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是世界鎮痛日。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一場「無痛分娩公益行動」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有36%的人不了解或僅聽說過無痛分娩,存在認知空白。
全國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距今已經4年。國家衛健委分娩鎮痛試點專家工作組組長米衛東介紹,截至2020年,全國900多家試點醫院普及率已達53%。但調研數據顯示,儘管有82%的人表示願意選擇使用無痛分娩,但全國無痛分娩的整體普及率只有30%,仍有近七成女性承受著分娩疼痛。
「麻醉是人類克服疼痛應運而生的學科。我們呼籲多方合力打造分娩鎮痛中國方案,讓更多女性分娩過程更加舒適、更有尊嚴。」國家麻醉專業質控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主任委員黃宇光說。
全國分娩鎮痛試點工作4年,900多家醫院普及率超53%
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開展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通知》。2018年以來,全國先後有900多家醫院設立了分娩鎮痛試點基地。
「試點4年來,900多家試點醫院整體鎮痛率達53%,取得了非常好的社會效應。」會上,米衛東分享了當下我國分娩鎮痛的普及情況:截至目前,在綜合性醫院的試點基地,分娩鎮痛的比例已經達到40%以上,而在婦幼專科醫院,分娩鎮痛的比例已經達到85%以上,廣大孕產婦在生產過程中的感受明顯得到改善。但對比國際發達國家80%-90%的普及率,仍存在不小差距。

國家衛健委分娩鎮痛試點專家工作組組長米衛東 本文圖片均為 醫師報 供圖
今年8月,國家衛健委等17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專門提出要擴大分娩鎮痛試點、提升分娩鎮痛水平。
在加強政策保障的同時,部分地區更進一步,將無痛分娩相關費用納入醫保範圍。今年5月,浙江省印發《關於助力「浙有善育」促進優生優育工作的通知》,將分娩鎮痛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此外,江西、上海、貴州等多地先後將無痛分娩納入醫保。
「目前以分娩鎮痛與自然分娩或剖宮產打包收費的形式為主,導致分娩鎮痛工作開展越多的醫院,賠付也越多,客觀上造成院方不願意積極開展分娩鎮痛醫療服務。」黃宇光建議,應將分娩鎮痛納入醫保獨立支付,鼓勵醫療機構更加積極主動開展分娩鎮痛,減少生育婦女對產程疼痛的顧慮和經濟負擔。

國家麻醉專業質控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主任委員黃宇光
36%民眾存在認知空白,無痛分娩認知仍待提高
全國分娩鎮痛試點工作已開展4年,公眾關於無痛分娩的認知現狀和需求如何?
根據會上發布的《2022世界鎮痛日調研報告》顯示,仍有許多人對無痛分娩缺乏認知,36%的人不了解或僅聽說過無痛分娩。大眾對無痛分娩的誤解仍然很深,有21%的受訪者認為打無痛會影響胎兒健康和成長發育,還有21%的受訪者認為打無痛會給孕婦留下後遺症。

《2022世界鎮痛日調研報告》
同時,調研報告顯示,經濟負擔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無痛分娩的普及。15%的受訪者認為經濟可承擔對無痛分娩普及十分重要,呼籲包括納入醫保、科學普及等多種舉措。為此,浙江省婦女兒童基金會與Babycare聯合發起和成立「Babycare白貝殼關愛專項基金」,助力首批100位有需要的准媽媽,免除分娩鎮痛費用。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麻醉科主任、疼痛科主任姚蘭表示,分娩鎮痛已經是一項非常成熟和安全的醫療技術,成功幫助符合自然分娩條件的40%(普通城市)-80%(大城市)產婦減輕60%-90%以上的疼痛。
「對無痛分娩的陌生和誤解,不應該成為女性承受疼痛的理由。」在醫師報社執行社長、執行總編輯張艷萍看來,無痛分娩是現代生育文明的一個重要體現,提升全國普及率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共同推動。
「分娩鎮痛不僅是一個關愛選擇,更是一個健康選擇。」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日間手術麻醉分會常委朱波指出,產痛不僅會給產婦帶來強烈的痛苦感受,也會增加產婦甚至胎兒的健康風險。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劉斌
審簽/喬虹
監製/席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