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吐奶是很常見的一件事,經常是剛喂完奶,「嘩」一下就吐出來了:
- 有時候奶是順著嘴角流出的,或者伴隨著打嗝流出;
- 有時候寶寶情緒激動,或動作幅度比較大時,奶可能會猛地從嘴巴、鼻孔里湧出;
- 誇張的時候,一天就能吐十多次。
為什麼寶寶這麼容易吐奶?這樣到底正常嗎?
寶寶為什麼會吐奶?
對小寶寶來說,吐奶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這主要和寶寶消化系統不成熟以及進食情況有關。
成人的胃裡有兩扇「門」,胃和食道的連接處是「賁門」,和腸道的連接處是「幽門」。賁門處的肌肉比較緊,所以食物一般不會往上跑。
但寶寶的賁門肌肉還沒發育成熟,比較鬆弛,再加上他的胃呈水平狀,不像大人那樣垂向下方,並且容量又小,一旦吃太多,奶就很容易從食道返流出來,從嘴巴中吐出。
這就好比一個開著口、放倒的瓶子,如果裡面裝了太多水,稍微一晃動就會流出來。
不僅如此,如果寶寶吃奶的時候太急,吸入了大量的空氣,那麼之後在給他變換姿勢時,比如洗澡、換紙尿褲,這些空氣就容易從胃裡跑出來,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打嗝」,喝下去的一小部分奶也會跟著湧上來。
不過寶寶吐奶的時候,一般只會吐小部分的奶,大部分還是會被正常消化、吸收的,所以不會影響生長發育。
大多數寶寶到 6 個月左右,賁門處的肌肉就會強壯起來,而且這時候很多寶寶已經可以坐起來了,胃會慢慢垂下來,不會頻繁吐奶了,少數寶寶的吐奶情況可能會持續到 1 歲左右。
吐奶後應該怎麼處理?
遇到寶寶吐奶時,有些爸爸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把他豎著抱起來,幫他拍拍後背,這樣的方式其實是錯誤的!
因為寶寶除了會在餵奶後發生吐奶,還可能一邊吐一邊咳嗽,引發嗆奶。要是在寶寶嗆奶時就把他豎著抱起來,不僅不能將奶液排出,反而會使奶水進入呼吸道更深處,導致嗆咳更加嚴重。
因此,寶寶吐奶時,我們首先要確定他有沒有嗆奶。
如果沒有嗆奶,一般不用處理,幫他清理掉吐出的奶液,換件衣服就好了。
如果嗆奶了,我們應該先觀察下寶寶嗆奶的程度。輕輕咳嗽幾下的話,可以讓他側躺好,把臉側向一邊,幫他拍背。嗆奶比較嚴重時,可以讓寶寶俯卧在大人腿上,用力拍他的背,讓奶液流出。
另外,寶寶在吐奶的同時,如果還伴有一些異常,比如體重長勢不好、進食困難、哭鬧不易安撫,或者嘔吐物呈紅色、咖啡色、黑色、黃綠色等,那就要引起警惕了,需要醫生判斷吐奶是否由疾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