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
作 者 / 滾滾麻麻
排 版 / 滾滾麻麻
文章字數 /1958字
閱讀時長 / 4 分鐘
1
一回到家,孩子就眉飛色舞地撒歡開來。
還沒等換好拖鞋,孩子已然跑到我的面前,手裡拿這一本書,朝我不住地指了指,示意我看了又看。
仔細一瞧,正是上次提到的丁立梅的書——《讓夢想拐個彎》,現在正被孩子高高地揚起。
清新素雅的封面更顯標書名的純粹、質樸。
一下子就喜歡上了,拿在手上的時候,彷彿也和借書的語文老師徐老師,來了一次跨越時間和空間的交接。那種感覺很奇怪,但卻暖暖的。
特別是背後的那段話,更是療愈得不行,現摘抄如下,分享給大家:
我們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是夢想的一生。
我們奔走在路上,就是奔走在尋找夢想的途中。
我們曾被一個又一個的夢想激勵著,一路歡跳著向前。
也有苦悶,也有曲折,也有彷徨,
但因為有夢想在,
我們每一個日子,都活得枝葉蔥蘢,生氣勃勃。
我讀得很有感情,孩子聽得也饒有趣味,我們的嘴角都洋溢著相同弧度的微笑。
此刻孩子這一天的快樂與滿足,是這本書給的,更是借這本書的徐老師給的,同時自己還充當了最關鍵的那一環。
他不光完成了媽媽的囑託,徐老師還信守承諾帶來了這本書,並交於孩子,給到了我的手中。
從給我書時的那個小大人模樣,可見孩子滿滿的成就感。
2
但這樣的快樂與滿足,卻時常被一些其他的東西所阻撓。
假期里的某天,我下班回家,家裡安靜無比,似有剛戰鬥過的痕迹。
再看到廚房裡燈亮著,燈下的父子各在一邊。
一個怒氣沖沖地撅著小嘴,臉上還帶著淚痕,一動不動地站在灶前。
另一個正打火煮麵,只是鍋里的速食麵已經熟了,只有醬料還在上面。
一看就是孩子要吃的速食麵,平時偶爾教孩子自己煮了吃,一方面鍛煉他的動手能力,疫情之下也不至於會餓肚子,另一方面也給孩子找點樂趣。
每次都叮囑他,就算是一碗速食麵,也不要讓其失去靈魂,配上雞蛋、火腿腸、生菜,照樣也能營養均衡,孩子吃得也是意猶未盡。
今天看樣子,少了靈魂三件套,這面也失去了靈魂。
我詢問道,咋沒加料的!結果孩子就氣沖沖地回了屋,房門被重重地關,最後卻又輕輕地合上了。
因為我有說過,關門要輕,孩子在最後,還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情緒。
轉眼問先生,啥情況。
「他自己煮了面,撈了出來,又放在了冷水裡,這才放了醬料。」先生說完看著我。
「除去第三步,其他做得蠻好的。」我笑著回道,至少打火煮麵這個技能沒錯啊,孩子嘛,總要多練習幾次才行。
「我還和他說了,要怎樣弄的,你看,還是放在冷水裡!動不動腦子啊?」先生貌似也很委屈,他說過,但孩子沒有照做,可見不動腦子。就是這麼個邏輯。
大人教孩子做事,哪裡做錯了,就指出來。這本無可厚非。我們兒時都是這麼過來的,被勒令,被呵斥,內心雖不服,卻也不敢以下犯上。
但為何孩子會噘嘴,流淚,難受,情緒失控,甚至想要摔門,為什麼會這樣呢?
3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恐懼,另一個原因或許就是內在沒有得到滿足。
原本做錯事,就有種對未知的恐懼,而先生的那句「你動腦子了嗎」,以及滿臉的不以為然,更加深了這種恐懼;
還想在爸爸面前小露一手,滿心想得到他的誇獎,卻因搞砸而泡湯,內心的失落溢於言表,況且也沒有得到爸爸應有的尊重。
那眼前的一切對他就意味著失敗,意味著一事無成,這是任何人都難以接受的,何況他還是個孩子。
釐清了這層關係,我敲開了孩子的房門。小心地詢問了其流淚真正的原因,從他的角度去去分析看待整件事:
「你此刻這麼傷心難受,是因為你聽到爸爸說的那句『你動腦子了嗎』,
其實你有認真想過,也想將事情辦好,只是忽略了一些事情,對不對?」
「就算你做錯了,你依然做的很棒啊!」
就是這樣幾句簡單的話,孩子兀自流淚的眼睛中瞬時閃著光,變得柔順乖巧。他知道媽媽懂他,更知道媽媽尊重理解他。
我們都說要尊重孩子,其實就體現在這裡。
先生那個「我都跟他說了」「他要是聽我的話多好」的念頭一起來,就已經將孩子放在了我們的對立面,之後的溝通就變得毫無作用。
真正的尊重,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他所經歷的一切,從他的角度去看待正在經歷的事情,也就沒有了自己想像中的各種不應該了。
儘管是個孩子,也同樣需要這樣的尊重。
同樣,老師親手遞過的書,經由孩子的手,接到了我的手上,正是因為其中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他這個小個體有得到被尊重。
當內心的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快樂與滿足,就顯得特別簡單。
這麼一說,先生也感覺到了不一樣的意味。還真是。
看完覺得對您有幫助的,希望您能花0.1秒點個贊喲~
你小小的點贊永遠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謝謝你~♥️
晚安!
這是我日更的第44天(44/100)加油
- End -
圖片來自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介紹:
滾滾麻麻,泥濘生活中,一朵努力向上生長的凌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