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豐田換上李暉是為了適應國產化,上汽罷免63位高管是自救的背水一戰,那麼此番沃爾沃的老將回歸,我認為則是續寫傳奇。
74歲的前CEO哈坎·塞繆爾森(Håkan Samuelsson)作為執掌沃爾沃十年,主導了品牌復興、IPO上市、並創下8年6破銷量紀錄等輝煌戰績的「定海神針」,此次「返聘」,對穩住內部軍心、緩解電動化轉型壓力有什麼作用?
- 「關鍵先生」歸來
3月30日,沃爾沃汽車官方宣布,沃爾沃汽車董事會已任命74歲的前首席執行官哈坎・薩繆爾森(Håkan Samuelsson)為首席執行官兼總裁,任期為兩年,自2025年4月1日開始任職。
而2022年3月起擔任首席執行官的吉姆・羅文,將於2025年3月31日卸任,並將於同一天離開沃爾沃汽車董事會。
值得注意的是,塞繆爾森自2010年起擔任沃爾沃汽車董事會成員,並於2012年至2022年擔任首席執行官,在2022年卸任沃爾沃汽車CE0後,他還擔任極星汽車公司董事會主席至2024年。
這場"老將歸巢"的戲碼,在汽車行業掀起不小波瀾。這位曾帶領沃爾沃實現IPO並推動電氣化轉型的傳奇人物,能否在關稅壁壘高築、電動化遇阻的至暗時刻力挽狂瀾?
對此,哈坎・薩繆爾森表示:「汽車行業正面臨來自多方面的壓力。能在沃爾沃汽車如此關鍵的時刻回歸,我深感榮幸。我對前方的挑戰懷有深深的敬意,並期待與我們才華橫溢的團隊合作,提升我們的競爭力,滿足主要市場的需求,加速戰略執行,並專註於領導力培養。」
是的,上任後怎麼做,如何滿足市場需求、提升競爭力、快速把握市場動態是沃爾沃要不斷思考的,如何將優勢發揮好。
現在正值國產新勢力崛起、新能源轉型、智駕能力比拼的關鍵時期,絕不能鬆懈怠慢。
- 為何此時換帥,臨危受命的戰略深意
塞繆爾森的回歸,恰好踩中了兩個關鍵詞:穩成本與穩戰略。董事會看中他在供應鏈管理上的「老道」——例如通過中國供應商降低成本,以及對品牌定位的精準把控。與其說這是「開倒車」,不如說是沃爾沃在激進與保守之間選擇了一條更務實的道路:保留燃油車和混動車型作為過渡,同時加速純電平台研發。
還有薩繆爾森此時回歸的重點是,目前正值行業多事之秋:美國25%進口關稅靴子落地,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制升級,全球供應鏈持續震蕩。更棘手的是,沃爾沃股價較2021年上市時已蒸發66%,2025年盈利預警拉響警報。董事會選擇這位"救火隊長",看中的正是其"精準踩剎車"的能力——在激進擴張與穩健經營間找到平衡點。
當然還有值得提及的是,薩繆爾森的領導風格深受員工和經銷商的歡迎,這將有助於提升團隊的凝聚力和執行力,為沃爾沃汽車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與前任羅文的科技理想主義不同,薩繆爾森更擅長"在寒冬中儲備糧草"。他在任期間主導的IPO為沃爾沃注入百億資金,建立的全球生產網路讓中國、歐洲、美國三大基地形成掎角之勢
。如今面對地緣政治割裂,這套體系成為抵禦風險的天然屏障。
薩繆爾森的兩年任期,註定是沃爾沃的"止血期"與"調整期"。他的首要任務是止住股價頹勢,將毛利率拉回8%的健康區間。更長遠的目標,則是為下一任CEO搭建可持續發展的架構——無論是與Northvolt的電池合作,還是XC90電動版的技術儲備,都需要在戰略定力與靈活應變間找到黃金分割點。
- 電動EV:
這場老將歸來的戲碼,最終能否演變為王者歸來的傳奇?時間會給出答案。但至少在當下,沃爾沃需要這樣一位深諳行業規律的掌舵人,給品牌電動化轉型、智駕能力比拼的驚濤駭浪中穩住「手裡的方向盤」。
畢竟,在汽車業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經驗與智慧的價值,永遠不會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