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2020年12月18日11:15:19 育兒 1434

丹尼爾·戈爾曼明確指出,情商對於個人的人生成功、職場順利和家庭幸福都起著無法忽視的重要的作用。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 天天要聞

從丹尼爾的話里可以明白情商對於一個人是多麼重要。而我認識到這點,也是通過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在一次講座中,她說道:

有些人脾氣暴躁,容易激動;有些人平和大度;前一種人早年撫養是虧欠的;後一種人早年撫養一定是非常到位的。——李玫瑾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 天天要聞

其實,一個人的情商,對於這個人生活和職場都有著莫大的幫助。但是你會發現,身邊總會有一些情商低的人,無論他怎麼改變,情商低都是一個不可逆的事實,所以我們想讓孩子的情商高,就要從小做起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 天天要聞

那麼,我們要在什麼時候著手呢?

我們想要培養孩子的情商,就一定要處在培養孩子性格的關鍵期中去培養,情商從孩子3~6歲左右開始了「潮濕的水泥期」,一直延續到12歲之前,都是我們培養孩子情商的好時機。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 天天要聞

我們要如何培養呢?

李玫瑾教授也在講座上說,想要培養孩子的情商,一定要從這四個方面下手。

1、不可以自私

我們時常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現象:

家裡的長輩還沒有上桌吃飯,孩子就蹬蹬,跑到桌子面前不管不顧的自己開吃。

而這樣的情況其實就是一個很自私的表現。因為他的眼裡只有自己,所以說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要使勁管,堅決不能容忍,最好是給孩子立下規矩,大人不上動筷子他就不可以動。

並且告訴孩子,自私是一個人最不可取的行為。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 天天要聞

2、不可以受情緒的控制

我們在商場里總能見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孩子大哭大鬧,滿地打滾的,讓他的爸爸媽媽給他買某一樣東西。

這個時候的孩子就是讓情緒佔領了頭腦,但是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一定要學會說「不」,千萬不能妥協,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很愛他,寵著他,但是也是有底線的。我們在在對孩子加以引導,慢慢的孩子就可以學會做「情緒的主人」了。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 天天要聞


3、不可以怕吃苦

吃苦耐勞一直是我國宣揚的良好品德。家長們都害怕孩子吃苦,總是什麼事都幫孩子做好,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害怕吃苦的孩子,未來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沒有辦法再站起來,可能從此就一蹶不振。

而李玫瑾教授認為,吃苦是磨練意識的最佳辦法。現在生活好了,不像以前一樣艱苦,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利用運動來幫助孩子磨練意志,還可以鍛煉身體,一舉兩得。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 天天要聞

4、不可以懶得溝通

李玫瑾教授強調很多孩子以為不善於溝通,所以遇到問題就上手,將來就會出問題。

人是一個群居的動物,人與人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個孩子溝通能力很差,也會讓孩子出現被孤立的情況,不利於孩子的社交發展,而社交往往是情商中很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教導的時候,一定要告訴孩子有什麼話要講出來,而不是哭鬧。

李玫瑾:在這四個方面使勁管,孩子未來不僅情商高,做事也利落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 天天要聞

楊少華生命最後階段:吃肉喝酒,抽華子,四小時前還在給兒子帶貨

太突然了!蔡瀾老先生才走不到兩周,楊少華老先生也離開了人世。這位相聲界的老前輩雖然早已離開舞台,卻並沒有消失在公眾視野。他生命中的最後階段,一直是在子孫和粉絲的陪伴下度過的。甚至在他去世消息傳來的四個小時前,他還在視頻中給兒子帶貨。戎馬半生楊少華並不是一開始就是「老藝術家」的。他剛入行那會兒,甚至是...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 天天要聞

孩子被蚊子咬後「眼瞎」,醫生:蚊子每年害死70萬人,別大意

文|瑩媽01江蘇有一個女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不小心被蚊子咬了左邊的眼睛,結果眼睛嚴重過敏,壓根就睜不開了,左眼也算是瞎了,幸好右眼有一點點腫但沒完全瞎,還能看到一點點。媽媽哭笑不得,把視頻發到網上,萬萬沒有想到,同款的網友還真不少。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 天天要聞

人,要懂得適可而止(太對了)

人生似一場充滿未知與挑戰的奇妙旅程,每一步都面臨著抉擇,每一次選擇都影響著未來的走向。懂得何時該勇往直前、何時該急流勇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明白何時要全力以赴去爭取、何時應謙遜禮讓以退為進,是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適可而止,並非懦弱無能的表現,而是歷經世事打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 天天要聞

親人去世,不掉眼淚的人,多半是這三種人,確實如此,不信不行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就像一場漫長的旅行,有相聚的歡喜,也有離別的哀愁。小到日常的分別,大到生死的訣別,我們口中常說的「永遠相伴」,在無情的時光面前,也不過短短百年。當親人突然離世,為何有些人不會痛哭流涕?其實,沒有眼淚,並不意味著感情不深,那些不流淚的人,大多是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 天天要聞

吳艷妮剛上大學時被孤立哭訴,媽媽反內耗式教育:不理就不理,媽媽當你朋友

近日,吳艷妮媽媽熊艷的一段訪談,引髮網友熱議。訪談中媽媽表示:吳艷妮就像是榴槤,人們對她的看法兩極分化,從小教育她要有接受不被別人喜歡的能力。熊艷在訪談中回憶,女兒吳艷妮剛去北京體育大學上學的時候被孤立,整個競技體校的女孩都不愛跟她玩,吃飯洗澡訓練都沒人陪,她就特別鬱悶。哭著給自己打電話。熊艷開導她...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 天天要聞

三篇小學生作文,卻看得我落淚

第一篇叫《媽媽》。孩子說:「除了媽媽,你在所有人那裡都占內存,只有媽媽,連老師發群里的照片都捨不得刪掉。」「占內存」——這屬於像素時代的詞,被孩子拿來度量愛的深淺。我們精心清理緩存、追逐流暢,媽媽卻像一片永不告急的海洋,默默沉埋所有「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