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比技術拼產品,而不是說搞各種拉踩,甚至說話的時候陰陽怪氣」。
比亞迪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近日在百人會發表了題為「用技術創新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的演講。
他稱,要抵制和反對上述營銷拉踩等令人「非常討厭」的行為。
李雲飛從宏觀和微觀角度回顧了行業和比亞迪的發展情況,並強調了技術創新對於比亞迪厚積薄發的關鍵作用。
演講最後,李雲飛也對行業發展給出了三點建議,包括技術要創新,營銷要守正,拒絕誇大式宣傳,拒絕透支性的營銷,抵制各種拉踩,等等。
這次演講的部分金句如下:
技術是最好的流量。
技術要創新,營銷要守正。
拒絕誇大式宣傳。因為如果誇大宣傳,最終的話可能會受到市場的反噬。
以下是李雲飛的演講原文,略有刪減——

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是用技術創新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
我今天的分享,先從行業的宏觀介紹一下,我們比亞迪看到的一些(情況)。
首先的話中國市場無疑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而且是遙遙領先的,大家通過這張圖可以看到,我們是多年在全球市場都持續保持規模的領先。
第二個維度,我們中國汽車的出口量已經連續兩年拿到全球第一,但是我想特別說明一點,這是從中國地區往海外的出口量。但其實大家都很清楚,歐美日韓很多的一些品牌,他們在全球化的工廠布局其實做得很多,也做了很多年。
所以雖然從單一市場的出口上來講,我們是排第一,但是從全球市場的份額上來講,我們中國汽車品牌還要繼續努力。
很可喜地看到那2023年,比亞迪進入了全球的汽車品牌的前十,去年的話吉利也進入了全球的前十。
今年的話,預計會有更多的中國品牌進入全球前十,我覺得這個是非常可喜的事情。
還有一個維度,我們中國車企的海外銷量股持續增長。
大家都能看到,我覺得第一梯隊是奇瑞、上汽,比亞迪是第二梯隊,這個我們要向奇瑞和向上汽多學習。
那另外一方面的話,中國汽車在電氣化轉型方面已經是全面的領先。
我們從三個維度(來看),第一個是我們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全年是47.6%。
特別是去年,在下半年六個月裡面有五個月都是超過了50%,中國的前六大動力電池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在全球市場達到69%,也是全球最高。
還有的話就是我們中國地區在公共充電樁的數量,在2024年的話也是達到了358萬,也是全球最高。
中國在電動化和智能化這一方面,消費者認知非常高.
我們看一下這個數據是2024年的一個調查報告。全球新能源技術在這個板塊上,中國品牌前五個有四個,自動駕駛技術的話,前五個中國一樣有四個。
所以電動化和智能化對中國市場、對中國消費者的認知的塑造,毫無疑問是最強的。

剛才提到了我們這個行業的宏觀情況,那接下來的話簡要給大家分享一下微觀情況。
我們提出的觀點就是用技術來立品牌。
首先我們要用技術來定戰略,技術可以讓我們看的更遠,看得更深。
比亞迪整個集團的話,我們現在31年,在2003年我們進入汽車行業的時候,我們著手新能源的時候,當時就要面臨你前面沒有人,沒有任何參照。
那我們就要去去確定一些技術路線。
在2002年的時候,比亞迪確定了車輛上磷酸鐵鋰作為電池路線,2004年確定永磁同步電機作為電機的技術路線,同樣在2005年,我們比亞迪啟動了半導體研發,我們將 igbt功率晶元作為我們未來主流的一個方案。
20年前可以講,我們沒有任何參考,很多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參考答案,但是我們比亞迪依然是給出了標準答案。
大家可以看一下在電池技術路線這一塊,2024年磷酸鐵鋰電池路線佔比74%,永磁同步電機國內市場搭載率是95%。
igbt功率晶元現在已經全面應用。
比亞迪大家都很了解,我們是一個非常重視技術研發的一個企業。
到了目前比亞迪的技術研發人員12萬多人,我們是全球車企中擁有最多技術研發人員的企業,在技術研發投入這一塊,我們2023年研發投了400億。
我們 2024 年研發投了 542 億元,a股的5, 000 多家上市公司,我們的研發投入也是最高的。
我們累計研發投入了 1, 800 多億元。
過去 14 年,有 13 年我們的研發投入都是超過了當期的凈利潤。
截止目前,比亞迪的全球專利申請了 59, 000 多項,授權的話是 35, 800 多項,那我們 2024 年平均每個工作日申請 45 項技術專利,授權 20 項。
正是得益於我這麼多的研發人員,這麼大的技術投入,這麼多的技術專利,所以我們有龐大的技術魚池,可能大家都看了感覺(這個魚池)沒邊一樣,非常龐大的一個技術魚池。
我們過去幾年也發布了一些重磅技術。
今年以來,比亞迪是用技術開年,陸續發布了我們的天神之眼,我們的靈鳶車載無人機,跟大疆合作的,包括我們的超級e平台,還有前兩天剛剛上市的仰望u7,也搭載了我們最新的雲輦z,所以用我們的技術去打造我們全新的品牌。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比亞迪希望能夠像德國的大眾、日本的豐田一樣成為國民品牌。
我們的方程豹是專業個性化品牌,我們的騰勢是豪華品牌,我們的仰望是高端品牌,那基於這幾個平台我們也會有對應的技術,有些是差異化的技術,有些是通用性的技術,對我們的品牌,對我們的產品持續賦能。
技術創新也讓比亞迪實現了超越。
大家可能看到的是比亞迪最近5年的銷量爆發,但我想說的是在 2020 年以前的十年時間,從 2010 年到 2020 年,基本上比亞迪銷量每年都是 40 到 50 萬年。
過去的那些年,我們比亞迪真的也是非常的不容易。
但我們也一直堅持技術創新,所以我們迎來了厚積薄發。
比亞迪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是什麼?
最好的流量就是技術,最大的財富就是工程師,我們有12 萬名工程師。
我們一直倡議用領先技術打造新能源汽車這張中國名片。
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個是我們在今年3月17 號,剛剛發布的比亞迪超級e平台.
大家可能更多的了解是兆瓦閃充,油電同速。
但是其實我們超級 e 平台裡面包含了11 項全球第一的技術。
而且我們有一個關鍵詞就是全球量產。
這 11 項技術涵蓋了電池、電機、電控,我們在發布的時候專門強調了一下,我們截至3月 17 號是全球領先的,到今天為止依然是量產裡面全球領先。

但是因為技術發展得特別快,可能假以時日,可能過幾個月,過一兩年我們的某項技術或某幾個技術會被超越,這是我們非常樂意看到的。
我覺得中國的技術,中國的汽車品牌,就需要這種你追我趕。
因為以前的話,有些技術比亞迪領先,後來其他品牌超過了,我們又趕上了。
我覺得中國目前市場環境很好,市場也很大,競爭的氛圍也很好,我覺得就需要大家這種在關鍵的技術上你一棒我一棒,你追我趕,大家一起接棒向前,這樣的話才能共同推動我們中國汽車,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在全球持續領先。
(播放視頻)
這個就是我們對中國技術你追我趕的一些想法。
最後我想說一句,我們的觀點是技術要創新,營銷要守正。
首先的話,我覺得整個行業應該為消費者負責。
我們要拒絕誇大式宣傳,因為如果誇大宣傳,最終的話可能會受到市場的反噬。
另外一個觀點是建議以量產為準,拒絕透支性的營銷,很多可能半年、一年,有些可能連影都沒有(就開始營銷),所以我們的觀點是建議以量產為準。
第三個的話,我們覺得要比技術拼產品,而不是說搞各種拉踩,甚至說話的時候陰陽怪氣。這種我們是抵制和反對的。
我也相信,絕大多數的人和我們一樣,對這種行為是非常討厭。
最後的話,我們覺得要維護清朗的網路環境,要打擊造謠、抹黑這種黑公關性質,那我們現在的話也正在通過法務各方面的話正在進行(處理)。
以上的話就是我們整體的一些分享,總而言之的話我覺得就是要靠技術創新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這個不單單是比亞迪的,也是需要更多的行業同仁,更多的中國品牌一起,大家一起接棒向前,一起實現,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