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這個可能性,但是需要長時間。
進入正題。
作為新進入汽車行業的玩家,新勢力們確實為這個行業注入了很多新的活力:
他們重構了車企與用戶的關係:爭做用戶企業;
他們重構了賣車營銷模式:直銷代替傳統4S店;
甚至,汽車行業的智能化革新和內卷,也是因他們而起。
這兩天,蔚來照例發布了9月純電動車銷量排行,我們就看30萬以上的市場吧:
現在的的榜單中,出現了大量新勢力品牌,甚至在30萬-40萬區間,蔚來獨攬前三。
在電動車這一塊,傳統巨頭們因為體量過大,轉型很慢,所以吃了很大的虧。
於是,從用戶感知端來看,確實會有「新勢力替代傳統豪華品牌」的感覺。
但是,汽車行業是一個長周期的行業,勝負並不定於一時。
現在說替代傳統豪華品牌,還是言之過早,新勢力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不說國內新勢力,就說特斯拉吧。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特斯拉目前的影響力以及品牌力已經能和傳統豪華品牌平起平坐,甚至某些方面小超傳統大廠,也還不能說替代。
做到這一點,特斯拉用了幾年時間呢?
答案是用了19年時間。
那麼我們的新勢力呢?
普遍成立於2014年、2015年,也就差不多7、8年左右,還是太嫩。
特斯拉已經能夠實現連續盈利,而我們的新勢力到現在還沒有實現盈利,甚至是盈虧平衡。
當特斯拉銷量已經破百萬甚至衝擊一百五十萬大關的時候,我們的新勢力還在衝擊15萬左右的銷量大關。
現在說取代,著實有點太早了。
甚至,說不定,某天,你熟悉的新勢力就會掛掉。
很長路要走
在替代傳統巨頭的這條路上,現在我們的新勢力,還有很長路要走。
除非在接下來的5-10年內,新勢力能夠持續保持高速增長,就像特斯拉一樣。
同時還要盡量保證自己每一步都盡量走對,因為稍有偏差,就會在競爭中被對手拉開差距。
而且,別忘了,在新勢力奮力追趕的同時,傳統巨頭們也在轉身。
一旦調轉船頭,攻勢會很猛烈。
就在幾天前,大眾汽車集團強化在華自動駕駛領域研發實力,旗下軟體公司CARIAD攜手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大眾汽車集團計劃為本次合作投資約24億歐元。
千萬不要小看了傳統巨頭,畢竟都是活了幾十上百年的老傢伙。
小結
最後還是要小結一下吧。
新能源的到來,給了新勢力品牌崛起的機會,同時也讓新勢力和傳統巨頭們因為能夠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開始競爭。
我們能夠欣喜的看到,在汽車高端化和豪華化上,湧現出了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的身影,這在燃油車時代不曾有過。
這是一件好事。
只是,想要取代傳統燃油車品牌是一個長周期的事情。
新勢力品牌還有很長路要走。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產品、做好研發,建立自己的產品優勢和技術壁壘。
剩下的,就交給用戶和市場。
時間,會給出想要的答案。
好了,這次的分享就到這裡吧,散會。
如果你覺得內容不錯,歡迎點贊、關注、轉發,這對我的創作有很⼤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