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想像總是美好的,不要自責[玫瑰]。誰都會有脾氣,脾氣積壓久了對身體不好,爆發出來是好事。
我以前跟你一樣,從懷孕開始就學習很多育兒知識,跟打了雞血一樣!總覺得長輩們的那套育兒知識過時了,不論是餵養還是衛生,或者是後來的生活習慣等問題,長輩嘴裡的那套和書上說的不一樣,我統統不予採納。
後來發現書本上,育兒專家講的也不見得全對[笑哭]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些偏方還是挺有用的!
至於對孩子發不發脾氣,真的要看每個孩子的個性特徵!
有些孩子你跟他講道理能講得通,他能照做。而有些孩子你講再多道理沒用,聽不進去,但是可能怕打,你揍他一頓讓他長點記性,他下次就不敢了。還有一些孩子自尊心強或是膽子小,大人說話聲音稍微提高些,人家就很自覺聽話。
所以對待不同性格的孩子,得用不同的方法,你要多多觀察,通過實踐找到你家孩子的教育方法,書本可以參考,但是不能照搬。
當你學了很多育兒知識之後,發現專家和專家之間意見也會有分歧[捂臉]這時你怎麼辦?
有專家說孩子要打,父母不要捨不得,馬上又有別的專家跳出來說,孩子不能打,容易心理陰影[呲牙]
類似這種命題很多,你必須有自己的判斷,我覺得對待孩子吧,打一個巴掌再塞顆糖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該講道理時講道理,該打時要打!誰小時候沒被長輩打過罵過呢?
走上社會可沒人慣著我們的孩子。所以,不要太糾結,不要太自責。
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養娃還是粗糙點好[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