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先生在她的文章《不為什麼》中寫過這樣一段話:
有一次,幼小的我,忽然走到母親面前,仰著臉問:「媽媽,你到底為什麼愛我?」
母親放下針線,用她的面頰,抵住我的前額,溫柔地,不遲疑地說:「不為什麼——只因你,是我的女兒!」
冰心先生說,母親的愛就是這般剛定,沒有迴旋,沒有任何原因和條件。只因為你是我的孩子,所以我沒有任何雜念,無比單純地愛你。
父母的愛可以包裹孩子的心靈,陪伴孩子走過漫漫四季,走過海角天涯,冰心先生甚至說「世界便是這樣建造起來的!」
一座森林家庭教育的 「五感五力」理論系統提出,父母的愛是給孩子最好的「安全感」。通過「安全感」的獲取和建立,可以培養孩子的「理解力」,即換位思考,理解自己、接受他人的能力。
在「理解力」的指引下,孩子可以形成開放、包容的心態,變得勇敢、堅強,避免產生抑鬱與焦慮等負面情緒。
一座森林1×10森林工作法提出,在家庭教育上,使用合理的方式、積極的語言對孩子表達愛,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重要方式。
具體而言,一座森林青少年心理專家提出,在培養孩子安全感和理解力上:
1、 用直白的語言表達對孩子的愛和鼓勵
很多父母認為對孩子直白地說「愛」,有些太肉麻。鼓勵和讚揚時也盡量含蓄,生怕孩子一表揚就驕傲。
在父母看來,愛是用無聲的方式表達的,但在孩子那裡,可能會認為父母不夠愛自己,或者認為是自己不夠優秀,才不配得到父母的愛。
其實愛也是需要證明的,否則家長對孩子的愛,孩子可能領會不到。
2、用親近的行為表達對孩子的愛
父母的擁抱、晚安吻、撫摸頭頂等方式,是很好的愛意傳達,能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和父母的親密無間,產生幸福感與安全感。
3、 注重儀式感
孩子的生日、入學典禮、畢業典禮這些對孩子來說有重要意義的事,父母應該表現出足夠的重視。比如送出孩子喜愛的禮物,給孩子寫小卡片等等。父母的細心關照是給孩子最好的驚喜。
一座森林青少年心理專家表示,愛就藏在生活的點滴中。孩子對父母的忘記、失信有多傷心,對父母的重視與在意就會有多感動。
4、多陪伴
孩子的感受是很直接的,父母經常陪伴在身邊,就認為父母是愛自己的。父母的話少了,陪伴自己的時間少了就會對父母的愛產生懷疑。
如何安撫孩子敏感的心?
花時間多陪伴他,哪怕只是安靜地坐在一起,聊一些生活中的瑣碎,孩子也能夠在父母溫和的眼神與輕鬆的語氣中,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愛護。
一座森林青少年心理專家認為,接受愛與表達愛,是父母應該上給孩子的美麗的一課。
對孩子的愛需要直接、正面地表達,孩子才能體會到溫暖的力量,獲得信心與安全感,找到家庭的歸屬感,然後他將用同樣的愛與溫柔善待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