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麼是「武俠」?
金庸說過:「武俠小說精神在俠,不是武字,俠就是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去幫助人家主持正義,這種精神在社會上永遠存在的,永遠有的,這種俠的精神永遠存在的。」
而金庸則是用郭靖的故事,將這段話給具象化了,郭靖是一生為國為民,無愧「俠之大者」之名。

(郭靖、黃蓉劇照)
不過話說回來,郭靖最終戰死襄陽的結局也十分值得玩味,因為以他的武功水平,還有他當時的計劃安排來看,他完全有理由活下去才是。
所以那場沒被金庸寫明的大戰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以至於郭靖死得不明不白?
一、命不該絕的郭靖
說郭靖命不該絕,或許有人同意,畢竟郭靖早已有以死報國之心。
一方面是因為他早年間受江南七怪那七位師父影響,有了俠義之心,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當年幫成吉思汗征花剌子模,見證了蒙古鐵騎是如何踐踏那些花剌子模的百姓的,在他看來,他也算是幫凶,因此他也有愧疚之心。
在兩種情緒的影響之下,郭靖就有了拚死守衛襄陽的想法。
而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則是借郭襄傳人之口提到了襄陽大戰的結局:「襄陽城破之日,郭大俠夫婦與郭公破虜同時殉難,屠龍刀不知下落。郭祖師當時身在西川,待趕去想要相救父母親人,卻已為時不及。」
郭靖確實是戰死了。
但轉念一想,其實他本不該如此草率的死去,正如前文所言,他有活下去的理由,也有活下去的能力。
先說理由,他與黃蓉制定的「倚天屠龍計劃」就是為了日後能夠有個有志之士能夠破解刀劍之謎,繼而以《九陰真經》中的武功加上《武穆遺書》中的兵法去抗擊蒙古。

(黃蓉、郭靖劇照)
然而他們把刀劍交給兩個孩子去保管的做法,其實有些不太合理,郭破虜的實力如何,書中從未交代,但當年的郭襄可不是後來的峨眉祖師,而是個戀愛腦的小妮子,她如何能確保倚天劍不遺失?
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郭靖夫婦自己保住性命,哪怕不拋頭露面,也可以在暗中幫助一雙兒女。
甚至以新修版的設定來看,那《九陰真經》和《武穆遺書》是藏在桃花島上,還得需要一個人去保管秘笈,郭靖和黃蓉大可成為秘籍的保管者。
再看郭靖的武功水平,那就更不用說了,降龍十八掌力挫萬軍,上天梯的輕功無人能擋,他要活命又有何難?
可他偏偏卻戰死了,而且是被一筆帶過,可見最後這場戰鬥對於郭靖而言是不太體面的,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二、無法接受的事實
既然郭靖有理由,也有實力活下去,那又如何會突然暴亡?
答案或許很簡單,他看到了自己不願看到的場景。
黃蓉被俘,成了他人的小妾。
不用多說,那人正是他的「侄兒」忽必烈。

(黃蓉劇照)
前文提到過,郭靖和黃蓉制定「倚天屠龍計劃」之時還有一個關鍵步驟,即是護送秘籍去桃花島。
顯然,這個任務除了黃蓉本人,其他人根本無法完成,光是那桃花島上的機關就足夠他們喝一壺。
而黃蓉在護送秘籍之後,回襄陽的路上,就有可能遇上蒙古一方的伏擊,而此時她要面對的正是忽必烈招募的新幫手,即百損道人與那新一代的蒙古國師八思巴。
其實光是一個百損道人就足夠讓黃蓉吃盡苦頭了,畢竟就連後來擁有了百年功力的張三丰也無法化解玄冥神掌之毒,黃蓉又如何是那妖道的對手?
待那妖道以玄冥神掌打傷黃蓉之後,蒙古國師八思巴則快步上前,將黃蓉制住,繼而二人合力將黃蓉一身武功化盡,再交給忽必烈處理。
其實此時的黃蓉已六十有餘,哪怕尚有幾分姿色,卻也難讓忽必烈動心,忽必烈收下黃蓉的舉動並不在於他要娶黃蓉,而在於他要利用黃蓉來攻郭靖的心。

(郭靖、忽必烈劇照)
他知道,郭靖這輩子在乎的人沒多少,除了襄陽百姓,也就是他的家人了。
於是最後一次襄陽大戰爆發時,忽必烈則是帶著被他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黃蓉一同前往戰場,郭靖見愛妻被擒,頓時方寸大亂,哪怕他有一身神功加持,卻也難敵蒙古大軍,就這樣,郭靖最終力戰而亡。
當楊過聽聞襄陽城破的消息之後,便有心前往蒙古軍營營救郭伯母,而他這一去,也是九死一生。
三、以命換命的楊過
楊過的武功水平與郭靖在伯仲之間,若說他比郭靖有什麼優勢的話,就是「不會以為黃蓉被擒而動搖了內心」,是的,一個心亂了的高手,實力自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因此郭靖對付不了的敵人,楊過未必對付不了。
當然,那百損道人加八思巴的組合也確實不是楊過能夠拿下的,但他此行的目的並非擊敗那二人,而是救出郭伯母。
於是楊過潛入蒙古軍營,繞過了重重守衛,終於救下了郭伯母。
只是黃蓉此時已沒有武功,楊過要帶著她離去,就難免打草驚蛇,他最終還是沒能避免與百損道人和八思巴來上一場對決。
最終楊過身中玄冥神掌,也只能勉強帶著黃蓉逃回活死人墓,最終在死在了小龍女的懷中。

(楊過、黃蓉劇照)
而黃蓉與小龍女安葬好楊過之後,便回到桃花島,用自己的餘生守護那《九陰真經》與《武穆遺書》。
再回看郭襄傳人的那番描述,似乎不太合理的地方,也就得到了合理的解釋。
當時郭襄不在西川,她卻說父母是一同戰死,顯然,她也只是道聽途說,她也不知道,黃蓉還活著,只是不願再過問江湖之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