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2024年04月18日23:55:15 汽車 1800

未來2年,將是純電車型的爆發期。

對此,再不情願也沒用,趨勢已經形成。看看車企的新車結構就知,純電/增程已然成為「萬千寵愛」,開始大行其道。畢竟,車企只出純電車,純電車不發展起來也不行,不是嗎?

然而,市場熱了,人就得冷下來。

因為純電汽車技術的更迭太快,有人預測,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需要提前做好防範。

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 天天要聞

第一個風險是,前沿的電車,轉眼成為過時產品

這跟油車時代大不相同,一個2.0T加上60L油箱,百年之間,油車橫豎就這麼點東西。

比方說,買了雅閣,5年後也是個老雅閣,穩壓思域一頭。電車更像數碼產品,就像小米手機,過兩年,性能不如紅米

因為在電車上,前沿技術的「花期」實在短暫。

像高階智駕,去年問界的一出來傲視群雄,但今年就不威風了,大疆把同樣的技術裝到8萬的車子上。

譬如電池,去年麒麟電池一出來獨領風頭,續航突破700公里,這還是頂配專享的豪華。

然而今年也不威風了,小米、阿維塔,20多萬的車,起步就是700公里了。

這也只是眼下,馬上,蔚來、昊鉑150度的固態電池也來了,標準將再次提升至1000公里。

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 天天要聞

同樣的,今年不少車企扣扣嗖嗖,只給了400V平台,明年800V將要普及。

要知道這還不是全部,看看車企們已經公布的新技術。

領克的數字底盤、比亞迪璇璣智能架構與天眼智駕、奇瑞矢量四電機。

總的來說,這些新技術涉及到一台車方方面面,這兩年要遍地開花,成為基礎配置。

說白了,這也是市場太卷,不給力一點,根本沒法出頭。

車企憑藉技術先發優勢,好歹賺足市場與口碑。

而每一次技術更新,就必然有一批老車子成為落伍產品,只是這個速度,未免太扎心。

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 天天要聞

第二個風險是,貶值率會快速下降

純電汽車貶值率本來乏善可陳,這兩年,更糟。

先別說二手,來看看一手。

騰勢N7為例,這款車去年7月上市,由於對自己的實力估計錯誤,市場慘淡,一個月也就200來台,短短9個月就完成改款,並將價格下調6.2萬,相當於打了79折。

而且,可別忘了新車還有技術升級。

此時,老車主的心情,已經不忍想像。電車的貶值率現狀,可見一斑。

統計數據也見證這種慘淡。

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 天天要聞

根據中汽協的報告,今年2月,純電車型的3年保值率為54.8%。到了3月,就掉到52.5%

這還是宏觀數字,具體到車型,可能更低。

譬如,緊湊與小型SUV向來是貶值率的重災區,實際低於50%也不意外。

或者是400V、800V的車子,前者由於技術落後,將來貶值率也會掉的更快。

當前的一台電車遠遠不是「完全體」,隨著價格戰的推進,可以預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電車的貶值率都不會有什麼起色。

而在電車還未趨於成熟之際,未來兩年要入手,這個虧可以說是吃定了。

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 天天要聞

第三個風險是,維修費用光速上升

關於油電之爭,養車經濟性是繞不開的話題,電車總是取得壓倒勝利。

但事情遠不止這麼簡單。

以能耗、保養等費用而論,電車的確技高一籌。

然而,一旦發生損壞,電車的維修成本又變得岌岌可危。

就拿中控屏來說,如今已經發展到15寸、16寸,車企還把實體按鍵取消了,許多功能都集成在屏幕上,讓你不修不行,壞了換一個,就要4千左右。

再如智駕使用的雷達、攝像頭感測器,就有30多個,像下面這位小鵬車主,換一個原廠激光雷達就花了8916元。

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 天天要聞

不要說還有電吸門、電動天窗、冰箱、彩電、按摩座椅...

只能說,這些配置用起來很爽,但是修起來也真讓人頭大。

同時,在汽車製造工藝上,也由特斯拉帶起了一體化壓鑄的風潮。

以至於現如今,但凡有點檔次的車子,沒有不是一體化衝壓的。

甚至車企還在爭相攀比「噸位」,像華為是9000噸,小米是9100噸,小鵬愣是給干到12000噸。

這個工藝會增加維修成本呢?

說白了,一體化壓鑄,就是車企為了省成本。

譬如有300-400個零件,一個一個製作很麻煩,先簡化成2個大部件,然後用衝壓機一下子就給壓出來,嘎嘎快,10小時就造一台Model Y,成本降低40%。直接促使特斯拉成為利潤最高的車企。這讓哪個車企看了能不迷糊?

這個技術給車企省了成本,代價卻要車主承擔。

一個地方壞了,連帶整個鑄件都要更換。不妨說,相當於一次就要修300多零件,成本不是增加一星半點。

譬如有Model Y的車主,28萬的車子,車屁股撞壞了,維保估價要20萬。

未來2年,買「純電」或將面臨3個風險,不是胡說,趨勢很明顯了 - 天天要聞

總的來說,純電車是未來汽車發展無可置疑的趨勢,不然車企也不會那麼使勁更新技術。

當前趨勢來看,只需三五年,電車可能就會走向成熟。

但是在這將成熟還未成熟的未來幾年裡,一台電車帶來的邊際風險也最大。

如果你不是土豪想要一個大玩具,還是選擇混動或油車過渡一下,等技術成熟了再考慮電車。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嵐圖汽車6月銷量10053輛 全新嵐圖FREE+上市在即 - 天天要聞

嵐圖汽車6月銷量10053輛 全新嵐圖FREE+上市在即

嵐圖汽車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6月該品牌實現了10053輛的單月交付量,同比增長率達到83%。在產品規劃方面,嵐圖FREE+已確定於7月12日正式推向市場。該車型自6月25日啟動預售,其預售價定位為22.99萬元起。預售開啟初期的市
問界又一款全新重磅車型將要上市 - 天天要聞

問界又一款全新重磅車型將要上市

問界M8首月交付就達到了12000輛,售價35萬~45萬的車型,截止的目前為止,問界在售的車型總共有四款,包括問界問界M5、問界M7、問界M8以及問界M9,而問界M5和問界M9已經有了純電版本,那問界M8的純電版終於要來了。根據網傳信息問界
突然宣布!特斯拉漲價! - 天天要聞

突然宣布!特斯拉漲價!

因續航里程提升,特斯拉中國將Model 3 長續航版售價上調至28.55萬元。7月1日,特斯拉宣布,兩款車型Model 3/Y長續航版本迎重大產品升級。其中,Model 3長續航全輪驅動版CLTC續航增至753公里,百公里加速提升至3.8秒
40多萬拿下20款賓士GLE,豪華舒適,商務家用皆宜 - 天天要聞

40多萬拿下20款賓士GLE,豪華舒適,商務家用皆宜

賓士GLE自從M級化身而來,隨著這幾年更新換代成雙聯屏之後,銷量更是一發不可收拾,憑藉著良好的乘坐舒適性和較大的內部空間,再加上不錯的公路行駛性能,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認可。今天這輛賓士GLE 2020款 改款 GLE 350 4MATIC
藍色小Macan也要「年輕有為」,26萬開走保時捷圓夢? - 天天要聞

藍色小Macan也要「年輕有為」,26萬開走保時捷圓夢?

保時捷的Macan是旗下入門車型,但因為相對親民的價格即可成為尊貴的保時捷車主,不少車友對這台車都情有獨鍾。但即使是親民車款,Macan也沒有丟棄保時捷的運動基因,其底盤調校和操控感都得到了廣泛好評。今天要說的這輛Macan 2018款 M
BBA大幅降價 豪車格局要重新洗牌 - 天天要聞

BBA大幅降價 豪車格局要重新洗牌

作者:kimsu「價格戰」無法讓任何玩家獨善其身,哪怕是BBA。這三大德系豪華品牌,曾以「價格堅挺」「身份象徵」等標籤屹立於汽車金字塔的頂端,如今卻紛紛放下身段,以「腰斬式」的降價幅度應對市場劇變,而這一切都是由電動化浪潮、自主品牌的強勢崛
超38萬輛本田緊急召回!雅閣思域全「中招」 - 天天要聞

超38萬輛本田緊急召回!雅閣思域全「中招」

6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公告,廣汽本田汽車有限公司與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根據《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等法規要求,向總局備案召回計劃。本次召回涉及2022年至2024年生產的多款國產汽油版及混動車型,總量達38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