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向中國學習?給予比亞迪高額補貼,倒逼豐田「改電」?

2023年01月25日17:57:03 汽車 1832

還有幾天,第一批投放日本市場的比亞迪轎車即將開售,型號為ATTO3。

ATTO3並不是一款新車,在國內它叫「元PLUS」,可能是擔心勾起日本人對元軍的可怕記憶,故改了個洋名「ATTO3」。

華為一樣,比亞迪出海要佔領的是高端市場,撕掉外國消費者對「Made in China」低價標籤。國內16萬的「元PLUS」在日本售價漲到了23萬元。

日本政府向中國學習?給予比亞迪高額補貼,倒逼豐田「改電」? - 天天要聞

其實,這不是比亞迪第一次試水日本市場了。8年前,比亞迪首次將5輛電動大巴賣給了京都市的公交公司,在日本引發了轟動。

作為汽車王國的日本,骨子裡很驕傲。除了德國車外,日本人誰也不服,在全球賣得風生水起的特斯拉,到了日本,只賣出了5200輛。比亞迪更慘,一年僅售出7輛大巴,成績很不理想。

為何比亞迪敢「屢敗屢戰」二次出征日本市場?原因可能你想不到:日本政府在模仿中國的「鯰魚戰術」!向國際車企開放日本市場,倒逼豐田、 本田、馬自達等老牌車企轉型。

比亞迪瞅准了日本政府給予的高額補貼,二度殺進日本市場。

1、鬱悶的豐田

豐田是日本汽車工業的一面旗幟,常年霸佔全球汽車銷量榜的第一名,一年隨隨便便賣出七八百萬輛汽車,以至於日本人驕傲地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

然而,最近豐田慌了,老闆豐田章男牢騷不斷,不停地在公開場合質疑電動車的合理性。

2019年,豐田章男表示:大規模普及電動車的時機尚不成熟,沒有一家車企能解決生態問題。

2021年,豐田章男又說:電動車並不環保。它需要充電,發電需要燒煤,這難道不是污染嗎?

2022年,豐田章男感嘆說:如今,每家車企都在痛苦地掙扎,謀求轉型,但沒人願意說出來,我們不顧一切地追求電動車,真的可取嗎?

日本政府向中國學習?給予比亞迪高額補貼,倒逼豐田「改電」? - 天天要聞

連續炮轟電動車,不代表豐田章男守舊,恰恰相反,豐田是最早謀求轉型的車企。早在40年前,豐田就在探索新能源汽車的可能性,可惜豐田點錯了「科技樹」,花了上萬億日元,研究了一套氫能源汽車系統。

電動車大潮未興起時,日本政府傾力支持豐田的氫能汽車。大規模製造氫氣,需要很多電力。

為此1997年,日本政府搞了個核電計劃,想把日本70%的煤電改造成核電,降低發電成本,配合豐田。

誰料,人算不如天算,福島核電站事故,使核電計劃被迫中止。豐田無法解決制氫成本過高的問題。

特斯拉趁機崛起,氫氣跑一公里成本要2元,充電僅需兩毛,特斯拉完爆豐田。

氫能汽車明明更先進、更環保,卻輸給了「毫無技術含量」的電動汽車,豐田前後耗時40年,投了上萬億日元的研究費用,現在市場不認了,全要電動車,豐田章男的鬱悶可想而知。

豐田抵制電動車轉型也就不難理解了。

2、日本政府急了

豐田章男鬱悶了,日本政府急了。

不管豐田如何鍾愛氫能技術,世界大潮是無法逆轉的。在中美兩國車企的推動下,汽車的電動化僅僅是個時間問題。

日本車企高度依賴世界市場,想單獨搞一套氫能系統,根本無法生存。

從2017年,日本政府開始提倡電動車,每年召開企業座談會時,首相都會督促車企向電動轉型。但政府喊了很多年,車企們始終提不起熱情來。

比如馬自達,在特斯拉、比亞迪忙著研究續航更長的電池時,馬自達搬出了上世紀的老古董——轉子馬達,連正常的馬達都要被淘汰了,馬自達居然拿出了實用性更差的轉子馬達。

馬自達表示:轉子馬達比電車更省錢,馬達轉一圈能做三次功,0.7T排量的馬自達相當於2.1T的排量。

馬自達沒說的是:轉子馬達極易磨損,保養非常麻煩。

日本政府向中國學習?給予比亞迪高額補貼,倒逼豐田「改電」? - 天天要聞

真車上市後,所有人傻了眼,搭載轉子馬達的馬自達新款混動車型MX30,加50升油僅能跑600公里!官方解釋是轉子馬達在發電時,能量損耗大了點。

馬自達在中國賣得差,不能全怪梁家輝,主要是自己不爭氣。

豐田的做法也很消極。2019年,豐田章男來中國轉了一圈,邀請王傳福旁聽他在清華的演講。豐田章男興奮地表示:未來5年,豐田將在中國推出10款電動車型,比全球任何地方都多。

你要認為豐田痛改前非,那就錯了。

轉頭,豐田和比亞迪成立了合資公司,把在中國生產電動車的重任交給了比亞迪,比亞迪可全權使用豐田的車標。基本可理解為:比亞迪出生產線和技術,豐田出錢和車標。

眼瞅著日本車企如此不思進取,日本政府急了:電車的核心技術怎麼能掌握在中國人手中呢?

3、日本政府學習中國

中國的電車產業,起步比日本早,長期給予電車高額補助。一輛20多萬的比亞迪唐,經過國家補貼後15萬即可開回家。

高額補貼催生了一批新能源車企,帶動了整個產業的發展。但後遺症是:同時培養了一批專吃補貼、不思進取的車企。

有的車企,表面上看一年盈利兩三個億,拋去國家補貼後,虧損高達五六個億。於是,我國一邊「退坡」電車的補貼,一邊引進獨資的特斯拉來上海建廠。

「退坡」是給電車企業「斷奶」。引進特斯拉是加大競爭力度,通過殘酷的市場競爭,淘汰一批「混子」車企,留下精華。

日本政府向中國學習?給予比亞迪高額補貼,倒逼豐田「改電」? - 天天要聞

特斯拉在中國享受到了其他外企享受不到的待遇。特斯拉不但是中國第一家獨資的外資車企,還享受了超低息貸款和廉價的土地供應。

國內車企一片哀嚎,高喊「狼來了」!事實證明,被過度保護的國產車企是長不大的,特斯拉入華後,中國新能源車企迅速調整了策略,從吃補貼,全轉向了市場競爭。這才培養出了像比亞迪這樣的國產驕傲。

日本車企的情況雖然與中國不同,但都有不思進取的弊病。如果沒有外力干預,不用「鯰魚效應」,豐田不會著急,仍想著躺在油車的「軟床」上吃老本。

現在,外國車企和日本車企享受同等補貼待遇,唯一的條件是必須賣純電車型,混動不行。

比亞迪ATTO3在補貼前賣23萬,補貼後僅17萬,日本政府倒貼6萬元。特斯拉Model3補貼前30萬,補貼後僅25萬,日本政府倒貼5萬元。補貼占整車價格的20%左右,非常具有吸引力。

日本政府向中國學習?給予比亞迪高額補貼,倒逼豐田「改電」? - 天天要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日本車企已大幅提前「全面電動化」的時間表。豐田原計劃2040年實現全電動化,現在提前到了2035年。

在歡迎新員工的大會上,豐田章男空踩了幾腳油門,發動機發出了陣陣的轟鳴聲。豐田章男有些傷感地說道:「請諸位新君銘記這些轟鳴聲,它們即將成為歷史。」

豐田的油車已進入了倒計時,電車大勢不可逆轉,並非氫能汽車所能阻擋。


作者:江左佑安

汽車分類資訊推薦

【紫牛頭條】價值50萬寶馬摩托被人惡意推倒車損近10萬? 車主懸賞萬元全網尋找目擊者 - 天天要聞

【紫牛頭條】價值50萬寶馬摩托被人惡意推倒車損近10萬? 車主懸賞萬元全網尋找目擊者

價值50萬的寶馬摩托車停在了機動車泊位內,可等車主取車時卻意外發現,摩托車被人推倒了。「只換不修,從排氣、定風翼到側板,再算算車損折舊估計要10萬。」7月7日,北京的車主李先生(化名)在接受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已經到警方報案,正在等待進一步調查處理。「事發地處於公共監控盲區,我已經懸賞1萬...
小米汽車答網友問:YU7 長車頭兼顧美學實用,輔助駕駛激活等釋疑 - 天天要聞

小米汽車答網友問:YU7 長車頭兼顧美學實用,輔助駕駛激活等釋疑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小米汽車今日發布答網友問第 171 集,回答了「輔助駕駛功能激活」「YU7 為什麼會採用長車頭的設計」「閉式雙腔空簧系統維修」等相關問題。IT之家整理如下:1、我在小米 SU7 上輔助駕駛里程超過了 1000km,現在又增購了一台小米 YU7,我可以直接激活 YU7 上的輔助駕駛功能么?小米 YU7 出廠既搭載 10...
特斯拉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首撞:意外擦碰停放車輛 - 天天要聞

特斯拉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首撞:意外擦碰停放車輛

IT之家 7 月 7 日消息,當地時間 7 月 4 日,特斯拉備受矚目的純視覺 Robotaxi 自動駕駛計程車項目迎來了其首次碰撞事故。據 insideevs 報道,此次事故並非在高速行駛或變道過程中發生,而是在車輛靜止狀態下,特斯拉的全 FSD 意外地將 Robotaxi 駛向了一輛停放的汽車,輕輕碰撞了對方的車門。IT之家注意到,該事故由博主克...
輔助駕駛獎項這麼多,我們為什麼還要做「白澤獎」? - 天天要聞

輔助駕駛獎項這麼多,我們為什麼還要做「白澤獎」?

今年二季度,我們正式官宣和J.D. Power|君迪達成合作,共同建立輔助駕駛評價體系,並且將我們評測獎項命名為「白澤獎」。輔助駕駛發展這麼多年了,大家應該看到過各種評測和獎項,為什麼我們還要做「白澤獎」?為什麼我們要做「白澤獎」?原因很簡單,我們發現,雖然輔助駕駛在高速發展,但是還有很多問題亟待得到解決。首...
好久不見,原來是在憋大招呢!第三代UNI-V發布,魅力從裡到外 - 天天要聞

好久不見,原來是在憋大招呢!第三代UNI-V發布,魅力從裡到外

現在大家的焦點都在新能源車上,對傳統燃油車關注度自然就低,而燃油車領域,缺乏新車型,有吸引力的車型也偏少。長安UNI序列車型中,UNI-V無疑是挑大樑的車型,其運動感十足的轎跑造型加強勁的動力,深得年輕人的喜愛。因車型老化,關注度也隨之降低
突發!蔚來江淮合資公司即將解散,虧了1000億?! - 天天要聞

突發!蔚來江淮合資公司即將解散,虧了1000億?!

今日消息,由蔚來與江淮汽車共同投資 5.1 億元成立的江來先進位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突然進入了註銷程序。這一變動不僅意味著兩家企業合作關係的重大調整,更被業內視為蔚來戰略轉型的關鍵信號。在小雷看來,蔚來是真想盡辦法要破局了啊。
12萬買奇駿、16萬買XT4,燃油車看似划算,但套路要小心 - 天天要聞

12萬買奇駿、16萬買XT4,燃油車看似划算,但套路要小心

燃油車便宜,但有套路。撰文:小南合資品牌徹底不裝了,最近不斷出官降。以近幾個月為例,先有15.99萬的凱迪拉克XT4,近期又有11.98萬的奇駿,10.69萬的別克君威。以往覺得高攀不起的56E,實際30多萬已經能落地。問題來了,合資燃油車降到白菜價,是不是可以重新考慮它們了?不是買不起,而是沒資格買最近公司有攝像同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