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有這4個習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沒出息!

2024年04月11日19:45:23 育兒 1955

引言:直擊痛點,打破「沒出息」的育兒迷思

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的一席話,猶如平地驚雷,讓眾多家長心頭一緊:「有這4個習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沒出息!」這無疑是對現代家庭教育的一記警鐘。那麼,究竟是哪4個「致命」習慣?它們如何影響孩子的成長?又該如何調整,避免成為孩子「沒出息」的推手?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場教育觀念的深度對話,撥開迷霧,找尋答案。

李玫瑾:有這4個習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沒出息! - 天天要聞

李玫瑾教授揭示的「沒出息」養成四大習慣

習慣一:過度包辦:事無巨細地為孩子打理一切,剝奪了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習慣二:過度溺愛:無原則滿足孩子物質需求,忽視對其精神世界的塑造與價值觀的引導。

習慣三:過度干預:對孩子的生活、學習乃至交友過度插手,限制其自由探索的空間。

習慣四:過度批評:只關注孩子的錯誤,吝嗇讚美,使孩子在負面評價中喪失自信。

李玫瑾:有這4個習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沒出息! - 天天要聞

案例分析:習慣背後,家長與孩子的觀念衝突

家長視角:許多家長秉持「愛他就為他做一切」、「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等觀念,認為過度包辦、溺愛、干預、批評都是出於對孩子的愛與期待。

孩子視角:孩子則渴望獨立、被尊重、有自我價值感,反感被過度干涉,渴望得到肯定與鼓勵。這些衝突往往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影響其自尊心與自信心的發展。

具體案例:觀念衝突如何影響孩子成長

案例一:小傑的父母對他過度包辦,導致他在進入大學後生活自理能力極差,難以適應獨立生活,學業也受到影響。

案例二:小花的父母過度干預她的交友,導致她社交恐懼,缺乏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影響了她的心理健康。

李玫瑾:有這4個習慣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多半沒出息! - 天天要聞

結語:打破迷思,重構健康教育觀

李玫瑾教授的提醒,無疑是一面鏡子,讓我們審視自身是否存在上述「沒出息」的育兒習慣。家長們的愛無可厚非,但愛的方式至關重要。我們要學會適度放手,讓孩子在獨立解決問題中鍛煉能力;尊重孩子的精神需求,引導他們樹立正確價值觀;給予孩子適當空間,讓他們自由探索世界;多讚美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親愛的家長們,讓我們放下過度的焦慮與期待,以理解和尊重為基礎,構建健康的教育觀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助力孩子茁壯成長,遠離「沒出息」的標籤,走向屬於他們自己的成功之路!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月子里的禁果,我們為何選擇追隨內心的聲音? - 天天要聞

月子里的禁果,我們為何選擇追隨內心的聲音?

在生命的每個轉角,總有那些意想不到的瞬間,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選擇和生活。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關於坐月子期間的小故事,或許能夠給你帶來一些新的思考。記得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我們迎來了家庭的新成員。那一刻,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初為人母的喜悅和自豪。
二胎媽媽質疑公司剋扣生育津貼:雙方達成調解,公司再支付產假工資等1萬餘元 - 天天要聞

二胎媽媽質疑公司剋扣生育津貼:雙方達成調解,公司再支付產假工資等1萬餘元

四川樂山的胡女士去年11月生育二胎孩子後,當地醫保部門核發其生育津貼為3萬多元,但產假期間公司只給她發了1萬多元產假工資。她百思不得其解,「生育津貼到底是發給公司還是個人?」為此,她質疑公司剋扣了自己的生育津貼,認為公司在扣除已發放的產假工資後,應將剩餘生育津貼全部返還自己。但公司方表示,如果工資正常全...
好有趣!孩子一日校園生活「大揭秘」 - 天天要聞

好有趣!孩子一日校園生活「大揭秘」

為進一步增強家長與學校、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家校協同共育的良好氛圍,5月10日,延長路東部幼兒園開展了家長半日督學活動,邀請家長們走進幼兒園、走進班級,進一步了解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豐富多樣性,交流觀摩感受與建議,從而更好落實家園共育,共同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天一早,伴隨著活力四...
父母在家裡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 天天要聞

父母在家裡的樣子,決定了孩子10年後的人生

教育學家斯賓塞曾說過:「家庭環境對於培養一個孩子的心智和才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為人父母,有了孩子,需要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家長,想把孩子教育好,成人又成才,首先做好自己,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孩子才會更優秀。
窒息!月子期間婆媳大戰,撕開無數中國家庭羞恥 - 天天要聞

窒息!月子期間婆媳大戰,撕開無數中國家庭羞恥

你憑什麼罵我媽!?這一刻,婆媳是天敵這句話有了具象,雖然隔著屏幕,但是這種窒息感,還是讓人後背直發涼,女子表示自己從懷二胎,到現在坐月子,婆婆不僅沒有搭把手,自己娘家媽媽,過來幫忙,還被婆婆給罵了,先看看當時是啥情況吧,兒媳:我給你們生孩子,你還罵我媽,她來給你幹活沒有?
我感覺,人上了年紀以後必須得看開一些事情,這樣才會過得幸福 - 天天要聞

我感覺,人上了年紀以後必須得看開一些事情,這樣才會過得幸福

序言:人老了以後一定要學會給自己做減法,想的越少,活的越自在,做的越少,過得越舒心,把心態放平,每天樂呵呵的,不去想遠,活在當下,把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過!這樣你才會越過越開心!1.人老了死是必然歸宿,但別怕死,越怕離死亡就越近!所以一定得放寬心態,珍惜每一天!
「一孕傻三年」? 不,這是孕期的大腦革命 - 天天要聞

「一孕傻三年」? 不,這是孕期的大腦革命

5.13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圖源:Pixabay●  ●  ●撰文|張蘋責編 | 李珊珊在1848年一本歐洲流傳的產科教科書中這麼寫道:「她(女人)的頭太小了,無法表達智力,但足以容納愛情。」[1]也足以容納母愛。
《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 天天要聞

《家庭教育書簡》: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每日一悟教育孩子學會謹言慎行宏:你好!西哲尼采說過:「沒有音樂,生命是個錯誤。」2009年元月12日,我給雲濤的每日一悟:「本周我重點講講吳氏家訓第二條『謹言慎行,志存高遠。』志存高遠就不用多說了,你志向遠大,很有抱負。我要說的是『謹言慎行』這點,你做得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