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陽」了該怎麼辦?除了吃藥治療外,另外三點,家長要了解

新冠放開,身體健康備受大家關注,特別是廣西一小學生「陽」了而「走」了,家長的話語讓眾人破防啊,而讓人傷心的同時更是讓大家不得不注重小學生的身體健康。

我家有兩歲左右的寶寶,當然也沒例外成為「小陽人」,看著寶寶發著高燒,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我心疼死了並哭了,幸運的是家裡藥物準備齊全,在我精心的照料下,孩子兩三天就生龍活虎了,我心生歡喜啊。

但是,有些父母面對一兩歲的孩子或小學生「陽」了,手足無措,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些父母更是只知給孩子吃藥治療或是去醫院。

其實,面對孩子「陽」了,除了吃藥治療外,有三點,家長更需要做好。

第一點:給孩子物理「降溫」

大多數孩子「陽」了發燒了,家長會讓孩子吃藥,比如小柴胡布洛芬等藥物以達到退燒效果。

其實,小孩子吃藥是要有區分的,如果孩子發燒在38.5度以下,那以低燒葯為主就行了,如果發燒在38.5度以上,那最好喝布洛芬就好。

我家寶寶發燒39度,喝了5ml的布洛芬就退燒了。

當然,不管孩子是低燒還是高燒,我們一直沒有忘記「物理」降溫,只要孩子發燒,我們就立刻給孩子貼退燒貼或者用熱毛巾敷敷孩子額頭,這也能緩解孩子發燒。

不過,很多家長是不喜歡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的,畢竟它有點麻煩。

我建議父母要給孩子進行物理降溫,尤其對於高燒的孩子,一定要進行物理降溫,比如貼退燒貼、熱水毛巾敷一敷額頭和用熱水擦身、一些穴位按摩等等吧,家長可以結合家庭的實際情況來合理運用,千萬不要對孩子的發燒不當回事。

第二點:關注孩子「喝水」

發燒,不僅身體會難受,而且身體會大量缺水,我想,每一個成年人都應該知道吧。

可是,對小學生或一到三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陽」了,身體難受,並不會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些孩子更是不喜歡喝水,這就會導致孩子身體缺水而進一步因為高燒導致孩子出現暈厥甚至危害生命。

因此,作為父母的我們,一定要關注孩子「喝水」這件事,讓孩子不間斷地喝水維持身體需要的水分,甚至家長可以煮一點冰糖雪梨湯、蘋果橙子湯等水果湯讓孩子喝。

我們一定要注意,孩子一旦「陽」了,會伴隨著咳嗽、嗓子疼等癥狀,年幼的孩子是無法表達身體的疼痛的,他們只會靜靜地躺在床上,所以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多喝水,避免因為發燒而引起身體缺水。

第三點:注重孩子「飲食」

大人生病了,身體會比較懶,想躺著不想吃飯,那孩子生病了,其實與大人也相差不大,身體也比較懶,不想動不想吃飯。

像我家寶寶「陽」了,她就十分不喜歡吃飯,那怎麼辦呢?

我只好做一點她平常喜歡吃的青菜如紅蘿蔔西蘭花及喜歡喝的湯如紫菜蛋花湯等,另外,也會煎一點瘦肉如雞胸肉蝦餅牛肉讓孩子吃,當然,也會煮一些梨子、蘋果讓孩子吃。

真的,當孩子「陽」了,家長千萬不要不當回事,一定要好好照顧孩子,在飲食上讓孩子愉快起來,激起孩子對食物的興趣,這有利於孩子身體康復。

當然,可能有些家長忙於工作賺錢,沒時間照顧孩子,我建議大家還是請假幾天吧,好好陪伴孩子,因為新冠不是普通感冒,它會引發一些新的疾病,並且它的癥狀也會讓孩子比較難受甚至威脅到孩子的生命,而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鼓勵,希望每位父母都能陪伴孩子照顧孩子。

小學生「陽」了,確實會讓大家擔憂,也會讓家長害怕孩子身體高燒不退或引起暈厥不知該怎麼辦。

我們在網上也見到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陽」了而驚慌失措無奈落淚,甚至因為孩子高燒而打搶救電話,因此,對於孩子「陽」了,我們不可掉以輕心。

當孩子「陽」了發燒了,我們最好進行物理降溫和藥物治療雙管齊下,並且注重孩子飲食和讓孩子多喝水。

如果說孩子高燒到40多度,孩子吃了葯且在藥效期間並沒有降溫,那家長最好帶孩子去醫院看一看,一定要對孩子的高溫發燒特別關注。

希望疫情結束,希望每一個孩子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成長,希望每一個家庭家和萬事興,希望我們向陽而生不懼憂傷和疾病,加油。(圖片來源於網路,若侵權,請聯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