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懂車帝原創 李承恩
[懂車帝原創 行業] 「雷克薩斯下一代純電概念車型LF-ZC,將於2026年推出。」當豐田汽車公司運營官和首席品牌官西蒙·漢弗萊斯(Simon Humphries)給出2026年這個時間節點時,舞台下方的日本女記者飛快地在她的舊款MacBook上敲下一行字元。或許,對於總體對電動汽車沒那麼「感冒」的日本汽車業界而言,2026年堪稱一個理性而穩健的選擇,但對於已處在電動汽車浪潮頂點的中國汽車界來說,2026年實在是難以預料的遙遠未來。
豐田汽車公司運營官和首席品牌官西蒙·漢弗萊斯(Simon Humphries)
一組有意思的數據是,2023年9月中國電動汽車零售滲透率為36.9%,相較去年同期的31.8%提升了5.1個百分點。對於電動汽車滲透率下一步的走勢,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新能源汽車基金總裁方建華的預測是「超過50%」,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的預測是「超過55%,樂觀的話能達到60%」,但產業專家的看法卻依然被視為「保守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給出的數字是「70%以上」。不斷膨脹的數字背後,折射出的是當前中國汽車業界的「自信」,以及「自信」背後的「野心」。
反觀一水之隔的日本,電動汽車卻完全是另外一副光景。在紛雜的數據統計中,即便是較為光鮮的數字,日本市場的電動汽車滲透率也僅有2.9%。這不止大大落後於中國市場,甚至也遠不及美國市場(8.6%)。這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以豐田、本田、日產為代表的日本汽車公司,對於重金投資和激進推廣電動車顯得並不那麼「歇斯底里」。甚至像以「大刀闊斧改革」著稱的豐田章男(豐田汽車公司會長、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會長)也會屢屢放言看衰電動汽車的未來。
但讓人費解的是,時隔4年恢復舉辦的東京車展(現更名為「東京移動展」)上,幾乎完全由日本車企唱主角的情況下(僅比亞迪、賓士、寶馬三個外來戶參展),有統計的近40款新車型中,幾乎90%以上都是電動汽車。只不過,這些新車基本都是概念車,其面向的時間點,普遍在2025年甚至2030年。
雷克薩斯LF-ZL概念車
這種「糾結」,成了東京移動展的基調。
算計
「企業的關鍵目標是盈利,但無論是全球還是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盈利都是一件艱難的事。」一位日本媒體人這樣告訴筆者,對於日本汽車公司來說,在以北美、東南亞市場為主的全球市場還保持較好盈利水準的前提下,消耗寶貴的資金,用於在中國市場「看不到盡頭」的「燒錢大戰」上,是「不明智也不可能的」。
同樣的思路,適用於在中國市場「舉步維艱」的韓國汽車公司,就全球市場而言,現代和起亞的生存狀況卻是出奇的好:2023年上半年,現代汽車凈利潤366億元,起亞汽車凈利潤約264億元。
相比之下,在國內風頭正盛的比亞迪股份(不止汽車業務),同期的凈利潤約110億元,而新勢力的代表蔚來汽車,同期的凈利潤約為-110億元。換言之,比亞迪股份上半年的凈利潤,恰好夠蔚來汽車「燒」半年時間。
「以往的中國汽車市場,是海外品牌的『天堂』,即便投入的技術和產品是落後的,也照樣能收割市場份額、掙到大筆利潤。但在智能電動汽車時代,一切都反轉了。」一位合資車企負責人這樣告訴筆者,「海外品牌『躺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同時也跟不上中國品牌『內卷』的步伐和節奏。」
他強調,無休止地堆砌配置、應用前沿技術、燒錢做服務和營銷,這對於海外品牌來說是無法做到的。「他們能做的,只有穩住自己的節奏,同時對中國市場發生的事保持關注。實在不行,就直接退出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就像最近的三菱汽車那樣。」
就在10月24日,廣汽集團一紙公告宣布,廣汽三菱成為集團全資子公司,工廠等相關業務由廣汽埃安「接盤」,這意味著進入中國市場超過50年的三菱汽車,按下了在華髮展的「暫停鍵」(也有評論認為是「休止鍵」)。
「我們當然在關注中國汽車市場的變化。」雷克薩斯國際總裁渡邊剛對筆者表示,「中國品牌取得的進步和發展速度超越了我們的預想。」
雷克薩斯國際總裁渡邊剛
在他看來,比亞迪、理想、蔚來、小鵬等都在被雷克薩斯所關注。但他同時強調,雷克薩斯想保持自己的節奏。
解題
在中國汽車市場中,圍繞高階輔助駕駛、智能座艙體驗的「軍備競賽」正不斷升級,越發豐富的配置和前沿的技術,與之相伴的卻是越發低廉的價格。自2023年8月開始,極氪、蔚來、零跑、哪吒等紛紛開啟降價,讓本就不怎麼賺錢的市場,變得更為慘烈。甚至有用戶表示費解,質疑這種反常的「量大管飽」。而隨著四季度華為問界加入「戰局」,這波降價潮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對於在中國發生的事情,渡邊剛表示自己是「充分理解的」。在他看來,這也正是中國汽車市場最大的特點,一是消費者對於新技術的適應性高,促進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快,二是造車的價值觀和消費者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
「如何應對這樣一個多樣化的市場,以及用戶不同的需求,對於一家車企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雷克薩斯LF-ZC概念車
在渡邊剛看來,雷克薩斯的解題思路主要是兩個層面,一是全新模塊化的車身結構,二是全新的車輛軟體操作系統。在雷克薩斯的規劃中,這兩點將帶來車輛架構的根本變革,從而推動雷克薩斯在2035年徹底轉型為一個純電品牌。
「要實現這些突破,關鍵在於全面優化零部件,包括縮小體積、提高效率的電池,從而增強動力和延長續航。」西蒙·漢弗萊斯在發布會上這樣說道。
據悉,LF-ZC概念車將會使用「稜柱形高性能」電池,其續航里程相比傳統電動汽車能夠提升一倍以上,可以達到1000公里。
而談及豐田的電池技術,則必然會令業界想起已三番五次「跳票」的固態電池。本次東京移動展,雷克薩斯更新了自己的推出計劃,有望在2027年或2028年推出搭載固態電池驅動的汽車。固態電池這把被業界不少人看好的「利劍」,豐田依然準備再繼續「雪藏」4年以上。
這可能意味著,LF-ZC的推出可以被視作雷克薩斯電動化攻勢第二階段的開始,但依然算不上全面進攻號角的吹響。
「你覺得,中國品牌的燒錢還能持續多久?最後能活下來幾家企業?」有日本媒體人士這樣問筆者。
我只能回答:「說不準。但能活下來的那個,肯定不是因為幸運,而是足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