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2023年02月10日19:26:03 育兒 1201

文|菁媽

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 天天要聞

01

閨蜜群琴琴的女兒晨晨小朋友最近上幼兒園了,平時經常在群裡面聊各種理財,八卦,美容,美食的琴琴這段時間畫風大變,經常會唉聲嘆氣地聊起他們家晨晨小朋友。

晨晨小朋友今天早上又不願去上學,她爸爸去上班的時候,哭著喊著拖著她爸爸的褲子說:我要跟爸爸去上班,不去上幼兒園。

送晨晨小朋友去上幼兒園的時候,小朋友在幼兒園的門口哭得聲嘶力竭,閨蜜琴琴差點都把孩子給抱回來了,後來老師把孩子抱進去就跟琴琴擺擺手,讓她趕緊回去,不要讓孩子再看到了。

中午的時候老師拍孩子吃飯睡覺的視頻,琴琴發現孩子雖然有跟著老師一起吃飯睡覺,但是神情是哀怨的,也是悶悶不樂的。

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 天天要聞

02

後來幼兒園的老師就跟琴琴聊天問道:孩子小的時候是你們帶還是老人家帶?

琴琴說之前孩子都是老人家帶,前段時間老人家還把孩子帶回了老家住了大半年,而琴琴自己回老家的時候就發現了孩子跟老人之間相處出現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因為爺爺和奶奶之間相處的不是很好,奶奶每天任勞任怨的幹活,而爺爺不幹活還指手畫腳 地指揮奶奶,奶奶身體又不太好,所以在爺爺那裡受的氣沒有辦法還回去,就會把氣撒在 晨晨身上。

有時候晨晨不聽話的時候,奶奶就會說:不要在這裡,滾回你的深圳,我不是你奶奶,你去找你爸爸媽媽!

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 天天要聞

琴琴就發現孩子回老家半年變得膽小了很多,所以趕緊把孩子帶回來深圳,而琴琴自己又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完全放孩子在家一整天,她不一定帶得了,只能把孩子送到幼兒園。

老師聊天的時候還跟琴琴分析了:什麼樣的家庭養育出來的孩子到幼兒園適應快,不容易哭?

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 天天要聞

資深的幼兒園老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於4種家庭

第1種:母乳餵養到孩子兩歲自然離乳的孩子

孩子在出生剪掉臍帶是跟媽媽的第1次分離,而孩子在分離之後還有母乳能聯繫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還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世界衛生組織,母乳餵養協會都建議媽媽喂母乳,喂到孩子一歲半甚至到兩歲,不僅僅是因為母乳的營養能夠滿足孩子生長發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母乳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能夠讓母子之間有更緊密的聯繫有助於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所以孩子能喝母乳喝到兩歲左右,媽媽在循序漸進自然離乳,孩子順利離乳也能感受到媽媽對自己的愛。

上幼兒園的時候,因為有滿滿的父母給自己的愛,他在陌生的環境更加容易如魚得水。

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 天天要聞

第2種:撫養者無論動作語言都愛孩子的家庭

比如晨晨之所以上幼兒園會哭,最主要是奶奶經常跟她說「不要她了,她不聽話」,所以上幼兒園,她到了陌生的環境,她的內心會自動浮現出這句話。

因為我不聽話,所以被送到幼兒園了,爸爸媽媽不要我了,他內心就會很恐懼,很難去適應幼兒園。

如果撫養人在孩子小的時候會從行動上,語言上都去安撫孩子,了解孩子的情緒。

比如孩子在摔倒的時候緊緊地抱住孩子,撫摸孩子,從動作上讓孩子感受到愛。

在孩子不聽話發泄之後跟孩子說,無論你是怎麼樣的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讓孩子知道無論自己是怎麼樣的,不管聽話不聽話,父母都是愛自己的。

孩子有這樣的底氣,再去到陌生的環境,他才能適應的快不容易哭。

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 天天要聞

第3種:家庭環境和諧的

我們的「小家庭」是爸爸和媽媽,但是很多家庭因為要帶孩子要上班,都會讓老人家一起到小家庭裡面生活。

如果是媽媽跟奶奶之間有矛盾的話,經常發生衝突,爸爸夾在中間很難過,孩子的情緒也會受到影響。

仙仙在群裡面像聊八卦一樣聊起她跟自己婆婆吵架的經歷,說自己跟婆婆吵架的時候,自己僅僅4歲的女兒就開始像小大人一樣拉架:奶奶不要吵了,你去睡覺了,媽媽不要吵了,你去房間看書吧。

孩子之所以能夠做到拉架,是因為他內心惶恐不安

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 天天要聞

第4種:夫妻感情好的

郭晶晶霍啟剛可以說是明星圈裡面的模範夫妻,他們養育了三個孩子,但兩夫妻還經常一起去看電影,兩人一起約會。

霍啟剛了解郭晶晶的飲食習慣,兩人在一起的時候特別的有默契,特別的甜蜜。

資深幼師:上幼兒園適應快不哭的孩子,大多來自這4類家庭 - 天天要聞

而像霍啟剛和郭晶晶這樣夫妻感情好的,養育出來的孩子才更陽光,更健康,對陌生的環境才能適應更強,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上幼兒園適應更快。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媽媽的模樣 - 天天要聞

媽媽的模樣

媽媽,是什麼模樣?是清晨煮粥時鬢角的白霧還是深夜蓋被時垂落的髮絲是風雨里為你撐傘的背影還是鏡前裝扮時燦爛的臉龐過去一年媽媽的故事曾經打動你我她們的模樣你還記得嗎?我們用「AI」繪出了她們的模樣點擊圖片,回顧她們的故事01「天籟」媽媽·丹正和媽媽根藏卓瑪來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茫拉鄉平時以放牧為生偶...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 天天要聞

青年早新聞|「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國青年報「青年早新聞」來了——「青年關注、關注青年」!幾分鐘速覽最新熱點,帶你走近「寶藏學校」、觸達「青春團訊」、學習「榜樣人物」、了解「服務動態」。今天,祝所有的媽媽安康常伴,笑顏永駐圖片由AI輔助生成「媽媽,我愛你。」一句話,孩子邊說邊淚崩 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通辦」新修訂的《婚姻登...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 天天要聞

孩子培訓時受傷,培訓機構:「自甘風險」!法院判了

不少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文體類培訓班,如果孩子上課時受了傷,所在的培訓機構需要擔責嗎?樂樂是一名11歲的花樣滑冰學員,在冰場訓練時她不慎摔倒受傷,造成右股骨幹骨折。培訓機構以「自甘風險」為由,主張免責。什麼是「自甘風險」原則?哪些情形適用於這項原則?法院又會如何判定?11歲女童在培訓機構學花滑摔倒受傷致右...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 天天要聞

母親的淚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銘記

「母親一手抹著自己的淚,一手抹著我的淚;一會兒是這隻手,一會兒是那隻手,反覆交替,上下左右,有點兒心亂手忙,又彷彿是別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淚去堵對方的淚。」——《人間信》似乎孩子的成長總是伴隨著母親的淚水。從一開始孩子出世時的劇痛,到後來蹣跚學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經長大,待到奔向遠方時,母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