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2024年01月17日18:02:04 育兒 6652

景德鎮生生不息的千年窯火,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景漂」到此傳承製陶技藝,探索陶瓷文化創新融合之路。這裡有歷經幾代傳承的世家,也有科班出身的創作者,在傳統藝術和現代審美的融合碰撞下,藝術家們會如何自我表達?

走進陳烙銘的工作室,彷彿踏入了一個充滿創意與思考的藝術空間。在眾多作品中,最顯眼的是雕塑瓷《低頭族》。這組作品不僅是陳烙銘藝術探索的成果,也是對當代社會現象的深刻反思。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陳烙銘出生於陶瓷世家,從小在「泥巴堆」里長大,是家中第四代傳人。陳烙銘高中畢業後,來到景德鎮雕塑瓷廠做陶瓷,一干就是39年。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雕塑瓷工序複雜,被稱為陶瓷藝術的「重工業」。陳烙銘不僅能獨立完成從制模、成型、燒煉到色釉、裝飾等整套工藝,深受家庭熏陶的他陶瓷雕刻、堆雕技藝純熟,後又拜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遠長,繼續錘鍊打磨。陳烙銘創作的《五子登科》《夢》《年輪》《鄉土》《達摩》等作品,多次榮獲全國、省市陶瓷大獎賽金、銀、銅等獎項。

「2024法國巴黎大皇宮國際藝術沙龍——中法建交60周年·中國藝術家邀請展」將於2月13日在巴黎開幕,15位中國藝術家受邀參展,林朗明是其中之一。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1988年出生的林朗明博士畢業於中國藝術研究院,現任景德鎮陶瓷大學教師。林朗明的藝術創作深入探討個體與世界的聯繫,挑戰陶瓷藝術的界限,同時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文化。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他的作品涵蓋了繪畫、雕塑、裝置,展現了哲學思考和美學價值,體現了當代藝術特色。他的作品曾入選全球三大陶瓷藝術展、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榮獲中國收藏十大陶瓷藝術名品金獎、首屆中國當代陶瓷藝術設計大展銀獎、第二屆中國當代陶瓷設計大展銅獎等。同時,林朗明曾多次受邀參與國際交流,作品參加了海內外眾多展覽。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在今晚的《中國禮·陶瓷季》節目中,中國禮工坊將接受義烏市雞鳴山社區代表的委託,定製一份瓷禮,贈送給浙江義烏伊朗商會會長哈米,陳烙銘和林朗明共同選擇了該任務。

哈米來自伊朗,是浙江義烏伊朗商會會長。哈米在浙江義烏做調解工作10餘年,被稱為「國際老娘舅」。義烏被稱為「世界小商品之都」,有210萬種商品發往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吸引了近萬名外籍人士常駐於此。哈米所在的義烏市江東街道雞鳴山社區有「聯合國社區」之稱,居住著來自74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0位外籍人士。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哈米起初從事調解工作是因為有語言優勢,他會漢語、英語、波斯語、土耳其語、日語、西班牙語6種語言,能「打破」不少因語言不通產生的溝通屏障。已在中國生活了近20年的哈米,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是個外國人。「就算是外國人,也不是外人,就算我國籍不是中國的,我也覺得我們都是一家人,這個感覺讓我越來越愛中國。」哈米說。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陳烙銘祖孫三代齊上陣,為製作這件中國禮出謀劃策。陳烙銘決定從「一帶一路」與「和諧」兩個主題出發,以如意為器型,賦予作品吉祥美好的寓意。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林朗明邀請韓國藝術家好友共同討論創意,站在外國人的角度來幫忙破題。他選擇了象徵和合之美的荷花為主元素,採用純手工捏雕的技藝,藝術性地將荷花與伊朗的地毯文化結合。

傳統藝術的潮流化表達,陶瓷原來可以這麼「野」 - 天天要聞

兩位藝術家創作風格截然不同,誰的作品能入選中國禮?江西衛視今晚9:15《中國禮·陶瓷季》敬請期待。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好消息!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行動 - 天天要聞

好消息!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行動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2025高考已進入倒計時,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以新技術、全設備和王牌專家團隊助力近視學子圓夢高考,以健康且清晰的視力迎接大學生活。今年的暑期摘鏡總動員,該醫院為高考生、大學生等近視朋友提供「專屬摘鏡政策」,並設置了「高考生綠色就診通道」,通過詳盡的術前檢查...
胎動異常12小時!二一五醫院產科30分鐘「搶」出寶寶! - 天天要聞

胎動異常12小時!二一五醫院產科30分鐘「搶」出寶寶!

當孕28周的媽媽以為寶寶「只是累了」,卻不知一場危機正在子宮內悄然上演——從胎動減慢到緊急剖宮產,從臍帶嚴重扭轉瀕臨壞死到950g早產男嬰重獲新生,一場與死神搶奪生命的極速救援在二一五醫院產科緊急展開……從忽視到搶救的生死24小時「前一晚感覺胎動幾乎消失,想著第二天再說……」剛剛孕滿28周的趙女士,前一天晚上...
明天農曆四月十七!3樣家常美食記得做,1件暖心事兒,全家齊動手 - 天天要聞

明天農曆四月十七!3樣家常美食記得做,1件暖心事兒,全家齊動手

親愛的寶子們!大家好,我是開心!農曆的日子總是帶著獨特的韻味,明天就是農曆四月十七了。在民間傳統里,這一天和祈福家庭、子嗣有著緊密的聯繫。雖然不同地方的習俗細節有些不一樣,但核心都圍繞著 "吃三樣,做一事" 的美好寓意。這些傳統就像一條溫暖的紐帶,連接著過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