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都出現心理問題呢?

2023年04月28日23:35:01 育兒 1207

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都出現心理問題呢? - 天天要聞

學會讓孩子認識這個社會、世界。

可以從小就帶孩子去各種各樣的地方、見各種各樣的人,讓他開闊自己的眼界,做事情的時候把孩子帶在身邊,讓他看著大人做事情,帶她了解這個世界,慢慢教導他道理。

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都出現心理問題呢? - 天天要聞

在她犯錯的時候停止指責她。

要知道,「人無完人」,這個世界不可能沒有人不犯錯,何況是在成長路上的小孩子呢?

請大人可以耐心地去呵護她們的弱小的心靈,因為小孩子的世界很乾凈、很純粹、美好。

大家都知道,我們在交朋友的時候都會先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這個我們也可以用到親子關係上。

很多思想比較古板的父母被自己上一個時代的父母影響很深,甚至會覺得「給孩留下嚴肅的形象,孩子才會聽話,長大就會越來越懂事。」

然而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在我小的時候,犯錯了事情,會因為害怕被指責而撒謊。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如果一個大人在面對小孩子犯錯時,過度的去指責這個小孩子,甚至是打他、辱罵他,而不是去關注事情本身。

那麼這個小孩子並不會記住不犯錯誤,而是會因為害怕被指責而撒謊,而「撒謊」這個缺點,就可以從家長這種沒有「人情味」的教育方式而引出一個新的缺點,但是這樣的家長往往不自知。

而且如果家長過度於批評這個孩子本身就是非常錯誤的行為,因為這個世界沒有人不會犯錯誤。

你過度於批評一個人,就是否定一個人、不允許這個人犯錯誤,由此這個小孩子長大後做什麼事情都是唯唯諾諾。

生怕自己做錯什麼事情,會害怕被批評做事情會小心翼翼,一點錯誤都不敢犯,這樣的小孩子往往不會和自己的父母交心,假設父母的形象就這樣形成在小孩子心中。

那麼這個小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往往有任何事情都不會想要找自己的父母交談尋求父母的幫助,甚至是心理上自動放棄尋求父母的幫助。

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都出現心理問題呢? - 天天要聞

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根本不會認為父母是自己可以交心的人,並且不願意和父母交心的人,往往也不會想要和任何人交心。

不把孩子當朋友的家長、習慣用打壓式的家長容易把孩子培養成「討好型人格。」

因為打壓式的教育會讓一個人很自卑,從內心深處就會否定自己的一切,這樣的小孩子看起來非常老實聽話懂事。

實際上卻是高度敏感,不自信而且懦弱的性格,因為他們也認為自己是一個很失敗的人,這樣的人做事情也很容易放棄,做什麼事情都會半途而廢,因為他們習慣了自己被否定的感覺,在內心深處也認為自己是個失敗者,這往往都是父母一手培養成的。

他們在交朋友和談戀愛的時候,處處都會為對方著想,甚至會把自己放在最低最卑微的位置。

這樣的行為,在人性里,最容易觸發人類最醜陋的一面,因為誰看到這樣「卑微的人」,誰不想狠狠的踩一腳呢?因為這樣的人往往不懂的如何建立正確的關係。

他們已經被父母培養成了一個之會卑微地討好別人的人,他們在友誼裡面得不到真摯的友誼,會被他人欺凌,在愛情裡面,軟弱好欺負,他們認為「討好」別人就像「討好父母一樣」,別人就會喜歡自己,這才是最可悲的。

這樣的人要在多少關係裡面,受了多少次傷害,心靈要破碎多少次,才會幡然醒悟,原來人與人之間「是要平等相處,利益交換。」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付出,就可以換來長久的關係,這個道理,他們需要付出很多的代價才會懂,而這個道理,必須早撕碎他的父母給他形成的「世界觀」。

在同齡人都已經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他們卻因為被父母培養出來的「討好型人格」讓自己「粉身碎骨」,像是形成的骨頭被狠狠打碎,然後重新長出來,其中的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這樣的孩子不懂的愛自己。

其實大家在教育小孩子的時候,都會告訴他「你要大方,你要善良,你要聽話,懂事」,尤其是女孩子如果這樣子教育她,她不會學會愛自己的。

她的世界從小就會忽略自己的感受,不懂的拒絕他人,一旦拒絕了他人,內心就會開始愧疚。

甚至有些女孩子一輩子也不學不會拒絕,我們應該從小教育孩子,什麼是「利益」,什麼是屬於你自己的「權益」和「利益」,而不是做一個軟柿子,任人拿捏、任人欺負,毫無底線的人,這樣子她永遠也不會懂如何愛自己,因為這個社會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利益而爭取而努力,把一個小孩子教的太善良,對他是一種巨大的傷害。

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都出現心理問題呢? - 天天要聞

讓孩子學會做選擇。

如果一個家長,一味的幫孩子把所有的選擇都做好了,這是剝奪了他學習如何選擇的能力,這個能力對於一個成年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不能培養出這個能力,那麼一個人就會特別沒有主見,特別隨波逐流,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想後果。

大家都知道一個大人肯定比小孩子懂得多,而做習慣性幫孩子做出很多選擇,那麼這個孩子長大是不會做選擇的,很多的人生大事,都不可能別人幫自己做決定,所以不培養出孩子的這個能力,是孩子一生的遺憾。

「選擇做一件事情,讓孩子自己做決定,讓孩子承擔這個事情的後果,讓孩子去思考如何做正確的選擇。」

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幫他決定。」

同時這也是剝奪了一個培養小孩子「自主思考」的能力,在青春期路上,倘若父母不能時時注意,那麼這個小孩,必定被人帶歪,走上一條歪路,到時候父母再來解決這個事情,已經非常麻煩了,因為很多東西必須是從小培養。

最可怕的一點是,孩子會形成嚴重的「依賴父母性格」,他們會不懂的自強自立,會非常的脆弱,在成長的路上也接受不了一點打擊,人生中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都會讓他們脆弱的心理抗受不住。

悲哀的父母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

其實這個也同時剝奪了孩子學會做事情的能力,父母事事都幫自己做好,孩子會什麼也不懂得做,甚至形成懶惰的性格,這也是父母一手培養出來的。

小孩子也是會有情緒和壓力的

很多人都覺得小孩子懂什麼呢?其實大人都會有情緒,會有想要發泄的時候,小孩子有了情緒,人們就會非常奇怪,家長應該學會耐心開導孩子的情緒,學會讓孩子釋放壓力和排解情緒,學會傾聽孩子的內心需求,因為孩子也是人,學會把孩子當朋友,你會發現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都出現心理問題呢? - 天天要聞

總結

或許是父母都太過於忙,沒空關注孩子的心理,現在許許多多的青少年,都出現了很多的心理問題,這也是因為父母的不重視引起的,甚至很多父母覺得小孩子為什麼會有心理問題,其實人是環境的產物,每一個時代的人都不一樣,不應該拿上一代的思想去對待新一代的孩子,教育之路是艱辛,但是父母請不要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為什麼現在的青少年都出現心理問題呢? - 天天要聞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吳艷妮罕見曬兒時照片,祝媽媽母親節快樂,稱從不會焦慮和自卑 - 天天要聞

吳艷妮罕見曬兒時照片,祝媽媽母親節快樂,稱從不會焦慮和自卑

5月11日,女子100米欄運動員吳艷妮發布多張與母親熊艷的合影,並祝福其母親節快樂。吳艷妮寫道:「我從不會焦慮和自卑,因為她知道她的孩子很健康,所以我真如她所想的那樣,在美麗的世界艷陽高照,謝謝你成為我的媽媽,熊艷,祝你母親節快樂,祝每一位媽媽母親節快樂。」此外,吳艷妮還罕見曬出了自己的童年照,當時的她被...
母親節,松江這群爸爸們走進訓練營解鎖父育陪伴 - 天天要聞

母親節,松江這群爸爸們走進訓練營解鎖父育陪伴

親子關係中父親的陪伴不是母親角色的「替補」,而是提供獨特的養育維度。5月11日,洞涇鎮的二十多個爸爸帶著自家孩子一起走進由松江區同於道體育管理中心主辦的「父育生態訓練營」,在高智爾球等運動項目中默契配合,在協作對抗中增進情感連接,自覺承擔起小家庭的父育陪伴,為媽媽們分擔育兒重擔。早上8時半,孩子們在爸爸...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 天天要聞

母親成為育兒焦慮的終端?一位人類學者的觀察

在關於教育問題的媒體報道中,家長常常以負面形象出現,尤其是母親。她們是有問題的大人,焦慮、偏執、嘮叨甚至瘋狂,以愛為名控制孩子,唯分數論。但是對人類學者關宜馨來說,母親和孩子一樣痛苦。他們只是先於不諳世事的孩子看到了未來就業與快樂童年之間難以兼容的社會現實,在這種悖謬中苦苦掙扎。每一位母親的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