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進社區,用科學方法祛除育兒焦慮

2025年03月10日21:30:52 育兒 1369

湖南日報3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王銘俊)孩子為什麼總哭鬧?早教要不要上?興趣班要報幾個?上學後成績跟不上怎麼辦……為深入普及科學育兒理念,幫助父母祛除育兒焦慮、打破育兒困局,日前,由省科協、省教育廳聯合主辦的「讀懂未來科普大講堂」正式啟動。

科普進社區,用科學方法祛除育兒焦慮 - 天天要聞

省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王瑰曙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和生活經歷,為「焦慮型」父母把脈開方。他說,要允許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在0-10歲年齡段,教育重要的不是讓孩子背多少單詞、學多少唐詩或是掌握某一門特長,而是讓孩子培養良好習慣、通過參與勞動培養責任感等。他認為,在人工智慧時代,獲取知識越來越容易,孩子的核心競爭力不在於當下的學習成績,而在於擁有健全的人格,強健的體魄,健康、強大的心理,對這個世界的熱愛和好奇心以及創新的思想——這些都需要父母通過陪伴、「身教」等科學的方式方法和孩子共同培養。王瑰曙還對這次活動主題「讀懂未來」進行了解讀,他表示,孩子代表著未來,既是一個家庭的未來,也是民族、國家的未來,讀懂孩子就是讀懂未來。

專家團成員粟姍姍結合10歲以下孩子的身心特點帶來「解碼童心,攜手同行」專題課程,為許多父母關心的「孩子幹事拖拉」「喜歡哭鬧、發脾氣」等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並給出了科學答案。她說,這個階段的孩子大腦前額葉皮層尚未發育完全,自我控制能力有限,也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這些都是人體發育進程導致的客觀存在,無需焦慮,建議父母通過「無條件的愛+高質量陪伴+正確的引導」與孩子共同度過這一特殊時期,為後續的教育和孩子的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

據悉,「讀懂未來科普大講堂」是省科協「科普進社區」活動的重要內容,下一步,「讀懂未來科普大講堂」將走向市州、走進社區和鄉村,將科學育兒理念傳播得更廣泛、更深入。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莫言曾在採訪中說過,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母親卻總能在縫補衣服時哼著小曲兒,在田埂上種菜時講著故事。這種骨子裡的鬆弛感,讓他貧瘠的童年長出了一片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