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壹心大哥
編輯丨笨拙的老狼
所謂叛逆期厭學的孩子,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成長暫時失去了希望,暫時失去了自信,暫時無法承受應試教育帶來的挫折而已。
哪怕是厭學的孩子也總是想看清前方的路,可想法和結果總是背道而馳,還要天天面對焦慮過度的父母,如果換成是當年幼小的我可能也會黑白顛倒,沉迷網路!
今天我就某位媽媽與厭學的孩子溝通的真實案例,來深度闡述:厭學的孩子在家,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媽媽該如何應對?
厭學的孩子溝通案例
此案例來自『親子溝通學習圈』一位媽媽與厭學的孩子溝通的真實案例:
兒子在家已經將近一個月了,這一個月來我從最初的天塌地陷、茫然無措,然後到暴躁焦慮,現在是忐忑不安,痛苦不已……
我在這十來天反覆觀看了三個階段的學習資料後,又與教練進行兩次長時間對話之後,目前已經能暫時用平和的情緒去接受孩子的現狀。
現在的我表面平和地看著孩子白天睡覺,晚上看電視、玩遊戲,內心還是不能寧靜,總想著走進孩子內心,看看該怎麼說去幫孩子打開心結。
雖然我盡量閉嘴不再說「你不能、你不要、你總是」這樣指責命令型的言語,但我還會嘗試著與孩子談電視、談遊戲,從他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流。
當我不像以前那樣去管教孩子的時候,孩子偶爾與我談論一些心中所想的事情,可我還是沒法幫助孩子走出內心的陰霾。
我整理了最近自己與孩子的溝通過程,算是這段時間學習好奇對話技術的運用,請教練與各位家長幫我分析一下。
兒子自己看了一夜電視後,早上問我了一個讓我頓時驚慌失措的問題:
孩子:[媽媽,人活著有什麼意義?我覺得自己活著的意義就是追番、看漫畫、打遊戲。]
媽媽:[兒子啊,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想這個問題的?]
孩子:[從上了初一後,我就有這個想法的。]
媽媽:[兒子啊,上了初一發生什麼事了,讓你開始想這個問題的?]
孩子:[從那時起我就開始心煩!]
媽媽:[什麼事情讓你心煩?]
孩子:[我晚上睡不著覺,舍友、朋友、學習這些問題總是讓我很煩!]
媽媽:[哦,兒子啊,你說晚上睡不著覺,舍友、朋友、學習都讓你心煩,你舍友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是所有的舍友嗎?還是其中某一位同學啊?]
孩子:[哎,就是有同學老是針對我。]
媽媽:[哪個同學老是針對你?]
孩子:[那個叫王某某的同學]
媽媽:[那他為什麼針對你啊?]
孩子:[我不知道……]
媽媽:[那他第一次針對你是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了?]
孩子:[開學沒多久,我問了他一個有關學習方面的問題,他沒答上來,從那以後就開始針對我。]
媽媽:[你問他什麼了?]
孩子:[忘了……]
媽媽:[那他怎麼針對你的?他是罵你還是打你了?]
孩子:[他打了我,就那次我耳邊後面的傷就是他弄的。]
媽媽:[那當時我問你,你怎麼不跟我說呢?]
孩子:[我一開始沒說,後來我告訴你了]
這會我才想起來了,當時兒子確實告訴我了,我當時想要在班級微信群里找那個孩子的媽媽說說這個事的,兒子不肯讓我把事情搞大,然後就不了了之了。
媽媽:[媽媽想起來了,你跟我說過,你站在床前跟一個同學說話,另一個同學把你從床前踢下去了,那個同學是誰啊?]
孩子:[哼!就是那個王某某啊!]
媽媽:[兒子,除了他,還有其他舍友針對你嗎?]
孩子:[還有兩個同學脾氣比較暴躁……]
媽媽:[那舍友這樣針對你的情況多嗎?]
孩子:[就只是他經常這樣的。]
媽媽:[兒子啊,那他們針對你的時候你是怎樣的感覺?生氣、委屈、憤怒?]
孩子:[事情過去我就忘了,不想再記這些事。]
媽媽:[那你當時是什麼感覺啊?]
孩子:[沒什麼感覺,我也就當時生氣,一會就過去了。]
媽媽:[兒子啊,媽媽覺得你是個很寬容的孩子,不願與同學計較。可是你自己還是會不舒服的,對吧?]
孩子:[是的啊!]
媽媽:[那你剛才對我說朋友方面也讓你心煩,那你和朋友又發生什麼了?]
孩子:[我沒有朋友……]
媽媽:[那怎麼會呢?]
孩子:[他們都不理我……]
媽媽:[發生什麼事情了,你怎麼覺得他們都不理你?你可以主動和他們交朋友啊!]
孩子:[我主動和他們玩了,可是我與他們說話,他們不願意與我說,我問他們問題,他們要麼說「這麼簡單的問題還不會」,要麼說「啊呀,這個題我也不會啊」,有時我與他們打招呼,也不理我,我原來在小學的時候還是有很多朋友的。]
媽媽:[兒子啊,你從什麼時候感覺他們都不和你玩的?]
孩子:[他們覺得我學習不好,一開始的時候都和我玩的,後來看到我成績不好,就不大與我玩了。]
媽媽:[兒子啊,那你當時是什麼感受啊?]
孩子:[我就自己玩,下課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出去逛學校,學校都讓我逛遍了,可是真沒什麼意思……]
媽媽:[兒子,那你是不是很難過?]
孩子:[過去就忘了,我這人不記事,事情過去了很快就忘記了!]
媽媽 :[兒子啊,媽媽要和你道歉,你發生了這麼多事,要求轉學,媽媽都沒能理解你,只是讓你忍耐,讓你繼續適應,對不起,兒子!]
兒子沉默了一會,沒有說話。
媽媽:[兒子,你覺得同學因為你學習不好排擠你,那你又做了什麼讓情況變得好些嗎?你有沒有想著好好學習,趕上去啊?]
孩子:[我學了啊,可我總是學不會!]
媽媽:[兒子你不喜歡學習嗎?你是心裡討厭學習,還是覺得學不會,不想學習啊?]
孩子:[我不喜歡學習,也不討厭學習,就是覺得怎麼也學不會。]
媽媽:[兒子,學校讓你壓力很大,那我們在家裡試試看,行嗎?]
孩子:[哦,那個電視真好看……]
兒子開始談電視節目,將話題岔開,談話就此中斷。
我與孩子的對話,就這樣平淡的結束了,這次孩子雖然沒有以往那樣的對抗、煩躁,但是我自己還是有些遺憾的,我認為自己的溝通還是沒能走進孩子內心,我沒有力量幫助孩子打開心結。
通過這次與孩子的對話,我覺得孩子始終用逃避的方式保護自己,不願意說出心裡話,可是這些事情明明就壓在他心裡,孩子不知道如何面對與化解,才導致厭學在家。
媽媽該如何應對
從上面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中國家庭教育中不缺認真負責的爸爸媽媽,特別是我們70後,做父母都是非常認真的,孩子出現問題了,首先惶恐不安肯定是父母,但是自己又無力改變孩子的問題。
作為親子溝通教練,我首先肯定這位媽媽在溝通當中,耐心地運用了好奇提問方法幫孩子回溯過往的事件,但是面對孩子回答:『不知道』、『忘了』、『沒什麼感覺』,這類的應對,媽媽當時的內在明顯是非常沮喪無力的。
根據我的經驗,案例中的孩子明顯是在迴避自己的情緒與真實渴望的,雖然他一直想讓媽媽看見,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想是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咱們70後父母大多數是沒有能力給予孩子情感教育與人格教育,因為我們本身就是體制內應試教育的產物。
當我們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是真正適宜這一代孩子的教育本質時,還要去跟孩子溝通,努力管教孩子,要想對孩子負責任,是不是很可笑?
案例中這位媽媽的起心動念,明顯就是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總是想引導孩子表達符合自己的期待,卻忘了良好的溝通,不僅僅只有好奇地提問,比這個更加重要很多的是:真實的表達與用心的聆聽!
你看到這裡,肯定會問:教練,那你說說,你會怎麼應對孩子這樣的『不知道』、『忘了』、『沒感覺』的語言啊?
大多數人都希望看到正確答案,因為都希望通過答案讓自己感到內心平安,我能理解,我以前也是如此這樣的。
這裡,我就談談自己如果是這位媽媽,我會用什麼樣的對話脈絡與應對方式去完成這次溝通。
首先,溝通前我會讓自己的情緒平穩,哪怕我面對孩子有內疚、焦慮,我也要先覺察到自己的內疚、焦慮,然後全然允許這些情緒的存在。
其次,我要首先問問自己,這次溝通的目的是什麼?我是想幫助孩子解決厭學的問題?還是想通過溝通緩解孩子的情緒?或者是想通過溝通讓孩子感覺到父母一直在關注他?
開始溝通前有個細節很重要,就是要通過正確的呼喚名字加上停頓後,發出溝通的邀請,這是很多父母很容易忽略的,可能在這些父母心中,平等尊重僅是個道理而已。
正式溝通過程中,始終貫穿用心聆聽去盡量靠近孩子內心,而不是解決孩子問題,在孩子的內心感受層面多核對,在孩子的觀點、期待方面逐步地好奇探索,最後連接孩子內在渴望,引導孩子為自己負責任或者支持他可以自由選擇。
以上我常用的對話脈絡,那麼面對剛才這位媽媽在與厭學在家孩子溝通中,孩子不能真實連接自己的內在,不能自我覺察到情緒及情緒背後的原因,媽媽並沒有用心去核對孩子的感受,那就無法讓孩子的看法如實地表達出來。
我拿孩子剛才其中一種應對語言『沒感覺』來舉例說明,我通常會如此應對,:
教練:[那你當時是什麼感覺啊?]
孩子:[沒什麼感覺,我也就當時生氣,一會就過去了。]
教練:[什麼感覺都沒有嗎?]
孩子:[嗯,是的!]
教練:[那麼,你允許自己沒感覺嗎?]
孩子:[我允許啊!]
教練:[那你也允許自己難過、生氣嗎?]
孩子:[允許呀!]
教練:[但是你剛才說總是被他們針對,從初一開始心煩,可現在沒有感覺呀!]
孩子:[是啊,過去的事情,我一般就忘了啊!]
教練:[我們來探索一下,好嗎?]
孩子:[嗯,可以。]
教練:[我們來探索一下,你先深呼吸三次,別急著回答我,好嗎?]
孩子:[好的。]
教練:[請你回想一下,那個王同學針對你的時候,他罵了你什麼?還有打你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他很兇啊?當時的你有害怕嗎?有生氣嗎?有難過嗎?]
孩子:[我有害怕……]
教練:[還有其他感覺嗎?]
孩子:[好像還有生氣……]
教練:[那你能跟我分開談談你的害怕與生氣背後的原因嗎?]
接下來的我就不展開敘述了,通常情況下,孩子的內心感受、觀點、期待等,通過對話被大人看到後,孩子的焦慮、抑鬱會少很多。
如果孩子是信任對方的話,我們還可以正向引導孩子,讓孩子理智地去思考,面對這樣的一個自己,該怎麼改變才能讓自己好起來。
最後,我想對看此文的你說:
好奇對話不是改變孩子符合你期待的工具,而是大人用來連接孩子,讓雙方都有自我覺察的過程。
好奇對話的好處,不是孩子願意與你說心裡話,而是你能用覺知的狀態去陪伴他,讓孩子為自己的成長負責任,為自己的自由選擇做出判斷!
你我一起加油哇~看此文後如有收穫,順手點個贊,轉發評論一下,感謝你的慷慨!
壹心大哥(全網同名),叛逆期親子溝通資深教練,兩枚叛逆期孩子的70後父親,1對1指導有願心改變的家長,幫助孩子走出叛逆厭學、脾氣暴躁、早戀、玩手機、親情冷漠等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