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娃真聰明。」
「哪裡哪裡」。
故作謙虛的爸媽,內心其實是這樣想的:「別停下繼續誇,誇點具體的。」
結果,一個不說,一個不問,微笑而禮貌地告別後,爸媽表示這句誇獎如同隔靴撓癢,不得勁。
其實,要得勁也不難,據小編觀察,聰明的娃一般都有這些共性,不妨自查!
01
聰明的孩子往往具有這6個特徵,你家孩子中了幾個?
特徵一:愛打破沙鍋問到底
有的孩子腦子裡好像有一本書《十萬個為什麼》,總喜歡問到最後才明白。
孩子喜歡提問,也是好事,說明孩子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思考,只有大腦不斷運轉,才能變得更加靈活,有利於孩子的大腦開發和設計。
所以家長一定要耐心回應孩子的問題,不要敷衍了事,甚至表現出厭煩的態度,只有合理正確的引導,才能促進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特徵二:能夠自己解決問題
聰明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遇到困難的方式是不一樣的,聰明的孩子總是先想辦法解決自己的困難,事實上,他們享受解決這些問題後的滿足感。
一般的孩子很可能會在第一時間給大人回電話求助,或者氣哭了,所以可以得出,智商高的孩子,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更強。
特徵三:記憶力好
從記憶能力上,也可以看出一個孩子是否聰明,孩子越聰明,記憶能力越高。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記憶力很好,需要正確引導孩子善加利用,讓孩子的記憶能力保持在其優勢上。
自然,有好的記憶能力不一定有價值,但也可以在後期塑造,家長可以逐漸發掘孩子的潛力,教孩子如何更好地記憶東西。
特徵四:可以專註做一件事
有些家長會質疑這一點:「孩子專註於一件事是智力的特徵嗎?」
這是真的,因為兒童在童年時的專註力不是很集中,如果看周圍有什麼有趣的東西,他們的專註力就會被吸引過去。孩子能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可以說是高智商的主要表現。
特徵五:懂得察言觀色
無論你開心還是不開心,豬隊友可能看不出來,但是孩子肯定會看出來——你開心的時候他就去做,你不開心的時候他就乖巧(克制)很多。
你的性格是強勢還是弱勢,原則性還是搖擺性,自己不一定能定義,但孩子一定能總結出來——能不能得寸進尺,哪些方面不能抹殺,他心裡有桿秤。
能觀察到自己說的話和自己說的話的孩子,會有很好的觀察和總結能力,家長要多和他們互動,制定相應的家規(比如哪些事情一定不能做,讓孩子做事有分寸,有底線)。
特徵六:手部發育的好
科研人員還強調,兒童大腦的發展趨勢不僅取決於大腦的生長發育,還非常重視「第二大腦」,即人的雙手的生長發育,只要手生長發育好,這也能促進大腦更全面合理的發展趨勢。
大腦想要得到更全面的開發和設計,就要促進寶寶第二大腦的生長發育,找到正確的方式,從而促進智商的提高。
即然手部是寶寶的第二大腦,作為父母,又該怎樣去幫孩子開發設計第二大腦,推動他的智商提高呢?
02
孩子的智商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遺傳因素
一般來說,父母智商高,孩子智商不低,這種遺傳因素也體現在血緣關係上,父母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是102,其他省份婚後出生的孩子平均智商是109,如果父母是堂兄妹,孩子智商有問題的概率高。
母乳因素
母乳中含有多種促進兒童智力發育的活性物質,尤其是牛磺酸,對智力發育有重要影響,據調查,是牛奶的10倍,吃母乳長大的孩子智商比吃母乳替代品長大的孩子高3-10分左右。
飲食因素
吃肉過多或貪吃的孩子智力會較低,不吃早餐的孩子智力會受到影響,因為他們在早餐中攝入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都是使大腦健康的重要成分。
此外,體重超過正常兒童20%的兒童,視力、聽力和知識接受能力較低,這是因為過多的脂肪進入肥胖兒童的大腦,會阻礙神經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纖維的增殖。
環境因素
沒有得到母愛和良好教育的孩子,智商會比較低,根據研究,這些孩子3歲時的平均智商只有60.5。相反,環境好的孩子平均智商是91。