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唯一!恭喜邊點旺久

2023年11月05日14:12:14 育兒 6783

11月1日,2023年戲曲百戲(崑山)盛典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崑山•崑曲博物館舉行,閉幕式上揭曉了「2023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入選名單」「新時代中國戲劇(生行/旦行)中青年英才」「新時代中國戲劇(生行/旦行)領軍人才」及「優秀組織獎」。西藏自治區藏劇團邊點旺久被授予「新時代中國戲劇(生行)領軍人才」榮譽稱號。

西藏唯一!恭喜邊點旺久 - 天天要聞

自2018年起,戲曲百戲(崑山)盛典已連續在崑山成功舉辦多年,現已成為全國戲曲傳承保護髮展的重要活動平台和鮮明文化標識。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先後有《文成公主》《卓娃桑姆》《朗薩雯波》《甲魯溫巴》《金色家園》等與全國眾多戲曲劇種共赴百戲(崑山)盛典,並通過這方舞台,向全國觀眾宣傳西藏戲曲,傳播西藏文化。

此次邊點旺久憑藉傳統藏戲《甲魯溫巴》和現代藏戲《金色家園》選段參評,成績卓著,被授予「新時代中國戲劇(生行)領軍人才」榮譽,這不僅是對演員個人藝術成就的認可,也是對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和藏戲藝術的鼓勵與支持,其示範性、引領性必將對藏戲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進作用。

西藏唯一!恭喜邊點旺久 - 天天要聞

邊點旺久師從覺木隆派,嗓音高亢明亮、底氣飽滿、韻味醇厚、收放自如、表演細緻入微、唱念俱佳。他熱愛本民族戲曲事業,在藝術實踐中注重吸收、繼承和發揚藏族傳統戲曲藝術的精髓,並有著獨特的創新和發展,尤其在藏戲表演、唱腔、念白以及囊瑪堆諧、卡爾魯等演唱方面更是獨樹一幟,是廣大藏族群眾最為喜歡的藏戲藝術家之一。

從藝30餘年以來,邊點旺久主演了《文成公主》《朗薩雯波》《白瑪雯巴》《卓娃桑姆》《蘇吉尼瑪》《諾桑王子》、大型樂舞《珠穆朗瑪》《阿吉拉姆》、新編藏戲《金色家園》《朵雄的春天》《六弦情緣》《最美格桑花》等多部大型劇目和不同人物唱腔、藏戲歌舞、小品、折子戲、戲歌、嘎爾魯、朗瑪堆諧、藏戲音樂會等一百餘部優秀作品。

來源:西藏日報微信公眾號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 天天要聞

一個母親最大的貢獻,是自己的鬆弛感

莫言曾在採訪中說過,母親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時家裡窮得揭不開鍋,母親卻總能在縫補衣服時哼著小曲兒,在田埂上種菜時講著故事。這種骨子裡的鬆弛感,讓他貧瘠的童年長出了一片綠洲。
我竟然這麼自私 - 天天要聞

我竟然這麼自私

五一回爸爸那裡,忘記說什麼話題了,我說我還有幾年就退休了,爸爸說,這麼快啊!在爸爸眼裡,我還是那個不懂事的小傻妞一樣。後來爸爸說,退休了,可以來給我做飯。我這時候才心裡驚了一下樣,這個想法我怎麼從來沒有。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 天天要聞

分別32年和26年後,他們終於在母親節前喊出那聲「媽媽」!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攝影報道張新(左二)與劉玲玲(右一)與母親相認5月10日下午,四川省綿陽市公安局刑偵支隊會議室內,一場跨越數十年的重逢正在上演。河南人張新(化名)和內蒙古人劉玲玲,兩個素不相識卻命運相似的人,在這一天,終於見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32年、26年——漫長的等待,在這一刻化作淚水與擁抱...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 天天要聞

「媽媽,我錯了」孩子犯錯後,高情商的你,一定會做這3件事

一位寶媽,分享了這樣一件事:兒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突然,她聽到一陣哭。跑過去一看,發現是兒子推了別人,那個小朋友正倒在地上哇哇哭。她正想發火,兒子已經先開口說:「媽媽,他一直弄不好,我一著急,就推了他。對不起,我不該這樣做的。」那一瞬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 天天要聞

家風是家庭穩固的防火牆,家庭有三個坑千萬別踩。

曾經有位網友問財經作家吳曉波,現在錢越來越難賺,普通人該投資什麼行業最穩賺不賠。吳曉波想了想然後回答道,我投資家庭的未來才是最划算的。其實仔細思考我覺得他說得對,家庭經營好了,就是最大的資產,能扛住很多風險。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 天天要聞

女子逃離賭博「丈夫」與4歲女兒分離27年,團聚當天女兒淚目:從小最怕讓人知道沒媽媽丨紅星尋人

內蒙古女子玲玲的童年記憶中,父親總是和賭博聯繫在一起,母親則停留在「離家出走」4個字上。今年31歲的她,已是兩個孩子的媽媽,而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媽媽。四川眉山51歲的王群(化名),27年來,也一直想念著被攔下的女兒。32年前,年僅19歲的她到內蒙古打工時與當地一男子「結婚」(未辦理結婚證),次年生下了女兒玲玲。...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 天天要聞

媽媽別當「免費保姆」!狠心拒絕才是對孩子和自己負責

很多媽媽在養孩子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把自己活成了24小時待命的「保姆」。每天圍著孩子的衣食住行打轉,從早忙到晚,犧牲了自己的時間和愛好,甚至為了滿足孩子的要求一再妥協。可結果往往讓人寒心,孩子不僅不懂得感恩,還把媽媽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