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2020年07月22日19:48:34 育兒 1798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 天天要聞

大家還記得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嗎?裡面的男主角「都教授」因為要服兵役,所以很久都沒出現在熒幕面前了,這次他回來了,帶了一部從沒上過熱搜但卻獲得一致好評的劇回來了。

看到那麼多好評的我,很好奇就去查了一下這部劇叫什麼,順便就看了一下,這一看便一發不可收拾,每次聊天都會情不自禁將其安利給周圍的朋友們,因為這部韓劇確實與以往劇情不同,沒有霸道總裁愛上瑪麗蘇的故事,也沒有揪心虐戀,有的就是精彩的劇情鋪設和獨特的人物塑造,這部劇就是《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一個讓人咋一看有點摸不著頭腦的名字。

雖然這部劇是以愛情為主線,但看過內容你就會發現,這是一部從精神健康角度去探索家庭關係的精彩好劇。

男主是精神病院的男看護,因常年照顧精神病患者,脾氣極好,但人是不可能沒有壞情緒的,他所有的負面情緒都被自己擠壓在內心深處,從未得到過釋放,導致其整個人處於一種非常壓抑的狀態,很難活出真實的自己。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 天天要聞

       

女主則是暗黑系童話作家,因為童年的一些不好經歷讓她產生了心理問題,睡覺總是在噩夢中醒來,自我安全感不強,所以在外表現總是霸道魯莽冷酷,沒有與人共情的能力。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 天天要聞

       

整部劇在我看來是兩個在童年與父母發生情感創傷的人互相救贖的故事,大家都是患者,女主的衝動是病,而男生的忍耐也是病,在外人看來暴躁易怒且孤傲瘋癲的女主其實一直在治癒著別人,而看似溫柔善良沒有一絲絲壞脾氣的男主卻是病得最重的那個人。

劇情安排的精彩之處在於每集都會有一個童話故事出現,以此作為男女主人公童年故事的線索,每一集都有一位人物走出內心的陰霾,從而獲得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帶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他們在搞笑、恐怖、壓抑的氛圍中,逐漸釋放出內心最真實的自己。

有個暗黑童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繪本名字叫《喪屍小孩》,說的是:

有一個小男孩在一座小村莊出生了,孩子生下來皮膚蒼白,眼睛非常大,隨著男孩的長大,母親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這個孩子是一個沒有情感,只有食慾的喪屍。

為了避開村民的耳目,這位媽媽將小男孩藏在了地下室,每天晚上都會去偷別人家的家禽給孩子吃,就這樣一直持續生活了好幾年,慢慢地孩子長大了。

有一年村子裡鬧瘟疫,很多村民和牲畜都死了,即便是活下來的人也離開了村子逃到了很遠的地方去了。

不忍心讓自己孩子挨餓的母親就將自己的一條手臂砍下來餵給孩子吃,可是因為太餓孩子依舊哭著鬧著,於是母親又將另一條手臂砍下來餵給孩子吃,就這樣,母親的四肢都被孩子吃了,只剩下軀幹,媽媽竭力爬到孩子的身邊,想讓孩子啃食自己的軀幹,可是當孩子緊緊保護母親身體的那一刻,從未說過話的孩子居然開口說話了,他說:媽媽,媽媽,真是,真是,好溫暖好溫暖啊!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 天天要聞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 天天要聞

按照我們從小解讀童話的思維,一定會感嘆母愛的偉大,不忍心孩子挨餓便將自己的身體給孩子食用,但從女主角度解讀這個故事,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卻是另一番場景。

就像劇中的靈魂拷問:男孩想要的究竟是食物,還是媽媽的溫暖呢?「喪屍小孩」從小到大從未得到過媽媽真正的母愛,童話中說,母親自然而然知道了自己的孩子是喪屍,為什麼會自然而然知道?她從未讓孩子體會過情感,便斷言他只是一個沒有情感,只有食慾的喪屍,這未免太武斷了吧!

媽媽從未真正愛過自己的孩子,只是在偽善中感動自己,從未把母愛傾注給他,什麼都是憑藉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知道了」。如果一開始她便給了孩子溫暖的懷抱,也許他早就開口說話了,早就成為了一個正常的人了,這個故事從側面映射了劇中的很多人。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 天天要聞

       

對於幼小的男主來說,他是那個從一開始便奢求母親懷抱的小孩

從小媽媽便對自閉症哥哥格外關注與偏愛,更是在酒後向男主透露是為了有人能照顧哥哥才把他生下來的。媽媽的偏愛,在男主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迫切希望能得到媽媽愛的男主,則將內心最真實的自己鎖了起來,背負著懂事、溫暖、善良的包袱負重前行。當讀到「媽媽,好溫暖」時,男主淚流滿面。

對於患有自閉症的哥哥來說,他是那個被關起來的喪屍小孩

因為自閉症,他受盡了村裡人的冷眼嘲笑,因為是個與別人不同的小孩,所以即使他付出再多的情感也是不會得到回聲的。

而對於男主貧窮且瘦弱的母親來說,她便是童話里那個最後砍斷四肢餵食自己孩子的母親,為了照顧自閉症的哥哥,她耗盡了畢生所有的精力。

對於女主,她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那個「天生沒有情感的喪屍」

女主的童年也很悲慘,母親自認為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孩子,於是就將其當做是自己的一個傑出作品培養,唯獨沒有給她該有的疼愛,而父親給她的唯一印象就是那個想要竭力掐死自己的人。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 天天要聞

       

將這部劇散發到社會問題之上,散發到家庭教育之上,都在揭露一些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場景,很多家庭的父母一味地給孩子物質方面的需求,卻忽略了讓孩子成為正常人所必須的教養與愛,慢慢地,孩子們被認為是沒有情感的「喪屍」,最終無情地向父母索要著一切,甚至是生命。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表現出一種「喂不飽」的狀態,父母竭力給孩子自己能給的一切,但是他們好像看上去還是不知足,一方極力索取,一方極力給予,像是無底洞一般,怎麼也填不滿。孩子的行為問題給父母造成極大的壓力,便會出現社會新聞中「自殺或殺母」的情況,在親子關係中,孩子得不到應有的情感關懷,得不到情感支持,便會製造各種問題來獲得外界的關注,包括父母。

在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害中,情感之傷就像是看不見的傷口一樣,痛得刻骨銘心卻永遠都無法痊癒,情感忽視就是其一,有人說長期的情感忽視,會讓孩子產生壓力毒素,從而破壞大腦,對身體帶來直接損害。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原生家庭中的感情忽視,讓我變成了「喪屍」 - 天天要聞

       

「爸媽,你能關心我一下嗎?我學習壓力真的很大!」

當我們鼓起勇氣想要父母給予最珍貴的情感安撫時,得到的回應往往是:

「你還要我怎麼關心,每天接送你上下學,忙了一天下班回來還要給你做飯,花很多錢送你去最好的輔導班,這些還不夠嗎?可是你呢,就用這種成績來回報我們嗎?」

想必以上對話很多人都不陌生,由於民族文化的影響,在中國,父母更加重視的是孩子吃穿用度,而非情感需求,他們講究生活中的瑣事,卻很難對孩子說出「我愛你」之類的話語。即便是孩子主動去尋求情感支持,父母也不知道用何種方式去幫助他們,所以他們會選擇不幫助,甚至是反感和抵觸。這就會導致父母心裡明明很愛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內心卻完全感受不到。

所以每個家庭都應該重視起親子之間的聯結,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表達自己的愛與溫暖,還要懂得用如何去回應孩子的情感訴求,兒童早期的可塑性即表現在好的方面也表現在壞的方面,對於一個機遇與風險並存的成長時期,家長一定要懂得如何與孩子建立情感聯結,如何讓孩子在溫暖與愛中成長的更好。

你與孩子相處的童年時光還很長,你有足夠的時間與孩子一起去探索和發現愛與被愛,帶著愛一起上路的孩子,眼前的世界將充滿陽光。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 天天要聞

與媽媽展開一場關於更年期的對話

34種癥狀在2025年3月播出的紀錄片《看不見的更年期》中,主持人李靜首次袒露自己的絕經過程:「今年我54歲,已經絕經兩年了。」盜汗的癥狀和手足無措甚至自我厭棄的情緒瀰漫在李靜的更年期。在一次發布會上,正在主持的李靜經歷了嚴重的盜汗,「我就像進入了一個桑拿房,粉底混著汗水不斷地流進鎖骨,我的大腦一片空白,完...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 天天要聞

《偷聽母親》丨讀者分享會新加坡母親節專場,分享了這篇文章

奔流新聞訊(記者鄭重)5月11日下午,新加坡讀者分享會第4期母親節專場在中國文化中心圖書館舉行。來自新加坡各行各業熱愛閱讀的華人朋友們歡聚一堂,以共讀美文的方式慶祝母親節。除了現場的60多名觀眾,新媒體《獅城頭條》現場直播也吸引了線上5000多名的觀眾參與。此次活動由獅城讀者分享會、讀者雜誌社、新加坡善濟文化...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 天天要聞

川渝媽媽是怎麼做到統一的?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愛瑾,感謝大家點點關注,找我不迷路哦!!!今天是母親節,在這裡祝天下的媽媽們母親節快樂!有一種愛,叫川渝母親對子女的愛!這種愛帶點陰陽怪氣,陪伴著我們長大,成年後,又傳承給孩子:我媽媽:一天到黑懶收拾,現在找不到怪那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 天天要聞

因為是一個母親,所以更要懂得愛自己

今天是母親節,朋友圈裡到處都是曬母親節禮物的!是女兒,是媽媽,是兒媳,這是我的多重角色,作為女兒,我希望我的媽媽健康長壽,媽媽健康了,我們才能安心的工作,才能安心的照顧好小家!作為媽媽,我希望我的孩子永遠平安健康!作為兒媳,我也希望我的婆婆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 天天要聞

退休後才發現:原來夫妻恩愛全是演給孩子看的

搭夥半輩子,戲散場了才看清年輕時候,總覺得兩口子吵架不吉利,在孩子面前裝也得裝出和睦樣。摔了碗要憋著火笑,心裡涼透了還得並排散步。那時候想著,演戲是為了孩子好,別讓娃在提心弔膽里長大。可等到孩子成家搬走了,退休在家大眼瞪小眼,才發現——戲台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母親節致敬我親愛的媽媽 監利市白螺中心小學五(三)班鄒知夏 親愛的媽媽今天是我們相遇的第1524天,相識的1831天,多出的307天是我在你肚子里和你單獨生活的天數。都說虛歲的來源是和媽媽最親密的十個月。 從這1524天里我見到了一位正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