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說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2022年10月16日09:31:18 育兒 1611

聽到過很多這樣的話:

「我家孩子越大越笨了,小時候是非常聰明的。」

「怎麼感覺孩子最近反應變慢了,腦子好像也變笨了呢?」

在很多家長眼裡,孩子越來越「笨」了。

其實,並不是孩子真的不聰明,而是長期懶散、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導致了「積懶成笨」。

一位班主任說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 天天要聞

孩子並非不聰明,更多是懶得學習

之前有一位老師朋友分享了她班上的一件事。

她在上課時檢查學生幾個反覆強調的知識點,發現心不在焉的小A,提問其中一個,小A直接「不會」。

她不想耽誤上課,就要求小A大課間時去辦公室找她背誦。

在辦公室里,她又讓小A背那個知識點,結果小A直著眼睛說:

「我笨,背不過。」

這個孩子平時活蹦亂跳,反應敏捷,現在為了應付她,居然說自己是「笨蛋」,她真是又氣又好笑。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笨孩子?更何況小A一點也不笨。

在現實中,特別聰明的和特別笨的人都是極少數,大部分孩子的智力都是差不多的。

真正拉開孩子與孩子之間差距的,是持續的努力和良好的習慣。

而大部分孩子的「笨」,都是由懶養成的。

這就是「積懶成笨」。

所謂「積懶成笨」,就是孩子長期懶得學習,懶得思考,久而久之,思維遲鈍了,學習跟不上了,成績自然也就越來越差。

就像人的大腦,會遵循「用進廢退」的機制,越是勤于思考運用,便越靈活;而越是懶惰不動腦,它就會像逐漸生鏽的鏈條,越來越難以運轉。

一個人如果長期懶惰,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只能自食惡果,變成一個真正的笨蛋。

一位班主任說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 天天要聞

那些「笨」孩子,正在被懶惰拖垮

「積懶成笨」現象越來越常見,究其原因,是這兩種懶在作祟。

一種是行為上的懶。

上課不認真聽講,不做筆記,不願意寫作業或拖到最後才寫,一回家就抱著手機不放。

另一種是思維上的懶。

上課拚命記筆記,但基本沒動腦;寫作業只做簡單題,遇到難題直接說不會;熬夜學習到很晚,可效果卻不盡人意。

這兩種懶惰,正在一步步拖垮孩子。

雙減之後,在各種研討會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中考刷掉懶人,高考刷掉笨人,既懶又笨活該被刷。」

「雙減雙減,初中讓你不用補,高中讓你補了沒用。」

聽起來十分扎心,但事實就是如此。

懶惰一旦成為一種習慣,懶得思考,懶得認真,將嚴重影響學習。

很多家長認為只要嚴格督促孩子就行了,卻不知表面的懶惰容易發現,深層次的懶惰卻難以察覺。

明明孩子學習刻苦,為什麼成績還上不去?

為什麼孩子考試做題總會粗心丟分?

……

因為他們的努力,都是「假努力」!

看似用了十二分功,卻動筆不動腦,懵懵懂懂,學習效率極其低下,實際收穫可能只有其他人的一半。

只知道死記硬背而不思考,一切努力都是作秀,等到了高年級,將越學越吃力。

唯有把知識與思考相結合,才真正觸及到了學習的本質。

好比作家林清玄說過的:

「好孩子是已喚醒內心種子的孩子,他們認識到了自我,壞孩子還沒有喚醒種子,沒認識到自我,還渾渾噩噩地活著。」

只有喚醒內心的種子,孩子才能擺脫「偽勤奮」,收穫真知識。

一位班主任說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 天天要聞

每個懶孩子背後,都站著「越位」的父母

就像「笨」不是天生的一樣,很多孩子也不是生來就懶的。

孩子的「積懶成笨」,和父母不當的教育方式脫不開關係。

有些家長,對孩子完全放任不管,卻不知這是對孩子最大的殘忍。

想起電視劇《家有兒女》中的一段對話:

劉星媽:小時候給你報藝術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啊!

劉星:哎,我不願意學,你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

一位班主任說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 天天要聞

還有些家長,則奉行「包辦式」教育,恨不得一切都替孩子安排好。

從孩子小時候到長大了娶妻生子,都一手包辦。

幫孩子收拾書包,整理房間和玩具,於是孩子總是丟三落四,這忘了帶,那忘了拿。

過度包辦,只會讓孩子覺得「這是我媽媽的,不關我的事」。

一位班主任說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 天天要聞

孩子寫作業時,家長就在旁邊盯著輔導,孩子一遇到不會的,轉頭問爸媽就行。

如此一來,孩子又如何能學會主動學習,獨立思考?

一位班主任說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 天天要聞

美國幼兒教育家凱茨曾提出一個理論,叫「習慣性愚蠢」,即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某種原因,對學習產生懷疑,從而喪失自信心。

而這裡所指的「某種原因」,大多來自於家長的某些做法以及錯誤習慣,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笨。

父母的「越位」和「錯位」,正是孩子懶惰的根源。

一位班主任說的大實話:長大後沒本事的孩子,家庭都有個共同點 - 天天要聞

培養良好的習慣,才不會「積懶成笨」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小學階段孩子之間的差異,歸根到底,就是學習習慣的差異。

兒童時期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正是孩子培養習慣的關鍵期。無論這個過程有多痛苦,家長都要嚴格要求孩子,全力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珍惜時間的習慣

有些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家長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制定科學的時間規劃,明確期限,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珍惜時間,絕不拖延。

2、專註學習的習慣

專註是絕大多數優秀孩子的共同特點,但大多數孩子好奇心強,往往很難專註學習,家長給孩子創造一個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才能更好的訓練專註力。

3、勤于思考的習慣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

家長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多提問,善提問,運用啟發式的問題激發孩子思考的慾望,才能促進孩子積極地思考。

4、獨立自主的習慣

「你學習就好了,其他什麼都不用管」,被這樣教育長大的孩子,學習未必會拔尖。

孩子在生活上過度依賴父母,在學習上也很難做到獨立。

放手讓孩子自己整理書包、房間,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才是父母對孩子明智的愛。

父母一定要讓孩子明白:只有努力學習的人,才能擁有選擇未來的權利!



育兒分類資訊推薦

好消息!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行動 - 天天要聞

好消息!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行動

點擊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2025高考已進入倒計時,蘭州普瑞眼視光醫院正式啟動「暑期摘鏡總動員」,以新技術、全設備和王牌專家團隊助力近視學子圓夢高考,以健康且清晰的視力迎接大學生活。今年的暑期摘鏡總動員,該醫院為高考生、大學生等近視朋友提供「專屬摘鏡政策」,並設置了「高考生綠色就診通道」,通過詳盡的術前檢查...
胎動異常12小時!二一五醫院產科30分鐘「搶」出寶寶! - 天天要聞

胎動異常12小時!二一五醫院產科30分鐘「搶」出寶寶!

當孕28周的媽媽以為寶寶「只是累了」,卻不知一場危機正在子宮內悄然上演——從胎動減慢到緊急剖宮產,從臍帶嚴重扭轉瀕臨壞死到950g早產男嬰重獲新生,一場與死神搶奪生命的極速救援在二一五醫院產科緊急展開……從忽視到搶救的生死24小時「前一晚感覺胎動幾乎消失,想著第二天再說……」剛剛孕滿28周的趙女士,前一天晚上...
明天農曆四月十七!3樣家常美食記得做,1件暖心事兒,全家齊動手 - 天天要聞

明天農曆四月十七!3樣家常美食記得做,1件暖心事兒,全家齊動手

親愛的寶子們!大家好,我是開心!農曆的日子總是帶著獨特的韻味,明天就是農曆四月十七了。在民間傳統里,這一天和祈福家庭、子嗣有著緊密的聯繫。雖然不同地方的習俗細節有些不一樣,但核心都圍繞著 "吃三樣,做一事" 的美好寓意。這些傳統就像一條溫暖的紐帶,連接著過去和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註定是隱藏學霸!現在培養還不晚 - 天天要聞

有這3種特質的孩子,註定是隱藏學霸!現在培養還不晚

接娃放學時,兒子開心的說數學考了98分,其實我也挺開心的,畢竟在我看來,以我們家的智商,有這分數可以了,想當學霸是有難度的。而且,剛聽到其他媽媽說:我家娃上課總走神,寫作業拖拖拉拉,煩死了,估計天生就不是讀書的料!還好我心大,她的焦慮感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