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宅家」和「常去浪」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將存在3個明顯差距

2023年05月09日19:33:28 育兒 1269

朋友家的孩子,在上了幼兒園之後,被老師反饋,孩子不愛和其他小朋友玩,也不喜歡戶外運動。朋友也終於察覺出孩子有些問題,於是帶去醫院檢查,醫生說:疑似自閉症

其實,孩子的「自閉」是怎麼來的呢?就是宅在家,宅出來的。

朋友和老婆,一個在醫院工作,一個在金融公司,兩個人賺錢多,也忙得不行。於是帶孩子的任務,便交給了老人。

只是,老人腿腳不好,精力也不夠,也就只能管孩子的溫飽,孩子3歲之前,基本上就宅在家裡。

朋友夫妻二人周末的時間,要麼用來睡覺,要麼覺得太冷太熱,要麼覺得帶娃出去太累,也都宅在家居多。

「愛宅家」和「常去浪」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將存在3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他們也是萬萬沒想到,居然將兒子給「宅」自閉了。

為了兒子儘快恢復,妻子不得已辭職,即便兒子不樂意,也想著辦法帶娃出去浪。現在兒子幼兒園大班了,稍微好些了,也願意和同學搭幾句話,但依舊不喜歡戶外,就喜歡「宅」。

太忙、精力不夠、太曬、要帶太多東西、大人受罪、孩子受罪等等,不帶孩子出門,真的是有太多理由了!

但是,希望看到下面這3個差距之後,家長們能夠改變想法,多帶孩子出門去浪吧!

「愛宅家」和「常去浪」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將存在3個明顯差距

差距一:大腦發育、認知差距

運動改造大腦,而孩子只有到了戶外,才能真正動起來!

著名的腦科學家大衛·伊格曼曾指出:大腦中的神經元,並非是無限量供應的,它會隨著孩子的成長,神經元連接而成的突觸,就在一直被修剪。而這些修剪,是根據外界環境的刺激來進行的。

「愛宅家」和「常去浪」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將存在3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孩子出去浪的時候,身體動得更多,眼睛看得更多,大腦受到的「刺激」,和一直宅在家的孩子相比,大腦發育、認知差距,也就拉開了。

學齡前兒童運動指南》中指出:學齡前兒童,全天各類身體活動時間累計,要達到3小時以上,其中,至少要有2小時的戶外運動。

孩子,其實都是好動的。

在大腦與運動關係中,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約翰瑞迪教授,在《運動改造大腦》這本書中就指出,運動可以提升壓力閾值,從而提高抗壓能力。

也就是說,經常「出去浪」的孩子,其實能夠緩解身心疲憊,這對大腦發育有很大的好處。

並且,出去玩,無論是戶外還是旅行,大腦,都是很忙的。而且大腦每天消耗的能量,能夠佔到身體全部的20%。

就比如說,爬山。

「愛宅家」和「常去浪」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將存在3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爬山的過程,山路陡峭,眼睛需要無時無刻不盯著地面、周圍的環境,需要計算落腳點、每步的跨度等,這些,都需要大腦進行計算;

爬山的時候,呼吸、心跳、血液循環、分泌系統等,都在自動運轉,而這些運轉的「主控制者」,就是大腦。

所以,家長一定要多帶孩子出去浪,去不同的地方浪!讓孩子多多感受這萬千世界!

出去浪的目的與意義,並不在於孩子是否還會記得曾經看過的風景,而是在於激活、重塑大腦,讓孩子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變得更聰明、靈活。

差距二:見識、格局差距

小男孩辛巴,從小就跟著父母滿世界的玩兒。

1歲半的時候,就去新疆的額爾齊斯河,看了天鵝、駱駝;

去過亞馬遜森林,跟著當地的居民釣食人魚吃;

在父親的不斷鼓勵下,小小的他,便登上了哈巴雪山,高達5396m……

「愛宅家」和「常去浪」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將存在3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別的孩子,還在幼兒園裡學習,他已經走遍了大江南北,但他學習的東西,絲毫都不比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少,畢竟,他的學習對象,是大自然,是各國的小夥伴,是爬山越野,是數不清的戶外體育課等等。

你以為,出去旅遊,就是看看小花,看看小草?

並不是,孩子看到的是世界,是見識,是格局。因為,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課堂。

辛巴從小的各種旅行經歷,也讓他擁有了開闊的心境,超強的適應能力,以及堅韌的品格。所以,他從小就有了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名攝影師。

宅在家的孩子,他所看到的最多只是書。

而除去浪的孩子,他看到的,確實真實的場景,這樣是所謂的「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去有意義的地方旅行,對孩子來說,是最好的教育!

「愛宅家」和「常去浪」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將存在3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在這個過程中,所見、所識,會逐漸影響孩子的見識與格局!這對一個孩子來說,才是未來決定自己成就與高度的因素!

差距三:情商、社會交際能力差距

兒童心理治療師瑪格特博士曾經說過:豐富的環境,為孩子提供了新奇的經歷,這能讓孩子增強社交、體能、認知、感官互動這些方面的能力。

畢竟,在出去浪的過程中,孩子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看到很多美好或醜陋的真實,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情商、社交能力,會不自覺地得到提升,孩子也會越來越自信。

「愛宅家」和「常去浪」的孩子,長大後,人生將存在3個明顯差距 - 天天要聞

相反,那些一直宅在家的孩子,他們的環境太過單一,無法獲得一個多面的社交環境,所以不利於孩子情商、社交能力的發展。

而孩子未來進入社會,想要獲得更高的社會認同、職業發展,這兩個能力,都是至關重要的!

宅在家裡,宅不出自信,宅不出情商與社會交際能力。

寫在文末:

總的來說,不要總是帶孩子宅在家,多帶孩子出去走一走。

人生的路,有很長,家,是起點是終點,卻不能成為「路途」。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突發訃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僅57歲...她用優秀作品滋養孩子心靈 - 天天要聞

突發訃告!周晴在上海去世,年僅57歲...她用優秀作品滋養孩子心靈

上海市作家協會5月5日發布訃告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出版人、編審周晴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2日在上海市中山醫院病逝享年57周歲據介紹,周晴,生於1968年3月,中國共產黨黨員,少年兒童出版社原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理事,原上海作家協會兒委會副主任,上海市青年文聯理事,第九屆全國作代會代表...
七言詩 父母之春愛應有度 - 天天要聞

七言詩 父母之春愛應有度

莫讓子女成全部生命意義自尋路關懷過度是束縛↗放手方能展宏圖別把一切托孩孺自我價值莫荒蕪子女未來需自主適度空間心不孤父母之愛應有度過猶不及終添苦給予自由和鼓舞兒女飛翔展鴻鵠莫在愛中迷雙目自身夢想也追逐孩子終會尋歸屬父母生活應豐富父母應當心有數
孩子社交受傷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納」替代「糾正」 - 天天要聞

孩子社交受傷的根源:父母如何用「接納」替代「糾正」

在孩子的人際交往中,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矛盾:父母拚命推動社交,孩子卻在社交中頻頻「受傷」。這些傷害的背後,往往藏著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視的真相——孩子對他人認同的過度渴求,本質是父母認同的缺失。通過多年觀察與實踐,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重新理解
剛剛確認,馬上影響杭州!明天避開這個時間段! - 天天要聞

剛剛確認,馬上影響杭州!明天避開這個時間段!

明天就是假期最後一天了今天夜裡開始,雨水將會影響杭州明天雨量逐漸變大,下午才會轉陰攝影:江志清今夜起,杭州有陣雨或雷雨天氣明天下午起雨止轉陰受到西南暖濕氣流和切變系統的影響,今天夜裡自南而北轉為陰有陣雨或雷雨天氣,雷雨時局部可伴有短時暴雨、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後半夜到明天上午雨水增強,有中陣雨或雷...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 天天要聞

一個家裡,兒女沒出息,父母大多有這5個「窮習慣」

#頭條創作挑戰賽#孩子們的心很柔弱,可以被扭曲成任何樣子,而一旦扭曲變硬,就很難復原。——村上春樹,《讀者》2021年第08期前兩天,和表妹通電話,心裡很不是滋味。三年前,她大學畢業,我二姨兩口子,也就是她父母,為了面子讓她去考編。
「五四」暖心活動~「銀齡」+「三支一扶」兩大熱點IP集合! - 天天要聞

「五四」暖心活動~「銀齡」+「三支一扶」兩大熱點IP集合!

2025年是五四運動106周年,為弘揚「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促進代際交流,增強社會責任感,近日,夏陽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內開展了一場「傳承五四精神,巧手築夢為老服務」的主題活動。2024屆青浦區「三支一扶」大學生志願者們積极參与,同長者們共度了一段充滿歡聲笑語的午後時光。一場別開生面的「五四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