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讚美和批評孩子的時候確實應該講究方法
今天我們就來談論一些,批評和讚美孩子時,那些該做和不該做的事。
批評篇
01.要批評教育,不要發泄情緒
孩子犯錯誤往往會弄壞一些東西或者給別人帶來影響,大人可能有時無法控制情緒,脫口而出一些情緒性的話語,這些不僅對孩子的教育不利,甚至會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的心靈。孩子長大後可能會懼怕權威,或者產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服從管教。
我們先要接納犯錯誤的孩子,但不是接納孩子錯誤的觀念和行為,而是孩子行為背後的需求。
也許孩子只是想喝水,卻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孩子可能只是想翻書,卻撕壞了繪本;想要拿某一件玩具,卻把玩具箱打翻......
-這些不要說-
「為什麼你一件事都做不好!?」
「有本事你就一直哭,我看你哭到什麼時候。」
「你怎麼就是不聽話」
「你怎麼那麼笨!」
-我們應該這樣說-
「你把玩具弄倒了」(客觀描述情況)
「真可惜,這麼可愛的杯子碎了」(表達惋惜)
「我們一起來清理/整理乾淨吧」(引導解決問題)
「你為什麼會把地板弄髒呢?」(尋找錯誤原因)
02. 要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
孩子犯錯了,需要直截了當地針對當下發生的事情對和孩子進行分析並對孩子進行教育,不要反覆重複之前已經過去的事。
一是因為孩子還太小不一定對以前的事留有清晰的記憶,我們反覆提及孩子也是一臉茫然;二是給孩子傳遞一個信息:過去的錯誤改正了就過去了,反覆提及只會讓孩子覺得改正是沒有意義的、家長在說謊。
大人們的說謊行為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而安全感是孩子除生理需求外最重要的需求。
-這些不要說-
「你上次也是這樣,這都多少次了??」
「你不是弄濕褲子就是打翻杯子?」
「上一個玩具你就是這樣弄壞的了!」
-我們應該這樣說-
「犯錯了沒關係,下次一定要注意哦」(表示諒解)
「那你打算怎麼彌補這個錯誤呢?」(解決問題)
「你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夠到它的?」(尋找原因)
「下次要怎麼才能不犯錯呢?」(尋找原因)
03.要前後一致,不要雙重標準
大人的情緒也經常影響教育的效果,有時我們當下心情很好,孩子的一些小錯誤很快就原諒了;但是下一次發生同類型錯誤的時候,碰巧心情不好就大發雷霆。
這是對孩子的縱容,也教會了孩子「看大人的臉色行事」,他會知道:大人們高興的時候是可以這樣那樣的,他們不高興的時候才需要收斂。更壞的是讓孩子的情緒也會跟著變化,之後孩子容易養成易怒、暴躁的性格。
-這些不要說-
「只是個塑料杯而已,就不怪你了!」
「摔個遙控器就算了,手機你都給我摔了」
「我說這回錯了就是錯了」
-我們應該這樣說-
「要小心一點哦,塑料杯也會壞的哦」(強調物品價值)
「一顆糖也需要經過允許才能拿」(強調原則)
「說出真相也是誠實的孩子」(強調優秀品質的標籤)
讚美篇
04.要讚賞努力,不要只誇聰明
「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太厲害了!」......類似簡單的誇獎話語,別說孩子了,大人們也說到厭煩了吧?
這樣的誇獎實際上沒有觸及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孩子在尋求我們回應的時候,其實是想要證明自己的成果、證明自己的能力。
誇獎孩子的努力就是在肯定他的付出和鍛鍊出來的能力,孩子會對學習、鍛煉能力的過程產生愉悅感,未來會在這個過程中更投入。
-這些不要說-
「你真棒!」
「你是最棒的!」
「你太厲害了!」
-我們應該這樣說-
「你搭的那麼久的積木,好高啊!」(強調工作量)
「你真棒,已經學會了這首詩了」(明確指出孩子的成就)
「這個樂高有點難,你都拼好,太棒了!」(強調難度)
05. 要表達感受,不要評價
很多大人在讚美孩子的時候會直接給出一個明確「好」的評價,其實這些評價都是成人站在權威的角度發出的。
這會讓孩子依賴成人的評價,無法發展出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長大以後過分關注他們的評價,無法得出客觀的自我評價。
如果把評價變成感受,孩子感受到的是成人個體對他這個個體的關注和重視,並不是一種權威的蓋章、是一種感受,有利於發展孩子的自我意識。
-這些不要說-
「寶貝你真聰明!」
「寶貝你畫得真好!」
「寶貝唱得真好!」
-我們應該這樣說-
「我喜歡你畫的畫/唱的歌」(表達個人的喜愛)
「你剛剛和朋友分享了餅乾,小朋友很開心!」(詳細描述事實)
「我喜歡你的畫里的色彩。」(誇讚細節)
06.要發現孩子自我價值,不要敷衍回應
有的家長在讚美孩子時為了強調親子關係,而在話語中帶入自己的角度。孩子容易模糊主角,意識不到家長是在誇孩子還是在誇家長自己,甚至感覺不到重視,和家長的親密感會降低。
誇獎孩子的話要指向明確、不要使用抽象的概念、可以使用描述性語言。
-這些不要說-
「你真是媽媽的好寶寶!」
「作為你的媽媽,我很自豪!」
「爸爸怎麼會你這麼乖的寶寶!」
-我們應該這樣說-
「你把娃娃都送回家啦!」(描述性語言)
「今天是寶寶自己刷牙的,寶寶學會了!」(指向明確)
「你都學會了,那來教教我吧!」
我們不適宜的批評、讚美語言可能會導致孩子:
膽小自卑、懼怕權威
逆反、不服從管教
缺乏安全感
沒有成就感
焦慮、愛發脾氣
無法獲得正確的價值判斷
收到他人評價的束縛
......
我們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或者讚美教育時,需要以一個溫和但肯定的態度,觀察、引導孩子以正確方式行動,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