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座部和大眾部根本分裂後,很多支派不斷世俗化,僧團之外出現了在家的男女信徒。出世的佛教開始參與和干預世俗生活,佛陀早期創立的很多理念也發生了改變。
公元前3-1世紀,在南方的案達羅、北方的貴霜、恆河平原上的吠舍離等地,逐漸湧現出對早期佛教教義的對立傾向。這此教派自稱方广部、方等部、大乘部,這三部後來匯合到一起就形成了早期的「大乘佛教」。
到公元前1世紀時,在東南戈達瓦里河與克里希納河生活的案達羅人,建立了案達羅王朝。它的統治區域北到馬爾瓦,南至達卡納拉,東西兩面是印度洋。案達羅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軍事強盛,是當時南亞地區的霸主。
中間綠色部分為案達羅王朝疆域
案達羅王朝雖然信奉婆羅門教,但它實行宗教自由,允許佛教各派自由傳播。佛教各部派由於得不到案達羅王朝的直接支持,於是在低種姓民眾中尋找信徒,很多低種姓的商人成了早期大乘佛教的信徒。
案達羅一帶原本就是大眾部的分支大天系統(制多山部)的活動區域。大天系統崇尚建造佛塔,供養佛塔,住在佛塔中。他們貶低那些在樹下、墳地露宿的阿羅漢。他們神化佛陀,以救度眾生為己任的菩薩為修行途徑。後來,制多山部分出了東山部、西山部、王山部、義成部。
到公元1世紀,案達羅地區出現了一個叫「方廣道人」的頑空派。他們倡導「一切法不生不滅,空無所有,譬如兔角龜毛常無」。他們自稱為「大空宗」。
案 達羅時期浮雕
後來,大空宗向南傳進錫蘭島,以無畏山為根據地,一度佔有相當的優勢。他們認為,人界所見的佛陀只是佛的變化示現,佛陀、佛陀的說法、佛陀的一生行事本質上空無所有。因此,僧團也不是實有的,供養僧團並不能獲得什麼福報。因為以「空無所有」供養「空無所有」,得到的仍然是「空無所有」。但是,大空宗還主張,在信仰和踐行一致的條件下,出家人可以結為夫婦。這些主張卻也為大乘空宗進一步開拓了信眾。
大約公元1-2世紀時,大乘中觀派的創始人龍樹出生在案達羅。他一生致力於宣揚大乘菩薩思想,造了數千部論著,其菩薩「六度」要求佛徒入世救度眾生。龍樹將大空宗斥之為「惡趣空」,並駁斥了小乘和外道的常見,創立了中道思想,標誌著大乘佛教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