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 | 「飯卡手機」來襲,該如何給孩子們構築一道防護牆?

近日,廣東一種新型手機在初、高中學生內流傳,此類型手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智能手機,為老舊報廢手機改造而來,其外形酷似一張普通飯卡,引發眾多家長擔憂。

如何管理中小學生的手機是一個令老師和家長深受困擾的問題。鑒於青少年學生自控能力的欠缺,2021年教育部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後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禁令之下,依然有學生與師長們「鬥智斗勇」,想方設法把手機帶入校園。「飯卡手機」的出現,無疑給家長和學校帶來了新的挑戰。

據悉,這種飯卡手機是用遮光膜去覆蓋表面,由於它的外形與普通飯卡無異,且只能通過特定鏡片才能看到內容,具有極高的隱蔽性。其價格大多在100-200元之間,雖然功能不如最新的智能手機齊全,但可以滿足學生們聊天、玩遊戲、刷視頻等日常需求。價格低廉,攜帶方便,使用還特別「安全」,自然就成了那些有「需求」學生的最愛。一些嘗到「甜頭」的孩子或者在課堂上偷偷玩手機,或者回家後沉迷於手機,學業受到了嚴重影響,家長們焦慮不已。倘若任其泛濫將後患無窮,絕不可等閑視之。

「飯卡手機」受學生熱捧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需要多管齊下,綜合施策,

才能給孩子們構築一道防護牆。

在電商平台上,一些商家打著「合法合規」的旗號,利用「摸魚神器」、「不被老師發現」等字眼作為賣點吸引顧客。如此公然引誘孩子們的營銷方式,除了有悖公德,是否還涉嫌觸犯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

值得一提的,商家類似的「騷操作」並非第一次。在教育部不準攜帶手機入校園禁令發布之後,很多電商平台上多款名為「學生藏手機神器」的保溫杯、模擬書熱賣,商家甚至將「防檢查」「防檢測」「上課玩手機」等作為賣點向學生兜售。對於兜售此類產品的不良商家,電商平台理應把好關口,相關部門也要從源頭上加強監管,從嚴治理。

堵不如疏。「互聯網+」時代,手機已經成為一件普及品,全面融入工作、生活和學習,視之為洪水猛獸,簡單地「一禁了之」,顯然不現實也不科學。面對「飯卡手機」,嚴管之外更需善導,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引導,讓孩子學會理性對待併合理使用手機。

此外,破解青少年的手機管理難題,除了上述常規手段之外,也可以考慮是否從技術層面進行突破。針對未成人沉迷網遊現象,幾年前就有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兩項建議:一是國家扶持開發未成年人專用手機,以完全控制未成年人的上網時長;二是扶持開發運營未成年人專用網路、軟體,對內容、功能嚴格監管,未成年人專用手機必須且只能使用未成年人專用網路、軟體,不能登錄其他網路,不能下載其他軟體。

如果真的能開發出未成年人專用手機和專用網路,既能滿足未成年人正常使用手機和網路的需求,又有利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於手機,避免這個群體不理智打賞、被引誘犯罪等,可謂功德無量,值得一試。

文/胡欣紅

圖源/視覺中國

編輯/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