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
作 者 / 滾滾麻麻
排 版 / 滾滾麻麻
文章字數 / 1797字
閱讀時長 / 4分鐘
1
幾天前,就和妹妹約好,國慶節這天要帶著孩子回去摘花生的。
媽媽聽後,爽快地答應:「好嘞,田裡花生多呢,正愁沒人幫忙!你爸已經歇了幾天了,就是要趁著天好,趕緊收回家!」
說話的空當里,都能感受到媽媽心底的急切,那成片的花生地,就是媽媽心頭最大最要緊的事。
一眼望去,綠油油的戰士一樣,筆直地站成一排,等著主人將其拔起,以檢閱今年的收成。
爸爸下了班,總要往田裡跑那麼一趟,看看他們,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一樣,滿心欣慰地從旁走過,一一拂過那些曾給他帶來希望的寶貝。
夕陽西下,那身影也罩上了柔和的霞光,秋風吹起,有鳥雀在他的頭頂飛過。
(媽媽引以為豪的花生地)
2
儘管農村裡大部分的農田已被徵收,剩下的田地,一般人家也就種些蔬菜,或自己吃,或拿到菜場上賣。
花生、油菜、大豆是除了麥子、水稻之外,農民伯伯們都會種的。在那個貧瘠的年代,吃油就靠他們了,現如今爸媽都還依然保持著這樣的習慣,儘管現在吃油已不想過去那樣緊張。
摘花生的工程是一項大工程,正常都要全家總動員,父母一早到田間將其拔下,敲掉泥土,捆成一捆,拉迴廊下。
待到我們做完作業,吃完晚飯,一家人圍坐廊下,就著月色,說著笑著,摘取那一年的勝利果實。正常這樣的日子總要持續一周的時間,才能忙完。
年幼的我們大多時候總是叫苦不迭,只希望來年不要種它們才好。媽媽只一句「煮的嫩花生,你們不要吃」,我們便住了嘴。
確實如此,新鮮的花生,清水洗凈,鹽水煮開,總會被我們迅速瓜分。惹得媽媽總笑我們:
「吃的時候,只嫌少,做的時候,又嫌多,你們咋好呢?」
這或許就是爸媽最早教會我們的「只有付出,才有收穫」的道理。
(拎起來,都是些可愛的大胖小子!)
所以媽媽現在每年依舊會留出一片自留地來專種花生,就是希望我們的孩子,也有自家種的新鮮可口的嫩花生吃。
隨著爸媽年歲漸高,我和妹妹也因小家的各種瑣事,未能每次都幫襯著收花生,聽著他們在電話里訴說著因收花生,而腰酸背痛得很。
我和妹妹就極力說服道:「要不明年花生就不要種了吧!我們要吃嫩花生就去買。」
「麥子水稻已經不能種了,花生還是要種的,她出油多呢,比菜籽油還要多,要種的,不能不種。」
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曬場上那些圓鼓鼓的花生,爸媽臉上的笑紋,是越聚越多,越聚越深,似些小水波在蕩漾。
那白白胖胖的花生,個個碩大無比,依次排開布滿了整個曬場,成了家家戶戶最美的風景。
它們就是根,就是奔頭,更是對來年的希望,他們怎麼捨得不種它們。他們早已合二為一,成了農村特有的樣子。
3
從接到老師布置的作文——勞動最快樂,孩子一下子便想到了婆婆家的那片花生田,既可以體驗勞動的快樂,也能幫助婆婆減輕些負擔。
婆婆聽完更加喜不自勝了,一個勁地說:「來吧,來吧,留一小塊地給孩子們,讓他們也體驗下!」
隔著電話,都能想像那頭的開心,以及因為她的堅持,在孩子有需要時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至此我和妹妹便打消了要他們棄田的想法。
媽媽遠嫁過來之後,從一個什麼都不會做的大姑娘,學著旁人,一點點支楞起這個家徒四壁的家。
插秧不會,學;挑糞挑不動,就一點點來,就這樣一步不落地學著,做著,走著,慢慢有了肥沃的土地,豐收的糧食,新鮮的瓜果。
她已然熟悉地里莊稼的習性,她懂得每個時令的脾氣,她更珍惜這樣的好日子都是因為這片土地的饋贈。
他們想種就種吧,這是他們早已習慣的最舒服的狀態。
那時,我們就排除萬難,帶著孩子們一起回來,和他們一起再重溫兒時的快樂。
田間,孩子們俏皮地跟著拔花生,摔花生,摘花生,額頭上滲出的汗珠,一點點滴落在土裡,卻絲毫抵擋不住勞動的快樂。
此起彼伏的笑聲,就在那片花生地里久久回蕩。
孩子也在自己的文章里這樣寫道:
「花生真是個寶啊!別看他們其貌不揚,卻個個沉穩謙虛,
從不耀武揚威,默默無聞地在濕潤的泥土裡,綻放自己的光彩,
就像我的婆婆,婆爺爺一樣!」
看完覺得對您有幫助的,希望您能花0.1秒點個贊喲~
你小小的點贊永遠是我持續創作的動力,謝謝你~♥️
晚安!
這是我日更的第33天(33/100)加油
- End -
圖片來自網路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介紹:
滾滾麻麻,泥濘生活中,一朵努力向上生長的凌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