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新勢力中的蔚小理各有特色,小鵬是悶頭幹活的理工男,主攻性價比和智能駕駛;而理想和蔚來的車價都定位在30萬以上,理想採用增程技術,用冰箱彩電大沙發俘獲了無數奶爸的心,遙遙領先;而蔚來則專註純電領域,主攻品質和服務,但各種花費粗放,一直虧損,到處找錢。
近期,蔚來可謂是壓力山大,一度被傳言要破產倒閉,被迫裁員10%瘦身,換電服務也拉來了長安汽車和吉利汽車入伙。然而,就在這樣的困境中,蔚來再次化緣成功,高調宣布與阿布扎比投資機構CYVN Holdings通過其附屬公司CYVN Investments簽訂新一輪股份認購協議。根據協議,CYVN以每股股份7.50美元的購買價認購2.94億股公司新發行A類普通股,總額22億美元。
這也是蔚來近半年來第二次收到來自CYVN的投資。在今年的7月份,蔚來汽車就宣布獲得來自CYVN的7.385億美元戰略性股權投資。另外,CYVN還從蔚來股東騰訊控股的一間聯屬公司購入蔚來汽車若干A類普通股,價格為3.5億美元。也就是說,CYVN累計投資蔚來金額約33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200億元,持股數量已經反超蔚來創始人李斌,成為蔚來汽車的第一大股東。
儘管如此,但李斌依然是擁有單一最大投票權的股東,對公司擁有絕對控制權。而這次重新注入的約150億人民幣,無疑讓蔚來又獲得了充足的彈藥,暫時不用擔心倒閉了。
不過,雖然續命成功,但短短四年之間蔚來兩度被傳倒閉、而另一邊,同為造車新勢力的理想汽車已經開始扭虧為盈。這樣的對比或許讓李斌不得不開始反思,哪裡出了問題?
因而,蔚來近期似乎變得理性和務實起來,比如,公司從「五年戰略規劃」改為「兩年經營計劃」;再比如,取消或延遲三年內不能幫助公司改善財務表現的事情,自研自製電池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一次的媒體溝通會上,李斌更是強調「長期主義不是不做好短期執行的借口」。要知道在之前,李斌談及虧損時都解釋要堅持「長期主義」,要把虧損當成對研發和基建的投資。
一切舉措背後,資金是核心問題。眾所周知,蔚來是一個邊界很廣的企業,除了汽車之外,還涉足了晶元、電池、換電等等領域。而邊界擴張之下則是真金和白銀。
簡單來看,蔚來的第二品牌「阿爾卑斯」將於明年下半年問世,第三品牌「螢火蟲」預計於2024年第三季度在歐洲市場首發。蔚來兩個品牌多款車型的同步研發背後,巨額的研發費用不言而喻。此外,在渠道層面,蔚來的第二品牌不會共用蔚來的門店,第三品牌還未可知,如此,銷售網路的鋪設必然也會是一筆巨大開銷。
因此,李斌不再只強調長期主義,而開始把「好好把車賣好」、「一天、一個月、一個季度完成交付承諾」這些務實的話放在嘴邊,但是,這樣的轉變究竟是表面的調整,還是從意識形態上的真正扭轉?這樣的轉變對於蔚來能否真的奏效,這些問題業內還需要持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