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寶寶睡覺不僅要蓋被子,還得穿個睡袋,可每到半夜睡著時,寶寶的被子總是被踢開,露出小腳丫,老母親不得不時不時的看一下。
其實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寶寶露出腳丫是身體在幫助自己更快入睡,當身體需要散發熱量時,小腳丫可是個降溫的理想工具。
因為腳底沒有毛髮,熱量會更容易散發,腳部的血管結構就像一個閘口,當血管擴張時,閘口就會打開,血液流動加快,散熱也會更快。
有研究表明:當手和腳部血管擴張,以及由此產生的熱量損失,促進了睡眠的快速開始。當身體核心溫度下降,會使人感到睏倦,人也會更加容易入睡。
幼兒由於新陳代謝相對更快,產熱更多,也就更需要把腳丫露出來,幫助身體更快降溫。在身體溫度變化最快,散熱最多的時候,睡眠往往就發生了。
但為什麼睡著後體溫下降,反而會踢被子呢?
人體在入睡後新陳代謝減慢,身體的產熱降低,核心體溫會持續下降1-2度,一直到睡醒前2小時再升高。
而下丘腦可以說是溫度的調節開關,當寶寶溫度過高時,下丘腦會接收到這個信息,並控制身體做出反應,自動將身體溫度保持在36-38度之間。
所以寶寶踢開被子時,其實是身體在自我調節溫度,並不會冷,反而寶寶睡覺時把腳丫露在外面會睡得更好。
如果你想知道寶寶冷不冷的話可以摸一摸胸口或者後背,摸上去是溫溫的,那就說明溫度剛好,如果已經出汗,那就要減少衣物了,如果發涼那穿點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