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炙手可熱的賽道是什麼?新茶飲、預製菜,還是露營、飛盤,或者咖啡?
答案都不是,這一年最卷的行業,其實還屬新能源汽車賽道。這一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27.4%(乘聯會1-11月數據),提前三年完成了25%的滲透率目標。
▶ 圖源:AITO汽車微博
不過也是這一年,新能源汽車賽道還上演了許多魔幻的劇情,比如「蔚小理」的座次變成了「理蔚小」,銷量連續三月未破萬的零跑無法領跑,衝勁一度很猛的哪吒12月銷量腰斬……
即便是有著華為「親兒子」光環加持的問界,其背後的生產商賽力斯,也同樣上演了讓人驚掉下巴的劇情——
已經過去的2022年,賽力斯儘管收入翻倍增長至335億元-350億元,然而凈利潤也虧出了新高度,歸母扣非的凈利潤為虧損38.5-43億元。
如果從2018年賽力斯歸母扣非凈利潤首次虧損起計算,5年來,賽力斯的累計虧損的金額更是達到了將近百億……
01
虧損倍增
2023年的第一個月,新勢力們照舊沖在前頭,一波接一波地曬出了2022年的業績單。
趕在1月的最後一天,綁定華為的賽力斯,也對外發布了2022年年度業績預虧公告。不過與其他品牌業績預告不同,賽力斯則是直接將虧損列為了預告標頭。
▶ 圖源:賽力斯業績預虧公告
在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普遍都處在燒錢換市場的階段,賽力斯毫不避諱地把虧損張榜出來,這番操作確實足夠「坦誠」。
不過在商言商,雖然「坦誠」有餘,但慘烈程度也相當不容樂觀!
具體來看,2022年賽力斯預計年度營收將實現335億元到350億元,雖然同比上漲了100.38%到109.36%,但凈利潤,不僅沒有跟著增長,反而虧損卻在大幅增長。
預計凈利潤虧損為35億元至39.5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為38.5億元至4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額更是成倍增長。
至於原因,當然賽力斯也給出了一番說明。
簡單來說,就是其將原因歸咎於晶元、動力電池成本上漲,導致生產成本上升;疫情多點爆發,影響了客流進店量和市場推廣,以及供應、物流、生產等諸多環節,從而導致產品產銷不達預期,等等。
不過,翻看賽力斯過往的歷史,尤其是最近幾年的業績,實際上賽力斯的日子也並不是只是2022年不太好過。
▶ 圖源:AITO汽車微博
其實從2020年開始,賽力斯就已經開始虧損了。
其中2020年的歸母凈虧損為17.29億元,2021年歸母凈虧損為18.24億元,若再加上今年的最低虧損額35億元,那麼三年下來,賽力斯的虧損額更是已經達到了70多億。
如果再往前看,更有意思的還有,賽力斯這個充滿新勢力營銷感的名稱,其前身卻有著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名字——小康股份。
在燃油車時代,賽力斯(原名「小康股份」)更是曾憑藉微車、SUV等車型,在一片紅海的汽車賽道成功實現了錯位競爭。
雖然規模一直都不是太大,但總體卻活得非常滋潤。比如巔峰時刻,小康就曾用8年時間實現了100萬輛東風小康微型車的突破。
只是很可惜,隨著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賽力斯的經營狀況開始遭到衝擊,而且還是虧損之門一經打開,後來就一發不可收拾的連續出現巨虧。
02
想傍華為的不止一個
細扒的話,賽力斯的接連虧損,其實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新能源汽車賽道確實很燒錢。
以蔚小理為例,雖然造車多年,但時至如今,虧損的情況也似乎沒有得到改觀。
▶ 圖源:小鵬汽車微博
比如2022年前三季度,蔚來凈虧損為41.108億元,同比擴大392.1%;小鵬凈虧損23.8億元,同比減少了12%;理想凈虧16.5億元,同比擴大7554%。
其他新銳造車新勢力亦是如此,比如零跑汽車,其財報顯示,僅第三季度,凈虧損金額就達到了13.4億元。
所以由此來看,短時間內,賽力斯想要打破虧本換市場的行業魔咒,只靠自己,這顯然也並不是一個讓人對其抱以幻想的事情。
當然,在汽車行業浸淫多年的賽力斯,也沒迷糊到對自己幾斤幾兩的實力不夠清楚,相反為了能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分到更多蛋糕,賽力斯老早就積極地抱上了華為的大腿。
但綁定了華為,賽力斯就扭轉了新能源汽車賽道被動的局面了嗎?
如果從銷量上看,有了華為的加持,賽力斯的確實現了業績的起飛。根據銷量快報顯示,2022年,賽力斯所有車型總銷量為26.72萬輛,同比微增0.24%。
細分來看的話,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則為13.51萬輛,同比大增225.9%。尤其是其中的賽力斯汽車(主要產品包括賽力斯和華為聯手打造的AITO問界M5、AITO問界M7、AITO問界M5 EV、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銷量為8萬輛。
▶ 圖源:余承東微博
不過,與華為合作造車的這兩年,賽力斯的銷量雖然漲了,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卻似乎並沒有得到改善,甚至還出現了越賣越虧的趨勢。
虧損的原因,除了前述所舉之外,還有一點就是營銷費用的大漲。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賽力斯銷售費用分別達5.18億元、14.6億元、30.83億元。
另據媒體報道,華為智選模式下,華為與賽力斯在問界系列的收入按1:9分成,這10%的利潤是華為的銷售和技術分成。
粗略估計,每賣出一輛M5,華為可以分到2.6萬元,賣出一輛M7可以分到3.5萬元。有行業人士還表示,在2022年第三季度的銷售費用中,華為的抽成就達到了7.1億元。
所以這樣的結果也帶來了一個非常直接的後果,賽力斯的毛利率僅為9.8%,至於產品更是降到了2.14%。
當然,在賽道競爭加劇的情況下,華為的光環加持也不能說錯,畢竟有了華為這棵大樹,問界的名氣算是打響了。
▶ 圖源:AITO汽車微博
不過,華為的光環雖然光鮮,但同時想抱華為大腿的車企也有很多。
對於賽力斯來說,華為確實是其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不過對華為來講,賽力斯卻並不是唯一的,只是其合作方中的之一,之一而已。
03
廝殺還在加劇
單純從銷售數字上看,過去一年新能源車的市場滲透率,確實證明了這個賽道的火熱。
但其實,在火熱的市場環境和局勢之下,新能源賽道里的陣陣寒氣,也同樣讓一眾造車新勢力無法心存僥倖。
這其中最讓一眾車企倍感意外且緊張的,恐怕就是2023年春節前夕,特斯拉展開的新一輪大幅降價。
據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Model 3的起售價降至22.99萬元,Model Y的起售價降至25.99萬元,兩款車型均已降至歷史最低價。
▶ 圖源:特斯拉微博
有意思的還有,該車在美國市場的起價為4.4萬美元,在歐洲市場的起價為4.4萬歐元,如果都換算成人民幣的話,目前Model3在中國大陸市場的起售價,可能也是全球最低價。
所以,儘管這一舉動招致了不少新車主的抱怨和差評,但也不得不說,馬斯克拋出的這個「殺手鐧」確實引發了不少消費者的瘋狂下單。
比如有傳聞稱,降價首日,大陸市場Model3的訂單量,就達到了10萬輛!
所以面對特斯拉的強勢降價,尚未走出賣一輛虧一輛的新勢力們,在資本市場也遭到了情緒上的打擊。據悉,特斯拉宣布降價當天,港股小鵬、理想盤中最大跌幅超過8%,蔚來跌超6%。
當然,賽力斯們遭遇的寒氣還遠遠不止於此。2023年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到期,這也讓本不利的局面再次雪上加霜。
據媒體報道,2023年開年首月,一路高歌猛進的造車新勢力集體「啞火」,多數企業的交付量遠不及上年同期。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23年1月1日-1月27日,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30.4萬輛,同比去年下降1%,較上月同期下降43%;全國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29.9萬輛,同比去年下降18%,較上月下降50%。
▶ 圖源:AITO汽車微博
一邊是特斯拉的強勢降價,一邊是補貼的退場,再加上還有一眾虎視眈眈的對手,多邊夾擊之下,可以說留給賽力斯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面對外部的嚴峻競爭壓力,所以2023年1月,在特斯拉吹響降價的號角之時,可以看到AITO也率先跟進了。其中問界M5 和M7 系列的四款車型最高降價3萬元。
此舉雖說是為了提振銷量,但反過來看,在已經大幅虧損的情況下「流血」降價,這難道不也是把更大的壓力留給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