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一個瞬間,你非常討厭自己的孩子?
有一位媽媽深夜在網上發出「求救」,她說:
「我雖然是一位媽媽,但我很討厭自己的孩子,有時候孩子和我犯倔時,我都恨不得永遠不要理他。
每次孩子去爺爺奶奶家住的時候,我都希望孩子別回來了,好讓我清凈清凈,我是不是心理有毛病了?」
沒想到的是,這個「求救帖」下面,有很多「同病相憐」的媽媽們評論她們也有過這樣的想法。
一直以來,媽媽給大眾的印象就是這世界上最愛自己孩子的人,也是最為無私偉大的角色,母愛的賦能,讓媽媽的形象變得有愛且正能量,怎麼可能會出現「討厭孩子」的情況呢?
並且,一旦我們的大腦中閃現了「討厭孩子」的念頭,理智就會將陷入「憎恨」的你拉回現實:「不,那是你身上掉下來的肉,十月懷胎的寶貝,你怎麼可以討厭TA?」
於是,你的身體內就會有2個黑白小人,在控制著你的,一會陷入自責,一會陷入討厭,看起來就像是個「精分」,這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困擾了很多媽媽、難以啟齒的內心難題。
討厭孩子,我是不是壞媽媽?
可能是你,也有可能是你身邊的人,有「厭孩情緒」的媽媽其實並不在少數。
我有個閨蜜,現在想想她可能就屬於「厭孩一族」。想起很早之前我們有一次聊天,她說:
「我一直覺得我一定是非常愛孩子的媽媽,當了媽媽之後才發現,我真不是一個好媽媽!」
閨蜜的吐槽語錄
「懷孕的時候,全家人都圍著我團團轉,生完孩子後,又開始圍著孩子團團轉,我也不是生孩子的機器啊,怎麼?我生完孩子任務完成了,就開始冷落我了唄!」
「我家寶寶小時候,我是整宿整宿睡不好覺,頭髮大把掉,情緒也不穩定,有一次夜裡我好不容易睡著了,寶寶就醒了哇哇哭,還拽我頭髮,我當時有些崩潰了,憑什麼總找我一人啊?我就吼了一嗓子,然後孩子爸爸就開始凶我,說孩子還小,你嚷什麼,不就是辛苦一下嗎?我真的當時希望孩子和他全部消失!」
「我還發現自己是個顏控,孩子小的時候,我就想像著等娃長大些,我要給她打扮成小潮娃,唉,誰知道娃現在是長大些了,可是給她奶奶帶的是又土又黑又丑,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帶娃出門。」
看完閨蜜的吐槽語錄,也許你也會產生內心共鳴,而討厭孩子的始末緣由,可能也就漸漸浮現了。
心理專家溫尼科特曾說:「父母對孩子,是愛與恨並存。」
當出現這些情況,就有可能出現「討厭孩子」的心理:
❶ 懷孕和生產中你經歷過痛苦
❷ 孕期和產後的家人對待落差
❸ 你的孩子沒有按照你想像中的樣子發展
❹ 當你因孩子產生情緒時,不被親密同伴理解
❺ 孩子不懂你的付出和辛苦
❻ 家人要求你無條件為孩子付出
身為媽媽,對孩子的情感其實並不可能做到全是正面、純粹的愛;
身為媽媽,對孩子的情感更可能是一種複雜的結合。
有愛——愛TA的可愛、天真、像天使、更像是你生命的延續;
有恨、有嫉妒——恨TA佔據了你的時間、精力、和家人的關愛,還有令你經常情緒失控。
但是,請你相信,這份內心深處的隱秘,不用自責,也不用懷疑自己是不是心理有問題,你需要的只不過是一份自我疏導。
放過自己,才能接納孩子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我們對孩子的複雜情緒來源,還是因為愛。
因為愛,媽媽也會承擔著無法沉重的責任與重擔,一旦壓到喘不過氣、壓到心生埋怨與煩躁,就可能會出現不好的負面心理,所以,解開心結,先得學會放過自己。
1 釋放壓力調整心情
如果媽媽覺得養娃的壓力越來越大,心情越來越沉重,一定要尋找一個釋放壓力的途徑,讓原本一成不變的生活發生一點小小的改變。
重新拾起自己的愛好,做點能讓自己心情舒暢的事情。找朋友談一談心,一起商議一個解決的辦法等等。
2 調整自己的育兒方法
孩子的成長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成長的過程中寶寶也一定會發生變化,媽媽要學會接受這種變化,同時不斷調整自己的育兒方法。
如果娃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在溝通中更加了解ta,也讓你們互相增進親子情感。
3 家有老人帶娃,抓大放小
帶孩子不是一個小工程,也不可能事無巨細的實行標準流水線作業模式,無論是老人還是父母都有自己的帶娃方式,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四海皆準的育兒標準。
所以當看到老人帶娃的一些不如意之處,先問問自己這件事是原則性問題嗎?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安全?
如果不是,倒不如試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必要在一些小事情上太過糾結。
如果出現了原則性問題,也不要放棄理智,先別急著和老人爭執,圖口舌之快,而是要雙方坐下來有商有量,討論出解決辦法。
4 不做「女超人」,和隊友合作育兒
現在很流行把媽媽比喻成超人,但是,我想告訴所有的媽媽們,我們從來不是超人,也不要試圖把自己變成超人。
想在職場和家庭生活中收穫幸福感,要學會借力。孩子不是你一個人的,家裡的「豬隊友」要學會「利用」起來,讓老公和你一起參與育兒工作。
不要覺得不是自己親力親為不放心或者感覺老公靠不住,放手讓他來,你也會樂得輕鬆,得到喘息的空間。
5 做60分的媽媽,80分的自己
有一句育兒雞湯:別做100分的媽媽,60分就剛剛好。
雖然60分媽媽好做,但是生活不是擺爛,光做到60分遠遠不夠。不如提高一下標準:60分媽媽+80分自己。
放棄不切實際的完美目標,努力做個足夠好的媽媽,留給自己一點自由,也留給孩子犯錯成長的空間;接受現實的局限,不放棄追求自己的價值,但尋求用更長的時間實現自我。
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先學會愛自己,再去愛孩子、愛家庭。
當然,如果你認為你無法壓倒情緒怪獸的時候,也千萬別忘記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正視心理問題。
最後,願每一位媽媽都能在迷途里看到屬於自己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