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2025年02月15日16:30:48 育兒 6902

曾仕強說:「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尤其是過年期間,人人都喜歡玩、喜歡湊熱鬧,

但熱鬧一多,能量場就越混亂,自身的精力就會耗散。

這個春節,不妨把重心往回收。

能待在家裡,就千萬別去人群聚集的地方。

01

聚會少了,幸福就多了

民間有個諺語說: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團坊。

中國人每逢春節,必定是要走親訪友的。

就拿我往年來說,過年7天假。

挨家挨戶拜年,一圈飯吃下來,假期就過去了大半。

父母常跟我抱怨,說是過年回家陪他們,但家中卻很少見我的蹤影。

從前,我總是不屑一顧地反駁道:「過年,不就圖個熱鬧嘛,悶在家裡有什麼意思?」

我心裏面總覺得日子還長,時間還多,沒必要天天守在家裡。

直到去年夏天,老父親在家意外摔了一跤。

我匆忙趕回家中,看著兩鬢斑白的他,躺在床上痛苦地呻吟著。

我這才意識到,父親早已不復過去的矯健。

這些年,我陪伴父母的時間,實在是少得可憐。

哪怕節假日回來一趟,也只是趕著一場又一場的酒局聚會。

酒醒之後,還沒和父母說上幾句,便又匆匆離去。

今年春節,我決定推掉所有聚會,把時間都留在家裡。

一家人白天就繞著廚房轉,到了晚上,就圍著火爐聊聊天,談談心。

像這樣從早到晚,家中有說有笑,大概才是過年的幸福。

現實中,很多人總以為過年就是,一場接一場的聚會,一頓連一頓的飯局。

卻不知,這只是在貪圖自己的享樂,而不顧及家人的感受。

王小波曾說,世上除了家人,我們一無所有。

人到一定年紀,真正決定你生活質量的,其實是家庭。

這個春節,推掉無意義的飯局,把更多時間留在家中吧。

和伴侶、孩子一起陪父母說說話,聽他們講講過往的故事。

家人臉上的笑容,你內心洋溢的幸福,才是每個人忙碌一年最大的慰藉。

這個春節,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 天天要聞

02

圈子小了,關係就深了

導演王岳倫曾感慨道:

以前每天都喜歡認識新的朋友,朋友一叫就出去喝酒,不管誰叫都出去。

但是近幾年就覺得,人生要做一些減法了,少去一些不必要的聚會,少認識一些不必要認識的人。

其實有些聚會真的好浪費時間,喝的時候大家山盟海誓,第二天誰都不認識誰。

人到中年,經歷越多,越會明白,朋友要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

圈子雖小,真心就好。

所以這個春節,與其和一些不相熟的人逢場做戲,不如邀三兩老友,互訴衷腸。

作家和菜頭,講過自己的親身經歷。

過去他很喜歡混圈子,一到過年,幾乎一天三頓都要組局約人吃飯。

頭幾年,他還為自己交到了新朋友而沾沾自喜。

但久而久之,他發現有些人一年就只見那一次,飯桌一撤,聯繫也跟著斷。

有時候遇到點麻煩,想找人幫忙,酒桌上的朋友一個個都成了啞巴。

和菜頭覺得在這件事上浪費時間,還不如跟幾個老朋友聊天來得自在。

就這樣,他戒掉了飯局,開始專心經營自己的小圈子。

平時一個人看看書喝喝茶,節假日就和一二好友聚聚。

到了春節,幾個好友坐下來,盤盤過去一年的得與失。

誰家日子過得不錯,就真心祝福一杯酒;誰家生活遇到困難,就相互伸手幫一幫。

什麼苦,什麼難,都在這小圈子裡輕易化解了。

就像和菜頭說的:朋友交得再多,真正能掏心窩子的還是那幾個。

過年回家,就別再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了。

不與不三不四的人,說些無關痛癢的話。

把節省出來的時間,留給那為數不多的人。

朋友雖少,但一顆真心,勝似萬兩黃金。

這個春節,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 天天要聞

03

離熱鬧遠了,能量就足了

竇文濤曾在《圓桌派》里提到,他自己平日里不愛熱鬧,過年期間,也是應付下各種應酬,然後就鑽進書房。

他說:

一年到頭本就累得喘不過氣,好不容易有一個長假,不如自己一個人待著,翻翻書,聽聽音樂。這樣,才好恢復精力,迎接新一年的生活。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類似的感受。

年輕時過年,就喜歡飯局牌局,混跡在熱鬧的人群里。

年歲大了,卻覺得這樣吵吵嚷嚷,實在是消耗心力。

要知道,我們平日里就連軸轉地加班,殫精竭慮地搞工作。

春節假期,若是再安排上各類應酬,簡直要把能量掏空。

還不如利用這段閑下來的時間,為自己充能、蓄力。

作家林特特曾在《一個人過年》中,講過自己的故事。

有一年,他因為種種原因,獨自留在北京過年。

他本以為自己會很孤單,很難受,結果卻恰恰相反。

臘月二十九那天,他的公司開始放假,同事們紛紛連夜返回家鄉。

除夕夜,偌大的北京城,找不到一個人陪他。

於是他便自己去超市,買了點喜歡的菜食,花一整天做了一桌子好菜。

等到晚上,他一邊跟家人開著視頻,一邊吃著年夜飯。

遠離人群的喧囂吵鬧,他非但沒覺得孤獨,這種清靜的氛圍,反而讓他頓覺神清氣爽。

就像他說的:「不用應付人情來往,反而感到一陣輕鬆。」

往後幾日,他閑得沒事做,就坐在陽台讀書。

當指尖輕翻過一頁頁書章,內心只覺歲月靜好。

那個春節他早睡早起,沒有熬夜打牌,沒有酩酊大醉。

假期結束後,相比於往年的疲憊不堪,那一年他卻覺得能量滿滿,轉身就投入新年的工作當中。

心理學專家汪燕芳說:

現代人實在是太忙了,事隨時遷,當務之急是回歸春節的假期屬性。

少參加聚會,多獨處,多休息,這樣忙碌了一整年的人,才能緩過勁來。

春節假期,請給自己安排一方獨處的空間吧。

你可以到戶外,看夕陽西下,炊煙裊裊;

你可以靜坐窗前,好好欣賞一次夜景;

你可以躲進書屋,讀書,聽歌,觀影。

讓世界從喧囂回歸安靜,就是在給疲憊的身心充電。當你恢復了內在的能量,自然能以最飽滿的精神,迎接新一年的挑戰。

這個春節,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 天天要聞

大年初一,《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在社媒上感慨道:

春節長假,如果你一個人獨處還能自得其樂沉浸其中,那我要恭喜你:

熱愛宅家,是有福的。

因為宅在家中,才能全心陪伴家人,享受闔家團圓的幸福;

因為獨處一室,才能休養生息,緩解工作一年的心累。

年年歲歲花依舊,歲歲年年人不同。

人過一年,長得不只有年歲,還有你的心性。

當你見過世事無常,有了一定的閱歷,終會明白:

門外的熱鬧,只是浮雲;門內的安寧,才是人生。

再多的觥籌交錯,也比不上有家可回。

這個春節,家人閑坐,燈火可親,便是這世間最大的幸福。

點個贊吧,離熱鬧遠了,心清靜了,生活的小確幸就多了。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基層醫療機構開辦普惠托育園啦!全市首批兩家,均在昌平 - 天天要聞

基層醫療機構開辦普惠托育園啦!全市首批兩家,均在昌平

5月6日北京市首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辦的普惠托育園和科學育兒指導驛站分別在昌平沙河、北七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揭牌運行兩園共可提供超過100個普惠托位將以「醫育結合」為特色為3歲以下嬰幼兒家庭提供全面、科學、優質的健康管理和普惠托育服務沙河鎮愛
家裡那點事兒(2025—125)以後節省點兒吧,又沒人養你了 - 天天要聞

家裡那點事兒(2025—125)以後節省點兒吧,又沒人養你了

星期四聲明:本文為半分雨今日頭條原創首 發,禁止抄襲搬運。感謝您點贊,評論,轉發。本故事是以第 一人稱來寫的,純屬虛構,請不要過度解讀一齊學書昨天給我發了一個信息,說是這兩天都回不來,要在醫院裡照顧他大哥。因為他大哥不是什麼大毛病,他嫂子就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 天天要聞

母親節特輯|今天,我當一天媽媽!

真正的換位思考是一個移情的過程,需要你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並真正地站在他人的立場,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墨菲定律》母親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媽媽們是否在期待孩子能給您一份特別的禮物?不是精美的鮮花,也不是昂貴的首飾,而是一份發自內心的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 天天要聞

長沙媽媽請注意!本周末藝術Buff疊滿,帶娃or被娃帶都能嗨

當五月的康乃馨綻放出愛的氣息,母親節便悄然而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長沙各文藝場所準備了不少活動,以儀式感加固我們與母親之間的聯繫,一起來看看,母親節我們可以和媽媽去哪些地方吧~小時候,母親帶我們看世界長大了,我們帶母親重溫經典近日,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票務中心特別策劃母親節專屬票根定製,帶...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 天天要聞

《是女兒是媽媽2》解鎖母女關係的治癒密碼

湖南衛視、芒果TV推出的代際溝通節目《是女兒是媽媽2》將於5月11日上線。黃聖依和鄧傳理、李嘉格和薄永霞、陳夢和逄敏、程瀟和梁愛群四對性格迥異的母女,攜手踏上一場只屬於母女的率性「出走」,她們在過程....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 天天要聞

機構大規模調倉!?年度確定性機會來了?

免責聲明:本文是個人日記,不構成投資建議。文中所有觀點, 僅代表個人立場,不具有指導作用 各位股東好:最近我們「圈友群」氣氛越來越好,原因無他:我們已經連續3天新高了。我們實盤也順利錄得新高。都知道歡樂的日子都是短暫的。那麼,問題來了,這次行情能持續多長時間呢?01其實,今天我們「實盤」能繼續上漲,我是...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 天天要聞

校門口的鏡子:媽媽的形象如何照亮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 | 張可沂伽放學時分,校門口的奶茶店總上演著微型人生劇場:妝容精緻的林媽媽被女兒同學誤認為「姐姐」,而穿著家居褲的王阿姨則被兒子要求「以後別來接我」。這些場景折射出一個教育真相——母親的形象管理正在成為家庭教育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