啥都靈」的該一加至尊系列新機,該咋選呢?畢竟根據發布會上官方公布的消息看,這兩款新機國補後的售價僅相差不到600元。那麼,在外觀相差不大的前提下,我們就從性能、續航、屏幕與影像等關鍵點,來為感興趣的小夥伴解讀兩款新機怎麼...
第四代吉利博越L究竟值不值得購買? - 天天要聞

第四代吉利博越L究竟值不值得購買?

目前國產品牌的緊湊型SUV競爭比較激烈,那麼第四代吉利博越L上市它究竟值不值得大家購買呢?小編就借來這台第四代吉利博越L 2025款 第四代 1.5TD DCT 山河進行實測,對這台車的表現進行逐一分享希望對你的購車帶來一些幫助。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 天天要聞

賺300億但欠了5000億,比亞迪真是下一個「恆大」嗎?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文 | 卿羽飛編輯 | 卿羽飛自從恆大爆了以後,無論哪個產業的企業,如果被人調侃為恆大,那不用說,估計是離破產不遠了。可你敢想像嗎?
家用SUV里的「六邊形戰士」?唐DM-i智駕版和途觀L Pro誰做到了 - 天天要聞

家用SUV里的「六邊形戰士」?唐DM-i智駕版和途觀L Pro誰做到了

20萬級的家用SUV市場,一度被譽為中國車市最卷的細分市場,從燃油到純電、從插混到增程,可選的車型眼花繚亂。只不過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到底誰才是這一細分領域的「六邊形戰士」?我們找來了兩款熱門車型,分別為大眾途觀L Pro以及比亞迪唐DM-
第130萬輛,下線!別克君越樹立新里程碑 - 天天要聞

第130萬輛,下線!別克君越樹立新里程碑

5月26日,上汽通用別克君越第130萬車在上海金橋工廠正式下線。28年前,在同一個地方,第一輛別克新世紀駛出生產線,是最先出現在中國市場的中高端轎車之一。這樣的高端豪華轎車對國內消費者只是一個陌生的符號,當年解放日報還刊登過廣告專門介紹「『
引領人機交互超過20年,為什麼說寶馬是HUD技術進化的引領者 - 天天要聞

引領人機交互超過20年,為什麼說寶馬是HUD技術進化的引領者

近期,擁有更大顯示面積和更震撼觀感的「全景顯示」成為了車圈熱議的焦點。而提起「全景顯示」,就不得不提寶馬。2003年,當大多數車企還在研究如何優化儀錶盤時,寶馬便成為首個在量產車上引入平視顯示技術的歐洲製造商。來到2021年,寶馬就為B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