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華錄:愛而不得其法——三娘的兒子為何不聽她的話,為何不要她

孫三娘被從水中救起來,告訴趙盼兒她的遭遇:丈夫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要將她休了,還要將兒子過繼給那個女人名下。更讓三娘心灰意冷,難以釋懷的是:自己難產兩日才生下來,寧願自己餓肚子也不能斷了他一口糧的兒子,卻不要她這個親媽,而認別的女人當娘。

三娘想不開


三娘寧願自己餓肚子,也不能斷了兒子一口糧


三娘的兒子不要親媽,而要認陶氏當娘

三娘寧願自己餓肚子,也不斷了兒子一口糧。可見,三娘是發自內心地愛自己的兒子。為什麼她的一腔母愛,卻換來兒子的背叛呢?


熊孩子——傅子方


三娘對子方的教育簡單粗暴


子方認為:讀書是為了幫三娘掙鳳冠霞帔


三娘追著打兒子


三娘勤勞能幹,吃苦耐勞,忙於操持家務和做果子補貼家用,但忽略了對兒子的陪伴,這才人有心機的人鑽了空子,給孩子一些好處就被收買了。此外,三娘對孩子的期望很高,逼兒子讀書,對孩子的管教過於粗暴簡單,而起不到作用。這就是「愛而不得其法」的悲哀。其實,現實生活中,何嘗不是如此呢?我們越催孩子「去學習去寫作業」,催得越多,孩子越煩,越叛逆,最後往往適得其反。所以,教育孩子,特別是小學高年級,初高中階段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尊重孩子,要管住自己的手——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更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總是催促孩子學習,寫作業。總之,不要硬逼孩子學習,而是要讓孩子感覺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

三娘正要教訓兒子,丈夫出來阻攔



三娘逼兒子讀書,丈夫卻擔心熬壞寶貝兒子


丈夫忙著帶兒子出去玩

遇到一個不負責任的丈夫,是三娘教育兒子失敗的悲劇源頭。教育不一致,導致對孩子的教育無效。三娘的丈夫認為孩子不需要苦讀考功名,跟著自己做做生意即可,因此,三娘教育孩子時,他不僅不尊重配合妻子,反而唱反調。兒子逃學,考試考了丙等,他不僅不批評,反而擔心讀書熬壞寶貝兒子,忙著帶兒子出去透氣。在父母不一致的教育中,熊孩子往往投機取巧,偏向於輕鬆享樂的一方。因此,三娘的兒子不僅不聽她的話,反而連她這個親媽都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