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時候,有個高僧叫古靈禪師,少年的時候在福州出家,跟隨當地的高僧修行。後來,古靈禪師離開福州,去到了洪州的百丈山,拜在當世高僧百丈大師的門下。
古靈禪師在百丈禪師門下一段時間後,修為確實是突飛猛進,終於悟道了。悟道之後的古靈禪師,決定回去福州。
古靈之所以決定要回福州去,其實心裡有一個不能明說的原因,那就是想要救度自己早年的師父。
在古靈禪師的心目中,福州早年的師傅確實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用我們現代人的話來說,他算得上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但很可惜,師傅身上有著太濃厚的讀書人的倔強,根本不懂得變通。
而在參禪修行上,如果只知道讀經書,不能明心靜學,顯然是無法悟道的。因此,開悟之後的古靈禪師決定回去,希望自己能幫助師傅也早點修成正果。
可惜的是,師傅雖然對學成歸來的古靈禪師的成就很欣慰,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對他的勸告並不感冒。雖然言語上對古靈很客氣甚至有一絲尊重的意味,但從行動上並沒有聽從他的勸說,依舊保持那種死讀經書的做法。
古靈禪師也知道,師傅一輩子都自認為在鑽研佛法,但卻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悟道修禪,只知道讀經演法,給別人講經也是專門在義理上搬來弄去,對自家心底的功夫是遠遠不夠的。
可對方畢竟是自己曾經的師傅,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古靈也不能說得太直白,只好暫時放下勸告的念頭,靜待時機成熟。
這一天,師傅又坐在窗前讀經,古靈禪師在旁邊靜靜地陪伴,剛好看到一隻蒼蠅在窗戶上猛撞,顯然是想從窗戶里出去到外面的院子。
可窗戶上剛好新糊上了窗紙,蒼蠅再如何用力也無法穿過去,只能連續不斷地在上面撞了半天,依舊毫無用處。
看到這一幕,古靈禪師腦海里靈光一閃,就大聲說道:
世間如此廣闊,你卻不肯去,就知道鑽陳年舊紙,這樣有什麼用?還不是只能停留在破紙表面而達不到廣闊的世界?
古靈禪師其實是在一語雙關,表面上是說蒼蠅,怪它一直在窗紙上鑽來鑽去,可怎麼能鑽得出去呢?
但其實卻是在提醒師父,如果不懂得去證悟本心,僅是死讀書看經書,希望在文字上找佛法,那必定是找不到的。
據說,古靈禪師的師傅聽了這句話,當即就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後來也開悟並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後來,古靈禪師在臨終前還說了一首佛偈:
門前自有千江月,室內卻無一點塵,貝葉若圖遮得眼,須知凈地亦迷人。
這首佛偈的意思是說,裡面清靜,外面光明,光明清凈才是修行者應該的嚮往與追求。
如果被貝葉經書遮斷了自己的視線,以為讀經就能修行成佛,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禪宗是不立文字的,也是不作佛求、不作法求、更不作僧求的,試圖用經書來追求禪境,顯然是無法開悟的。
貝葉經書看上去琳琅滿目,但如果被它迷惑了雙眼,那麼佛堂佛像也會迷惑你,你越是執著於清靜與菩提,就越會被清靜菩提所束縛。
其實人生都是這樣,應該不被塵土遮蓋智慧,心中無塵,就像就像有一輪清靜的明月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