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喂葯,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2023年12月13日17:46:09 育兒 1473
給孩子喂葯,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 天天要聞

當前正值寒冷冬季,全國各地呼吸道疾病高發,兒童成為主要對象。兒童尤其是3歲以下的幼兒,往往不配合家長喂葯,有的不張嘴,有的直接吐掉,為此,很多家長不知道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給孩子喂葯,這些方法是錯的

×

錯誤1:捏住鼻子強行喂葯和灌藥

有的孩子吃藥時不肯張嘴,家長只好捏住孩子的鼻子強行灌藥。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捏住孩子鼻子強行喂葯的時候,孩子會出現哭鬧和掙扎,容易把藥物嗆入呼吸道,極有可能會引起窒息。而且這種粗暴的喂藥方式,也會使孩子越來越抗拒吃藥。除了強行灌藥,還有些家長會使用注射器或喂葯器,裝好葯直接強行塞進孩子嘴裡,快速推入藥物,會使孩子出現乾嘔、嗆咳、呼吸道堵塞,甚至發生窒息。

×

錯誤2:把葯混在飲品或零食里

把葯裝在飲品或零食里,從外包裝上來騙孩子吃藥。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為用飲料、零食包裝等來偽裝藥品,並對孩子說這是好吃的而不是葯,這樣會給孩子造成錯覺,分不清什麼是食物,什麼是葯,會出現亂吃的情況,無疑加大發生意外的風險。

另外,有些食物不能與葯同服,輕者影響藥效,嚴重者會導致不良反應。比如混著果汁吃可能影響藥效;抗生素與牛奶同服,牛奶會降低某些抗生素活性;保護消化道黏膜、促進胃動力、抑制胃酸的藥物等,如果與食物一起服用無法達到良好藥效。

×

錯誤3:各種嚇唬逼騙喂葯

軟的不行來硬的,各種哄都不吃,那隻能嚇唬了。家長通常會對孩子說:不吃藥小心會被警察叔叔帶走、不吃藥會被醫生打針、不吃藥會被大灰狼叼走、不吃藥肚子里會長小蟲子等。這些嚇唬的方法對某些孩子可能管用,但有些孩子不吃這一套,而且這種說謊的方式容易被孩子學到。久而久之,家長也會慢慢失去孩子的信任,而且也容易導致孩子形成「不信守承諾」的習慣。

×

錯誤4:讓孩子躺著吃藥

很多家長給孩子喂葯時,都會讓孩子平躺在床上或沙發上,這樣很容易嗆到氣管里,造成嗆咳或窒息,還容易讓藥物滯留在食管里,影響治療效果。正確的姿勢是採取坐姿,盡量抱著孩子或者讓孩子坐著時候喂葯。

×

錯誤5:任何藥物都用開水沖泡

無論給孩子喂哪種葯,有的家長都喜歡用開水沖泡,其實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因為有些藥物遇到高溫容易發生變化而影響藥效,如抗生素類、益生菌類等藥物都需要用涼水或溫水沖泡後再餵給孩子。

×

錯誤6:隨意增減藥量

孩子一生病,家長就焦急萬分,為了使孩子早日康復,擅自加大用藥劑量,這種做法是錯的。用藥劑量大,其毒副作用自然就會大,嚴重的會導致急性或蓄積性藥物中毒。如果家長經常隨意增減藥量,會使孩子的機體產生耐藥性和不良反應,治療難度會更大。因此,給孩子吃藥前,家長要仔細檢查藥盒上的名稱、日期及用量,看清楚是飯前還是飯後吃,以及吃藥的時間間隔等。

給孩子喂葯,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 天天要聞

試試這五招,讓孩子配合吃藥

1.選擇口感好的藥物

家長在選用劑型時,可以選擇適合寶寶服用的果味劑型藥物,其口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2.正確使用喂葯工具

滴管:一般用於嚴控用量或用量很小的液體藥物,對於1歲以內的小嬰兒,使用小滴管喂葯最為合適。

喂葯器:適用於2~3歲寶寶使用,有奶嘴式、針筒式、滴管式幾種可選。其優點是不易滴漏、不易傷害口腔、用量可控。當孩子不配合吃藥時,可以使用塑料注射針筒,記得一定要去掉針筒的針頭。

3.選擇正確喂葯姿勢

孩子吃藥時要採取坐位或半坐位的姿勢,家長輕輕把住孩子的四肢,固定住頭部。一是不容易造成藥物灑漏,二是孩子不容易發生嗆咳。

4.根據劑型調整喂葯策略

家長可以給孩子選擇顆粒劑、滴劑、混懸液、分散片等藥物劑型。其中,服用顆粒劑、分散片時,盡量不要放太多水,以免增加服藥壓力。

如果藥物是片劑,並且與水溶解後服用不影響藥效也不增加毒性,可以先將藥片碾成粉末,用溫開水溶化後,再製成液體劑餵給孩子吃。喂法很簡單,先把孩子的頭抬高,讓臉側偏,然後用勺伸到舌根處,輕輕壓住舌根促使孩子產生吞咽動作,聽到咕咚一聲,確認孩子把葯吞下後,迅速把勺子拿出來。

5.採取服藥獎勵機制

對於3歲以上的孩子,當孩子順利喝完葯後,要及時給孩子一點獎勵,可以給孩子吃一小塊糖,有助於掩蓋藥物的味道,也可以給孩子拿一個玩具。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語言上的表揚,可以豎起大拇指對孩子說「寶寶真棒」「寶寶最乖了」,從而減少孩子對服藥的排斥。

給孩子喂葯,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 天天要聞

文:應急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劉麗利

整理:莫鵬

編輯:劉洋 管仲瑤

校對:楊真宇

審核:徐秉楠 王樂民

給孩子喂葯,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 天天要聞給孩子喂葯,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 天天要聞給孩子喂葯,這些錯誤方法要避免!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裡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著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著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著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 天天要聞

解碼商河|苔花向陽開,商河「花香媽媽」用愛澆灌的成長故事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貝藝在商河,「花香媽媽」承載著源源不斷的希望與力量,守護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的成長。苔花雖小,也學牡丹盛開。這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故事,正悄然綻放出春天最美的模樣。以愛之名的旅程陽光透過窗戶,在木質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